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視窗

感受科學魅力 共享科普陽光

市科協多措并舉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2022-04-18 09:27:07 來源:河源日報

7a7a241bbff54e8e7d286eeaf6e05193_p1_s.jpg

■科普活動走進校園

d5834bf25d5d5ed8b82788382ec8f1a0_p2_s.jpg

■第16屆河源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比賽評審現場

fefd0c81296368bda7727b0dd09292e9_p3_s.jpg

■市科協舉辦2021年河源市青少年機器人科技教育培訓班

ed3827bd06bdb0fe2fa9da8232a6e6fa_p4_s.jpg

■市科協、市教育局出版了《科學伴我行——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師生的成長故事》一書,書中收錄了26篇創新故事。

——————  【核心提示】 ——————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愛和教育引導。去年以來,為進一步促進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市科協緊緊圍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科學技術普及為重點,積極開展各類青少年科學教育活動,打造科普進校園、科普進社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系列品牌活動,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他們的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推動我市青少年形成學科學、講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青少年與科學零距離接觸 公益科普活動走進校園

“學生很歡迎我們去,活動結束時依依不舍。”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推動科普資源普惠共享,將科普資源向偏遠地區的中小學校輸送,向他們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市科協堅持在全市學校中開展“科技館活動進校園”,通過車載展品、益智積木、機器人表演以及新冠肺炎預防科普等形式,開闊青少年視野,得到青少年熱烈歡迎。活動中,科技展示活動精彩紛呈,在系列豐富的科普大餐中,學生們表現出學習科學的強烈意愿,掀起了一股股探索科學、熱愛科學的熱潮。

“科技館活動進校園”是由市科協主辦、市科技館承辦的“科普進校園”“科普進社區”系列活動之一,被譽為“流動的科技館”,通過講解員講解、學生參觀以及沉浸式學習等方式開展科普宣傳。活動中,機器人表演、科普展品展覽、益智積木體驗、3D影院、科技課堂、VR一體機體驗等各式各樣的體驗受到青少年的熱捧。2021年,該活動共走進11所中小學,9700多名在校師生受益。

“為未成年人提供科學教育服務,從小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是我們重要的職責。”該負責人表示,校園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地,更是科學思維養成的根據地。“科普進校園”“科普進社區”活動是近年來市科協一直堅持舉辦的重要公益活動之一,近3來共舉辦47場次,受益師生近3.8萬人次。“流動的科技館”直接走進校園,激發青少年興趣、拓寬視野、開闊思維、增強科學意識,真正走進了青少年心里,讓青少年與科學技術知識零距離接觸,實現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做到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

創新大賽提供“比武”平臺 26篇創新故事收錄出版

“這是我市近年來選送省賽項目中質量最高的一屆,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去年3月26日,第36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下稱省創新大賽)在江門市舉行,我市代表隊榮獲學生創新項目一等獎3個,科幻繪畫項目一等獎2個的歷史最好成績。該負責人表示,這是我市在參加省創新大賽以來取得的最好成績。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市科協等相關部門對青少年在科學興趣方面的引導和培養。

為全力做好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市科協積極開展校內外融合的青少年科學教育活動。2021年,市科協通過舉辦第16屆河源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下稱市創新大賽)、組隊參加第36屆省創新大賽、舉辦河源市第十屆小學生科普作品競賽暨東源縣第六屆小學生科普作品競賽、組織開展河源市第十二屆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等系列活動,為青少年提供“比武”平臺,從而達到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啟迪科學觀念、培養實踐能力的目的。

“省級、市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共同見證了我市中小學生和指導老師在科技創新道路上付出的努力和拼搏,見證了我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進步和喜悅。”該負責人說。2005年始,我市開始選送作品參加省創新大賽。2012年始,我市采取現場集中展評展示的方式舉辦市創新大賽,并選出優秀作品參加省創新大賽。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市創新大賽越辦越好,覆蓋面越來越廣,全市共有100多所學校的師生參與到大賽中來,而創新項目的作品水平不斷提高,在省創新大賽的成績也逐年向好。16年來,我市共選送149項創新項目、223人次參加省創新大賽,有14個項目、20人次獲一等獎;40個項目、65人次獲二等獎;87個項目、124人次獲三等獎,我市創新大賽的辦賽水平走在粵東西北前列,多次受到省科協的表揚。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弘揚和宣傳我市參賽師生的創新精神,激勵在校學生勇于創新、敢于超越,推動我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上新水平,市科協、市教育局編印了《科學伴我行——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師生的成長故事》一書,書中選錄了較有代表性的教師成長故事10篇、學生成長故事16篇,其中有教師的工作感想、經驗之談,以及師生的獲獎感言。這些故事記錄了我市青少年科學教育的閃亮篇章,很好地呈現了我市參賽師生的風采;共同見證了我市中小學生和指導老師在科技創新道路上付出的努力和拼搏,共同見證了我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進步和喜悅;讓讀者與參賽師生一同感受“創新·體驗·快樂·成長”的大賽精神。市科協、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學免費發放了此書,要求全市中小學適時組織師生傳閱,在廣大師生中傳揚參賽師生的成長故事,引導和培養我市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提升我市科技輔導員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能力,促進我市青少年科學教育事業創新發展。

系列主題活動精彩紛呈 科學教育融入青少年生活

校園之內,“流動科技館”送到面前;校園之外,科普活動精彩紛呈。為讓青少年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市科協還組織市科技館、各級科協開展各類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以滿足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需求,不斷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這個機器人培訓班太有意思了。”2021年10月13日,由市科協主辦,東源縣科協協辦,河源市森林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21年河源市青少年機器人科技教育培訓班在東源縣第三小學順利開班,該校參訓學生約70人。此次培訓在東源縣第一小學、東源縣第三小學、紫金縣中山實驗學校、紫金縣城富士康希望小學等4所學校舉辦。通過舉辦培訓班,在寓教于樂中進一步激發了青少年的創新“因子”,廣受好評。同時,市科協還充分發揮市科技館的陣地優勢,與社會團體合作,面向青少年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積極推進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提升,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2021年,市科技館共接待觀塘青少年足球隊、愛天使幼兒園等29個社會團體、2910名青少年兒童到館參觀學習。據統計,2021年市科技館總接待人數31321人次,其中大部分為青少年。

又能培養科創能力,又能促進家庭和諧。在系列主題活動中,公益課堂等主題親子活動成為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該活動利用周末或者節假日時間,邀請家長和青少年共同參與,備受熱捧。據統計,近4年來市科協共開展主題親子科普活動25場次,628組家庭近1300人次參與活動,通過親子活動,既培養了青少年的動手能力、創造力和專注力,又能在家長和孩子協同合作間促進親子感情,在潛移默化中引導青少年積極向上、熱愛家庭、不斷探索。此外,市科協積極支持與指導市科技館與社會團體開展合作,近3年共舉辦科普夏令營活動20場次,共1400余人參與活動;舉辦科普知識講座8場,受益學生達4800多名,進一步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學素質。

依托科普教育陣地 把思想道德建設融入各個場景

市科協依托市科技館科普教育陣地,結合免費開放展覽,在市科技館外墻、走廊等張貼海報、懸掛標語等,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制作公益廣告,張貼在樓梯、過道、洗手間等地方,大力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教育引導群眾養成文明習慣;利用各個展區的隔斷,開展“紅色百年路 科普萬里行——全國科普大篷車慶祝建黨100周年聯合行動”展覽,河源市道德模范事跡展覽,“眾心向黨 自強自立——河源最美科技工作者風采”展覽等,把黨史學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有機融入科學教育。

隨著各種青少年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青少年不斷在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的學習中領悟科學的精髓,推動了未成年人科學素質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市科協將繼續搭建創新大賽等各類平臺,開展“科普進校園”“科普進社區”等系列活動,通過各類主題活動等,切實加強未成年人科學教育工作,不斷提升未成年人科技創新能力和科學素質,不斷增強未成年人的文明風尚意識,更加有力有效地培育未成年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文/圖 本報記者 劉昕 通訊員 鄧燎原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