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中小學曬出寒假作業新創意
尋年俗 展才情 育新苗
■江東新區正德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在觀賞優秀創意作業 鄒茹玉 攝
■本報記者 鄒茹玉
新學期開學,我市各中小學陸續收回學生寒假作業。不同于傳統的紙筆練習,勞動實踐、傳統文化體驗等成為這個寒假的新亮點,剪紙、竹編、花燈、手繪年歷等充滿傳統文化韻味的創意作品,成為檢驗學生寒假生活的新答卷。在“雙減”政策的持續推動下,我市各校積極響應“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創新寒假作業形式,通過構建跨學科、重實踐的特色作業體系,讓知識走出課本,讓教育回歸生活。
跨學科融合,探索傳統文化
市第四小學以跨學科主題作業的方式布置寒假作業,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其中二年級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技藝剪紙,制作并記錄作品過程;三年級學生圍繞《家鄉的春節文化》,完成文以繪城(語文)、數說年貨(數學)、創意新春(美術)等多學科融合作業;五年級則以“竹報平安”為主題,引導孩子們寫春聯、畫竹子、做竹藝……
“這是一次充滿挑戰與成長的旅程,也是一次激勵我不斷前行的寶貴經歷。”該校五(6)班學生丘泓莉分享了她的實踐經歷。她與弟弟下鄉拜訪了竹藝老匠人,學習竹藝制作。從挑選竹材到破竹、削條,每一步都充滿挑戰,但她在老匠人的指導下堅持不懈,最終完成了作品。她表示,這次經歷讓她深刻體會到傳統技藝傳承的不易,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與傳承的力量。
“看見學生竹刻作品上“格物致知”的題字時,我就知道,文化的種子已在他們心中抽芽。”該校綜合實踐活動學科負責人駱添娣老師表示,設計“竹報平安”主題活動正在于引領學生尋跡雅竹之美,傳承博雅精神,通過讓學生探究竹子與平安的關聯,感悟竹文化底蘊,提升學生的觀察、思考、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趣味作業,體驗文化魅力
在江東新區正德實驗小學的寒假創意作業展示區,各式玲瓏可愛的手作花燈、精美窗花、春意繪畫等,為校園增添了喜慶、雅致的氛圍。
據了解,該校在寒假期間,除書面作業外,還布置了巧制作花燈、巧剪窗花、巧畫蛇年等趣味特色作業,旨在豐富學生寒假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感,促進全面發展。
該校四(1)班學生朱曦制作了一份自己專屬的2025年年歷,他通過查閱資料、觀看視頻學習制作方法,經過不斷嘗試,最終完成了這份充滿創意的作品。他表示,制作年歷讓他對“年、月、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之美,更警醒自己要珍惜當下,把握每分每秒,奮發學習,書寫精彩人生。
家校協同,共促學生成長
“學生參與度高,對各項特色寒假作業充滿熱情,積極主動完成任務。”江東新區正德實小德育處謝麗陶老師評價孩子們提交上來的作業形式豐富多樣,融合實踐、體驗、記錄等多種方式。她認為,這樣的寒假作業突破傳統,將生活與學科緊密結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們通過新穎的作業形式,如繪畫日記、立體作品等,展現出對知識的探索精神。
在假期作業里,勞動實踐也是“必修項”。市四小要求學生記錄每日家務,正德實小將“設計家庭年夜飯營養菜單”列入作業清單。“孩子第一次為全家準備早餐,雖然煎蛋焦了,但那份認真讓我們感動欣慰。”家長黃先生認為,孩子在完成作業過程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提升了綜合能力,增加了親子共處時光,孩子在假期中變得更加懂得感恩和付出。
我市學子們曬出的各式寒假作業,是“雙減”政策下教育創新的生動實踐。通過跨學科融合和趣味實踐作業,學生們在動手操作中提升了綜合素質,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創新的作業形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假期生活,也為“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撐,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