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改革,聚焦高質量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 賦能綠色崛起
■河源技師學院的學生在第十六屆技能文化節上同臺競技,展現各自的專業技能。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市職業技術學校開展學生職業技能考核暨競賽活動,集中檢閱2022級各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訓成果。 本報記者 鄒茹玉 攝
■本報記者 鄒茹玉
河源理工學校今年16名學生通過高職高考被全日制本科院校錄取,實現彎道超車,圓夢大學。
河源技師學院優秀畢業生黃子鋒獲得2024年我市唯一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河源市衛生學校藥學部主任譚湘德堅守中職講臺20多年,現為廣東省衛生職業教育藥劑專業優秀的專業帶頭人。
……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我們要實實在在地把職業教育搞好!”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位統籌,以“擴容、提質、強服務”為發展主線,以深化產教融合改革為重要抓手,聚焦“制造業當家”和“百千萬工程”,著力提升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下同)關鍵能力,努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我市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為實現河源加快建設綠色崛起示范區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河源職教人堅守立德樹人初心,勇擔技能強國使命,積極探索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改革新模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奮力譜寫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聚焦高質量發展
服務制造業當家,助力“百千萬工程”
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過程中,職業教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職業教育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近年來,我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動職業教育服務制造業當家的政策措施,促進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逐步提升,努力構建政府統籌、院校社會多元參與的職業教育發展格局,為培育服務我市“融灣”“融深”以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新思路、新路徑。
圍繞省、市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我市各職業學校聚焦河源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百億級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百億級先進材料產業、生態旅游業、現代高效農業等“五大產業”,服務我市“1+3”產業集群建設,以地方產業發展和學生升學需求為導向,持續優化專業結構,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相契合,開設如無人機操控與維護、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口腔修復工藝、設施農業生產技術等與政策導向和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專業,打造省級重點專業、特色專業,進一步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其中,河源技師學院對接我省手機生產基地落戶河源,開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對接中國空氣能產業基地落戶龍川,開設制冷專業;對接家政行業發展,開設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
同時,我市積極探索組建“百千萬工程”院校聯盟專家隊伍,組織本地高校、重點職業學校推薦高層次教育專家、技能人才入庫,助力實施“百千萬工程”;發揮“雙百行動”結對幫扶高校的資源優勢,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為培育服務我市“融灣”“融深”以及“五大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新思路、新路徑。
聚焦產教融合
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構建現代職業教育新體系
作為廣東省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之一,河源立足“五大產業”,聚焦“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推進“1+3”產業集群培育,深化“1+3+N”產教融合改革,進一步創新產教融合模式,加快構建河源現代職業教育新體系。
其中,河職院、河源理工學校等多所本地中高職院校積極與中興通訊(河源)有限公司、廣東客天下實業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地企業建立戰略關系,主動謀劃深度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和訂單班培養,累計完成33個國家級現代學徒制專業驗收工作,為企業發展、產業轉型持續提供技能人才支撐。這是“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做法,以“校中廠”“廠中校”的方式實現“訂單式”技能人才的培養。
去年以來,河源技師學院先后與河源國家高新區管委會、西可通信技術設備(河源)有限公司共建河源市第一家電子信息產業學院,與東源縣人社局、河源富馬硬質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河源市第一家智能制造產業學院。該校開創性創辦的三方共建產業學院,成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新樣板,更是河源制造業產業人才培養的新高地,培養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實踐能力,培育學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據悉,我市還統籌整合多方資源,成立了由院校、行業、企業等組成的河源職業教育集團,形成產教研共建共享平臺,加快實現職業教育與經濟產業同頻共振,融合發展。目前,我市與省內外700余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校企共建本地實習實訓基地近150個,開辟校外實習實踐基地近1000個;建設省級“雙精準”示范專業5個,申報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及實踐中心項目建設3項,協助本地企業申報專利58項,申報各級各類課題54項,共建省級工程中心8個,市級工程中心12個,技術改造64項。
聚焦政策引領
提高職校辦學質量,助力學生未來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大國工匠,而培育大國工匠,離不開豐沃的土壤——高質量的職業教育。近年來,我市積極調整職業學校招生政策,構建全市“一盤棋”高中階段招生新格局;通過新遷擴聯建、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等方式,持續優化中職教育資源配置,逐年增加中職學位供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育“雙師型”教師,提升了綜合教學水平;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建、以賽促融”,提升學生專業技術技能;通過暢通升學通道、拓展就業機會,助力學生未來發展。
2023年,我市中職、技工學校招生數達17338人,完成招生計劃的95.37%。畢業生總數為10954人,就業學生10304人,就業率達94.07%。招生就業實現“進出兩旺”。
在2023年省級以上教學能力、專業技能競賽中,我市教師隊伍獲國家級獎項4人,省級獎項54人;高職學生獲國家級獎項12項,省級獎項130項,中職、技工學生獲省級獎項204項。
2023年,我市中職、技工學校畢業生升入高等教育人數4135人,其中本科18人,專科4117人,共占總畢業生人數的37.75%。
目前,全市建有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1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3所,國家重點中職學校1所,省重點中職、技工學校3所,推進建設省級高水平中職學校2所,全市年均培養技能人才1.5萬人。
……
一串串可喜的數據,是河源職教人用汗水澆灌而成,見證著河源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成果,也表明了我市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已經走上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快車道。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日見雛形,為推動我市產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和全域全面“融灣”“融深”,為實現河源加快建設綠色崛起示范區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