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圈養”現象引熱議,教育人士呼吁:
將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正德實驗小學設計室內操,課間十分鐘由此變得豐富多彩。
■文/圖:本報記者 鄒茹玉
近期,全國各地中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圈養”現象備受關注。全國政協委員楊揚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應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歸還課間十分鐘給孩子,反對以安全為名將學生課間活動過度限制。
我市“課間圈養”的情況如何?課間活動對孩子身心健康有何積極影響?學校又有何顧慮?教育人士認為,高效利用課間十分鐘是學校實現“五育并舉”的重要方式,學校應確保學生擁有充足的課間放松和運動時間。
現象觀察:
活動空間與游戲項目受限
“下課鈴聲一響,同學們道聲‘謝謝老師’后,沖在最前面的總是那幾個活潑的同學?!薄?0后”市民余女士回憶起學生時代的課間十分鐘,眼中閃過一絲懷念。丟沙包、跳花繩,是她們那時的最愛。
然而,如今這樣自由歡快的課間時光在我市部分校園已難覓蹤影。記者走訪發現,限制活動空間、內容,以及教師拖堂等現象并不鮮見。
唐先生的女兒正讀小學六年級,他發現女兒的課間活動空間和項目大不如前,大聲喧嘩、跑動被禁止,活動范圍有時甚至被限制在本樓層。
問題分析:課間時長與
安全考量導致“課間圈養”
“課間圈養”問題一直受教育工作者關注,也有家長對此表示擔憂。教育部《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明確要求不得對學生課間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盡管政策有所規定、呼聲不斷,但實際操作中,學校和老師仍面臨困境。
一位小學校長坦言:“我們當然希望孩子們課間能自由玩耍,但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學生年紀小,容易發生意外?!?/p>
一位市直小學的老師也告訴記者,課間時間短,且教室多在二樓以上,孩子們一般只能在課間安排上廁所、喝水等活動,但學校會鼓勵學生走出教室,遠眺放松。
本地實踐:增設大課間,
讓孩子快樂運動
為讓孩子們享受快樂的課間生活,我市多所中小學各出奇招,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課間活動。
市一中舉辦了快樂課間操比賽,學生們在歡快的音樂中舞動青春;市四小則設計了一整套體操和跳步活動,讓大課間充滿趣味;源城區中英文學校則提供各種器材,鼓勵孩子們課間進行下棋、跳繩等活動,并安排執勤老師巡邏提醒,確保安全。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隆師學院院長杜偉祥認為,課間十分鐘對保證學生體育運動、身心健康至關重要。他建議中小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課間操,如將體操與舞蹈相結合,讓孩子在運動中享受快樂。對于場地有限的學校,他建議利用兩個大課間分批開展活動,以提高課間活動的有效性。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