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可“小滿”
時序輪轉,春去夏至,小滿節氣悄然而至。此時,麥穗初黃,稻秧漸綠,萬物生長,皆在盈滿與未滿之間。古人言:“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這不僅僅是對作物生長狀態的描述,也可以看作是對人生狀態的一種隱喻。
如同金融市場中的指數增強型基金,在緊密跟蹤基準指數的同時,也追求超越基準指數。這種策略,恰如小滿節氣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不滿則空留遺憾,過滿則招致損失。
對于人生來說,“未滿”是常態,“將滿未滿”則是理想狀態。人生常如小滿時節的農作物,不斷在穩定與進取之間謀得平衡,既要有所追求,又要適可而止。
這種平衡的藝術在指數增強型基金這類產品上也可見一斑。普通指數基金通過復制指數構建投資組合,力求緊密跟蹤指數表現。而指數增強基金則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主動增強操作,試圖獲取超額回報。
這種投資策略并非一味追求高風險、高收益,而是在尋求市場平均水平與超額收益之間的平衡,既要保證基金業績對指數的緊密跟蹤,又要通過主動管理,努力獲取超越市場的收益。
《菜根譚》有言:“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意在強調,當事情達到盈滿狀態時,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損失。
對于指數增強型基金來說,在開展投資的過程中,不論采用什么樣的增強方式,都不能隨心所欲,過度偏離基準指數,在投資范圍、跟蹤偏離度、跟蹤誤差等方面都會加以限制。
在投資范圍方面,指數增強基金要求絕大部分倉位必須從指數成分股及其備選成分股中篩選;在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方面,指數增強基金相對被動跟蹤指數基金會有所放寬,但也設有明確的目標。
因此,對于投資者來說,在投資指數增強基金前,還是要先認清、選好基準指數。如果基準指數表現出色,再挑選一只優秀的指數增強基金,更有利于實現錦上添花。
“小滿”不是原地踏步,踟躕不前,往往是分清天時地利后的適度進攻。在投資中也要常常記得“滿招損,謙受益”。能夠和市場平均水平保持一致實為不易,若能再勝他人半招,已屬圓滿。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