中國銀行河源分行積極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
構建和諧健康的金融消費環境
■河源中行開展金融知識進企業活動
■河源中行開展金融知識進社區活動
核心提示
連日來,中國銀行河源分行(下稱河源中行)在全轄開展2023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旨在積極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提升消費者的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能力,提振金融消費信心,構建和諧健康的金融消費環境。
堅守“網點”陣地
發力精準人群
河源中行以營業網點作為開展線下金融知識普及的陣地,通過懸掛橫幅、在電子屏滾動播放活動口號、在醒目位置張貼宣傳海報或重要監管文件、設置公眾教育區及咨詢臺等方式,普及宣傳金融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八項基本權利、理性維權等內容;介紹合法的投資、理財渠道及方式;引導老年消費者“不亂投”,年輕消費者“不亂貸”;通過工作人員對客戶進行教育宣傳,提醒消費者注意防范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等非法金融活動的危害,增強消費者警惕意識,提高消費者甄別能力。
拓展“戶外”陣地 擴大輻射效果
(一)金融知識進校園
3月,在中國人民銀行河源市中心支行、河源銀保監分局的指導下,河源中行及其轄內營業機構積極落實金融知識宣傳教育責任,以“為共筑誠信消費環境,提振金融消費信心”“普及金融知識,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為主題,通過現場宣講、發放折頁等方式,持續開展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
河源中行在中國人民銀行河源市中心支行的指導下,走進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開展“3·15金融消費者權益”知識進課堂活動。銀行志愿者把握青少年的身心特點,重點為學生講解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和國家安全有關法律法規,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抵制有組織犯罪,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河源中行營業部在河源銀保監分局的指導下,聯合河源市反詐中心到河源市衛生學校開展金融知識進課堂活動。在活動現場,向學生宣傳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知識,宣傳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掃黑除惡、如何識別假幣等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金融安全知識。
通過系列進校園活動,幫助學生樹立了良好的金融安全觀。
(二)金融知識進企業
在河源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專項行動領導小組、中國人民銀行河源市中心支行的指導下,河源中行高新區支行工作人員前往河源市益豪塑膠五金電子制品有限公司開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集中宣傳活動,銀行工作人員積極向企業員工派發宣傳折頁,耐心講解電信網絡詐騙的相關案例,告知群眾“不聽、不看、不信、不貪、不匯款、不轉賬”,同時以有獎問答的形式,增加趣味性,提高現場人員對活動的關注度,告訴大家非法買賣、出租、出借賬戶的危害性和將會面臨嚴重的懲罰后果,匯款轉賬須謹慎,不得提供實名核驗幫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虛構代理關系開立銀行卡、賬戶、賬號等。
此外,河源中行積極引導群眾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詳細講解使用方法及功能,并正確開啟“來電預警”和“短信預警”功能,準確識別詐騙信息,最大限度減少被騙的可能性。
(三)金融知識進鄉村
近日,河源中行營業部、廣晟支行及源城支行走進江東新區的鄉村,為當地村民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宣傳活動?,F場通過發放宣傳折頁,介紹出租、出借和買賣銀行卡用于涉賭涉詐、冒充“公檢法”行騙、中獎行騙、網絡購物行騙等真實電信網絡詐騙案例,提醒外來務工人員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要及時向家人核實并盡快報警處理,避免陷入金融騙局,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在老年人服務方面,河源中行始終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利用安全高效的科技手段,采用靈巧輕便的電子終端為老人等特殊人群開展上門服務。該服務已經成為河源中行的一項日常工作,即便是在遠離網點的區域,依舊能給客戶帶去高效、溫暖、貼心的服務。
探索“線上”陣地 豐富宣傳載體
結合群眾的實際金融需求,河源中行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業務辦理工具,以及發動行內員工轉發微信朋友圈,到企業、校園開展金融知識小廣播等方式,開展線上宣傳教育活動,讓金融消費者認清基本權利,遠離電信網絡詐騙,及時向消費者做好風險提示,提升廣大群眾金融素養。
接下來,河源中行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增強消費者金融決策力、風險防范意識和獲得感為目的,線上線下無縫銜接,高效務實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教育活動,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針對性金融教育,培育和諧、理性的金融消費生態環境,讓金融消費者更加平等、便捷地享有金融基礎服務,充分展現國有大行品牌形象和責任擔當,扎實有效推進消費者權益保護宣教工作的開展。
■文:本報記者 彭沖 通訊員 袁俊毅 楊克運 ■圖:本報記者 黃澤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