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視窗

打造教師搖籃 賦能基礎教育

——走進廣師大基礎教育學院

2024-11-01 10:06:39 來源:河源日報

3b8e6339f4ec64a7254f713daf0d8615_hyrbs1101003_001_01_s.jpg

■廣師大基礎教育學院小學教育高端實驗室與人工智能相匹配,是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培養小學教育能力的良好平臺。

編者按:廣東技術師范大學(下稱廣師大)河源校區,是我市第一所本科高等院校。自2020年10月正式啟用以來,該校按照“河源市所需,廣師大所能”的基本原則,在不斷練好“內功”的同時,積極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為我市“融灣”“融深”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技術和智力支撐。

不過,對這所家門口的大學,許多市民或許還有些陌生。從本期開始,本報記者將帶您走進廣師大河源校區,揭開這所高等學府的神秘面紗。

基礎教育學院是廣師大設立在河源校區的4個全建制學院之一,今年,該學院招收了第一批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擁有面向人工智能時代的前沿實驗室。

在一年多的辦學實踐中,廣師大基礎教育學院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初心,著力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堅持與時代接軌、與河源接軌、與教育家精神接軌,以打造基礎教育品牌專業為目標,在不斷求索中勇毅前行,有力支撐山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與時代接軌

數字化創新引領基礎教育

去年9月,廣師大基礎教育學院創立并招收首批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這些學生將在河源完成4年的全日制本科學習。

今年該學院開始面向全國招收小學教育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0名研究生于今年9月正式入學。這是該學院首批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也是河源史上第一批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填補了我市無培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校的空白,開啟了學生可在河源本碩連讀的時代。

“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首先是因為其深厚的學術底蘊與優質的教學資源,其次是該校堅持的‘技術+師范’特色。”任晴是該學院首批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中的一員,她認為,廣師大提供了既能深耕教育理論,又能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平臺,推動了師范生的教育技術與能力雙向協調發展。

據了解,該學院投入410萬元,打造了總面積1100多平方米、面向人工智能時代的小學教育高端實驗室,下設三個獨立實驗區:小學思維創新實驗區、小學教育科技活動實驗區、小學信息與數字媒體素養融合創新實驗區,包括人工智能實訓室、虛擬仿真實訓室、無人機及模擬飛行實訓室、感覺統合及認知行為分析實訓室等。“實訓室給了我們躬行實踐的機會,在模擬教育場景中鍛煉自己的教學技能,提升對教育問題的研究能力。”任晴表示,將利用好這個平臺不斷學習,探索適合兒童心靈發展的教育方式。

“實驗室的設施設備是現代化的、與人工智能相匹配的,在國內也是遙遙領先的技術。”該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朱姝告訴記者,這些實驗室是瞄準前沿科技而建設的,具有前瞻性,可滿足未來小學教師的技術能力需求。

與當地接軌

培養高素質師資賦能河源教育

面對河源鄉村乃至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基礎教育師資短缺的問題,廣師大基礎教育學院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主動適應廣東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布局,致力于粵東西北地區小學教師的培養,著力培養數字化時代富有創新精神、能勝任小學教育領域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全科型小學教師。

“我們要讓學生真正學到未來從事小學教育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具備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為河源鄉村培養、輸送高素質的師資。”廣師大基礎教育學院院長陶紅表示,希望通過“培養、培訓一體化”的模式,在當地發揮示范、引領及帶動作用,輻射、服務更多地區和人群。

據了解,依托大型數字實驗室,該學院開展了一系列國培、省培的師資培訓項目,勇擔服務社會的重任。該學院承擔了面向河源幼兒教師的《2023年省幼兒園骨干教師跟崗》(省級)和面向河源中小學教師的《數智時代的中小學勞動與綜合實踐示范培訓》(省級),面向廣東省幼兒教師的《2023 年省中職重點領域(幼兒保育專業)教師培訓》(國家級)、《2023年中職幼兒保育專業課教師培訓》(省級),以及《2024年高職技術賦能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國家級)。

此外,該學院還協同河源中小學開展了“美潤思政·史韻繪心·美浸童心·綠美同行——‘大手牽小手’美育浸潤專題活動”,助力我市美育教學的實施與改革。

與教育家精神接軌 打造鄉村“教師搖籃”

“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我渴望成為那棵搖動他人的樹與那朵推動他人的云。”任晴正是懷著這樣的信念,選擇了小學教育專業、選擇了廣師大。她很慶幸在廣師大基礎教育學院遇到了恩師,為自己點亮明燈,讓她對“奉獻于教育事業”的人生目標愈加明晰。

據悉,該學院擁有一支年輕有活力的師資隊伍,師德師風良好,科研教研水平較高,專任教師70%為年輕教師,碩士研究生導師3人。其中,院長陶紅為二級教授,作為教育碩士小學教育方向帶頭人,其主持的省部級課題達30余項,先后在國家級、省級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80余篇,曾獲廣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2項,獲全國第七屆“教育碩士優秀導師”稱號,獲評“田家炳”全日制教育碩士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所指導的學生獲大賽一等獎。不久前,該學院輔導員李曉敏參加廣東省師德主題征文比賽獲得一等獎,其作品《在教育的廣闊田地種桃種李種春風》,用詩意的文字表達出師者純粹的教育情懷。

“教育家精神不是空話,而是教師對自我的一種要求。”陶紅希望基礎教育學院的老師們能以教育家的精神、創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事教育工作,身體力行,讓學生畢業后,延續教育家精神,將愛與責任傳遞下去。

“或許是受到老師的影響,我從小就向往講臺,享受通過自己的知識去幫助別人的那份自豪感。”2023級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余冰雁來自揭陽普寧,原本性格內向的她在基礎教育學院的學習與鍛煉中克服了膽怯心理,慢慢地變得更自信、更勇敢,上學年她還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她希望自己能在基礎教育學院不斷培養教育能力,實現走上講臺的夢想。

通過一年多的辦學實踐與驗證,基礎教育學院得到了師生的認可,擁有了一大批歸屬感強、專業認同度高、熱愛教育、憧憬講臺的學子。“大家對學院辦學質量的肯定,就是我們前行的動力。”陶紅表示,基礎教育學院將秉持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宗旨,通過全體師生的努力,把學院打造成為粵東西北地區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和小學教育領域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師搖籃”,助推河源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組稿:本報記者 鄒茹玉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上一篇:開展“最美教室”班級文化建設評比活動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