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第一實驗學校:
真善美雅育英才 和諧之名譜華章
■國慶節前夕,市一實開展“少年有志 強國有我”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國慶期間,中華大地紅旗招展,歌聲飄揚。舉國歡慶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時,河源市第一實驗學校(下稱市一實)也迎來了建校30周年華誕。
真善美雅育英才,和諧之名譜華章。30年來,市一實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使命,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并踐行“22221”辦學思路,打造校園“和文化”,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和真、和善、和美、和雅”的陽光少年,走出一條具有校本特色的發展之路。
開拓進取三十年 敢為人先謀發展
1994年9月,我市第一所由企業捐資建設的市直屬公立初級中學——河源嫻蘭中學創辦開學。當時全校僅有一棟教學樓,且邊裝修邊上課。這就是市一實的前身。2008年1月16日,為更好推動我市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學校更名為“河源市第二中學”。2018 年秋季開始改制為九年一貫制學校。2023年3月,為理順辦學體制和管理機制,校名改為“河源市第一實驗學校”;同年9月由深圳援建的綜合樓“和悅樓”項目落成啟用。至此,由4棟教學樓、1棟行政辦公樓、1棟綜合樓、1棟原教職工宿舍、1個300米跑道運動場、1塊七人制足球場、4個籃球場、2個羽毛球場和1個黨建陣地“初心園”組成,占地3.3萬平方米的較大規模校園逐步形成。
30年耕波犁浪,30載崢嶸歲月。
從“嫻蘭中學”到“市二中”,再到如今的“市一實”;從創辦之初的初級中學,再到九年深度融合的義務教育學校;從開始僅有 300多名師生增長到現在擁有70個教學班、師生人數近3900名的辦學規模……
一路走來,市一實始終堅守教育初心,踐行育人使命,深化課程改革,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探索出具有校本特色的發展之路,教學硬件設施逐步完善,先后獲得“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美育特色示范校”“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廣東省毒品預防教育示范校”“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河源市示范性初中學校”“河源市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辦學業績卓著,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
和潤德育春風化雨 五育并舉素養育人
正對著校門口的教學樓前,一塊雅致的景觀文化石靜靜地矗立著,鐫刻“和而不同”“真善美雅”,像極了一位和藹儒雅的學者,和善地迎接著每一名走進這座校園的師生們。而“和”字則極像一個翩翩起舞的美少女,充滿著陽光自信,向每一名師生問候。
市一實“22221”辦學思路里面的“1”,就是著力打造“和文化”,以“和”化人,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造和諧校園。據了解,該校以“和文化”為引領,打造“和順治理”“和潤德育”“和樂課堂”“和暖家校”“和美環境”,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和真、和善、和美、和雅”的陽光少年。
育人之計,德育為先。該校注重活動育人,組織實施了“我真好看”大型系列活動,以運動會、藝術表演、學科競賽、勞動實踐、心理健康教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幫助學生樹立“我最好看”的自信心,培養陽光自信、充滿正能量的學生。“和潤德育”大放異彩,潤物無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做人做事、培養品格、習得規則。
“我時刻用‘和真、和善、和美、和雅’這8字校訓規范自己的行為。”市一實九(10)班的黃彥智同學表示,在學校“和教育”的潛移默化下,他學會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將“真善美雅”融入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去。他也非常喜歡這座充滿青春朝氣的學校,學生們在這里充分展現才華,收獲知識、自信與快樂。
據了解,該校提出了“學業發展”“個性張揚”的“2個驅動”學生發展思路,大力開展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張揚。該校還提倡“運動成為習慣”“運動成為時尚”的“2個運動”健體理念,積極落實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陽光體育活動,定期舉辦校運會,開展各類體育課,組織開展籃球、足球、乒乓球、跳繩等各類體育活動比賽,提高體育運動水平。
以教育家精神為動力 努力建設示范優質學校
教育要發展,教師是關鍵。一直以來,市一實以教育家精神為動力,注重教師素養提升。該校通過學習培訓、課題研究、教學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提升教學能力。近年來,該校教師在省、市各級各類評比中屢獲獎項,在各類期刊發表論文無數,取得累累碩果。今年,該校獲批河源市第一批基礎教育學科教研基地項目基地學校,同時還是河源市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項目的群文閱讀教學實驗學校。
在全體教師的努力下,市一實不斷探索教育教學改革,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關注核心素養的落地,致力打造“和樂課堂”,努力踐行“快樂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樂學、善學,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自開辦至今,該校為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該校初中畢業生中,有多名學子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專攻學術;有些校友進入公職,成為人民公仆;還有些經商的校友,為河源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力量。
“母校留給我們太多美好的回憶。”2002屆學生謝天良在原嫻蘭中學讀初中,少年意氣風發,加入了學生會和記者站,在這里學習、鍛煉和成長,還遇到了很多嚴肅卻很有教學方法的恩師。同樣在這里留下少年成長印記的2001屆校友傅偉,看到母校這些年通過校舍擴建、師資建設、教學提升等,軟硬件都得到很大改善,感慨良多。他希望母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能再上一層樓,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成為廣受市民認可的好學校。
乘著新時代的東風,市一實勇敢地踏上了新征程。市一實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教育家精神為動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五育融合,堅持“22221”辦學理念,以“和文化”為引領,努力建設一所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示范優質義務一貫制學校。
■組稿:本報記者 鄒茹玉 通訊員 鄭錦謙 李怡萍 ■攝影:本報記者 孫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