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視窗

河源市第二中學更名為河源市第一實驗中學

“二中”已成印記 “一實”將是起點

2023-05-05 10:03:30 來源:河源日報

f8ca6084a2d06ac74f5b58d0aee8d06b_0505004_001_01_s.jpg

河源市第一實驗學校正式揭牌

6debee5a81d9cc5374707f26355a410d_0505004_001_02_s.jpg

■教師給學生講解市一實校園“和文化”。

b87aa29c9cc72afdd4c02ac5959a43b4_0505004_001_03_s.jpg

■志愿者表彰大會

5月4日,河源市第二中學舉行新校名揭牌儀式,正式更名為“河源市第一實驗學校”(下稱市一實)。

從“嫻蘭中學”到“市二中”,再到如今的“市一實”;從創辦之初的初級中學,到擁有小學部的九年一體規劃、九年深度融合的義務教育學校;從開始僅有300多名師生,發展到現在擁有70個教學班、師生人數近3900人的辦學規模……在近三十載的奮斗歷程中,“自我超越”的標簽始終伴隨左右。

展望未來,市一實將以此為契機,繼續踐行“22221”辦學思路及“和而不同”的辦學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和真、和善、和美、和雅”學生,形成以“和文化”為校園文化基礎的良好氛圍,辦成教育理念現代化、教育管理科學、辦學特色凸顯、教育質量顯著的標桿型九年一貫制品牌學校。

“二中”三十載

發展印記

1993年冬,經市教育局批準,“河源市嫻蘭中學”創立。回望建校之初,這所市直屬公辦學校僅有一棟教學樓。當時學校的操場都是由泥沙和煤渣鋪設,周邊的荒地上只有一間為師生準備早餐的磚瓦炊事房。就是如此簡陋的辦學條件,在當時解決了周邊300多個孩子上學難的問題。

2008年初,經市政府批準,“河源市嫻蘭中學”更名為“河源市第二中學”。2016年秋季該校增設小學部,2018年11月改制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如今該校正式更名為“河源市第一實驗學校”,實現小初銜接、貫通培養,形成“校園有序和諧、教師敬業愛崗、學生文明上進”的良好發展態勢。

辦學30年,學校教學硬件設施逐步完善。尤其是近幾年來,一棟棟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學校先后獲得“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美育特色示范校”“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廣東省毒品預防教育示范校”“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河源市示范性初中學校”“河源市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初具規模,目前全校在編教職員工199人,研究生學歷5人,本科學歷175人;中級以上職稱125人,其中高級職稱53人;擁有2名廣東省初中名班主任和2名河源市首席教師;近2年來共有77人次在市直以上比賽中獲獎,其中3人次獲得省部級獎項,2人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氛圍濃厚,多個國家級課題、省級課題和市級課題正在研究實施。一批批優秀學子從這里走出:2005屆優秀畢業生潘雯瑜,高考理科全市第三,2008年考入清華大學;2011屆優秀畢業生葉根,2014年考入北京大學;2018屆優秀畢業生彭仕俊,2021年考入北京大學;小學部2022年畢業生鐘恩琪,獲評2021年度河源新時代好少年,作文《最美逆行者》獲中國青少年作文杯一等獎……

■組稿:本報記者 鄒力 曾敏  

■攝影:本報記者 肖斌

立足新起點 “一實”開啟新征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所好學校,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更是立德樹人、培桃育李的陣地。要提升學校教育水平,打造優質“美好教育”,選準切入點非常關鍵。學校經過深度調研,出臺《新五年發展規劃(2021-2025年)》,將通過加快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增加優質資源有效供給,力爭到2025年,在德育上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教學上積極推動“輕負高質”,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和真、和善、和美、和雅”學生。

踐行“22221”辦學思路

站在新的起點上,學校將繼續踐行“22221”辦學思路,搭建起立德樹人“四梁八柱”,“服務”“示范”先行,“個性”“發展”并驅,倡導運動風尚,創造和美環境,致力打造校園“和文化”。

學校以“服務”“示范”為理念,實現“2”個引領。要求領導服務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示范帶頭引領教師;要求教師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示范帶頭引領學生。學校一切工作均服務學生更好發展,且優先考慮學生發展。

提出“學業發展”“個性張揚”這“2”個學生發展思路,堅決落實國家“雙減”政策,以教科研為引領,推動教師專業化水平快速提升,打造高效課堂,做到“減負”而“不減責任,不減質量,不減成長”。大力開展社團活動,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拓展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張揚。

提倡“運動成為習慣”“運動成為時尚”這“2”個健體理念,鼓勵師生在課間走出去,到操場上運動。積極落實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陽光體育活動,定期舉辦校運會,開展各類體育課,組織開展籃球、足球、乒乓球、跳繩等各類體育活動比賽,提高體育運動水平。2021年,學生體質檢測優秀率從往年的10%左右躍升到53%。

以“校容校貌”“儀容儀表”為“2”個抓手,提升校園治理水平,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堅持環境育人,推進“最美課室”“最美辦公室”評比活動,創建“和諧、愉悅、安全、舒心”的工作、學習環境。現在,徜徉校園,對人一個笑臉,張口一聲問候,隨手拾起一片紙屑等溫馨而彰顯優良品德的文明言行隨處可見。

“22221”辦學思路里面的“1”,就是學校著力打造的“和文化”。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和諧環境、和諧師生、和諧課堂、和諧家校、和諧身體”為主要內容,打造和諧校園,以“和”化人,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從五個方面打造“和文化”

“和”字景觀石位于學校正中央,每天人來人往,大家都會不自覺看它幾眼。一個醒目的“和”字,夯實校園文化基礎。近年來,學校從“和順機制、和潤德育、和樂課堂、和暖家校、和美環境”五個方面著手,打造該校特有的校園“和文化”。

“和順機制”。學校目前已形成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和順機制”,形成內和外順的校園氛圍。黨組織和教代會等充分發揮決策作用,重要事項和工作均進行日常公示。建立健全學校師德師風考核實施方案等共計23項制度方案,保障各項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充分利用“黨建講壇”“師德講堂”等陣地加強教職員工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充分發揮榜樣引領作用。

漫步校園,記者在教學樓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位老師正面向三位老師解說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再由三位老師進行逐一發言討論。這是該校的“磨課”現場,把課程打磨得更加精細和透徹,從而更好地推動學生的深度學習,發現和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最大限度挖掘學生潛能。學校以學科教研為依托,以高效課堂為陣地,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力求實現教育教學新突破。學校以“和順機制”讓全體教職員工安心工作,引導教師全身心回歸課堂、研究課堂、熱愛課堂,大力實施“青藍工程”和“名師工程”,讓名師、學科帶頭人成為帶動學校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領頭羊”。

萬梅花便是學校優秀教師中的代表,教書育人20多年,是河源市最美教師和河源市首席化學老師,喜歡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學習,結合網絡熱點,激發學生的奇思妙想。“現在網絡發展十分迅速,小孩很容易被網絡上各種各樣的信息吸引,我們上課導入的時候,也要善于引用身邊的事例、善于運用網絡用語。可以說,老師是在和網絡搶孩子。”萬梅花說。

“和潤德育”。育人之計,德育為先;德育之興,首推活動。學校注重活動育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做人、做事,培養品格,習得規則,擦亮學生健康成長底色,營造良好立德樹人氛圍。

學校以活動為載體,“和潤德育”大放異彩,潤物無聲。學校組織實施的“我真好看”大型系列活動是“和文化”主打項目,也是推動“正面管教”教育理念的有力舉措。通過運動會、藝術表演、學科競賽、勞動實踐、心理健康教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融入“和文化”育人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我最好看”的自信心,培養陽光自信、充滿正能量的學生。學校大力開展社團活動,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拓展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每月舉辦各類文體活動,搭建更多平臺,讓更多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學校女子足球隊在2022年市直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中獲得第三名。

“和樂課堂”。興趣是每個人做好事情的原動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原動力,營造“和樂”學習氛圍,學校在導學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在講授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由4名學生扮演生產隊隊長、富農、中農、貧農等角色,還有1名學生通過念旁白的方式把整個歷史故事串聯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成立生產合作社的意義。”八年級歷史老師陳奕說。老師通過情景劇的方式演繹課堂內容,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一下子就把知識記住了;學生通過教師指導,協商確定小組任務,選擇學習方式,分工答疑,互幫互助,老師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點撥,幫助學生形成高階思維能力。整個課堂,學生與老師共唱“主角”。陳奕所說的利用情景劇演繹課堂內容是學校進行教學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學校通過“沉浸式”學習演繹課堂內容,讓學生參與其中,進行各種實驗,學生能很好地快速掌握知識點。

“和樂課堂”以“和樂”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要求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要有分層,教師研究式教學,學生探究式學習,形成快樂、合作、激勵的教學氛圍。結合實際,探究出“課前、課中、課后”相結合的“和樂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想教、樂教,學生想學、樂學,從而能夠促進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和諧發展。

“和暖家校”。學校德育工作密切聯系家庭,依靠家長,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伙伴作用,積極探索家校合作的新機制、新對策,營造互動、溝通、協調、一致的家校和諧關系,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共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建立和完善了家校合作制度,成立家長委員會機構,舉辦九年制家長成長課堂,長期開展家長志愿者“護安護暢”活動和“百師入千家”家訪活動。在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同時,把家校和諧合作作為學校建設的重中之重,逐步搭建良好的和暖和諧家校平臺,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構建教師盡心、學生舒心、家長放心的和諧校園。

“和美環境”。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下,學校進行升級改造。修建新教學樓,操場重新修葺,增加了黨建陣地“初心園”、校園文化標識以及“和”字景觀石,校園設施越來越完善。如今,計算機房、塑膠運動場、流動圖書角、學生活動室、實驗室、多功能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一應俱全,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感受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學校以“和文化”為著眼點,精心布置校園靜態環境,構建“和美”校園,統籌規劃校園的整體建設,將“和”元素及“校徽”元素融入校園各個角落,做到“和相應,美相隨”。

采訪手記

讓師生在“和文化”的浸潤中成長

徜徉市一實校園,看到的是校園的巨大變化,感受到的是濃郁的“和文化”氛圍。該校充分挖掘“和文化”內涵,用“和文化”賦予建筑靈魂,用“和文化”滋潤課堂、溫暖師生。

“構建校園‘和文化’能形成維系學校的精神力量。”市一實校長朱世德說。這是由學校師生共建、共享的精神氛圍和團體意識,具有潛在的教育功效。從“和文化”沉淀到“和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再到“和文化”自信,“和文化”已引領學校步入特色發展的軌道,這也將成為學校內涵品質提升的重要引擎。

市一實“和而不同”的辦學理念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這是該校最重要的辦學理念,也是“因材施教”重要教育思想的體現。作為提供教育服務的教育者,在學生管理中應以學生為本,盡量滿足學生需求。在提供教育服務時,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應“彎下腰去”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需要什么、喜歡什么、想些什么、關心什么、擁護什么、反對什么、興趣何在,更要了解不同年齡學生身心發育的規律和特征。只有這樣,教育管理者才能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管理規章,才能促進他們個性良好發展,充分發揮他們蘊藏的創造潛能。據了解,該校接下來將繼續積極爭取市教育研究院等單位的支持,推動綜合評價、雙減政策下的教育、新課標下的學習等方面的改革,真正體現“實驗”特色,凸顯學校、教師、學生成長的“和而不同”。

求真至善育桃李,三十而立迎肇始。市一實改革發展已邁出矯健的步伐,將秉持不斷創新、敢為人先的理念,延承“一心一意育人、實實在在教書”的教風,踔厲奮發,奮楫揚帆,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再譜新篇。

    上一篇:依托優質教育資源 著力打造省內名校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