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全域旅游 建設詩畫和平
■和平縣熱龍溫泉度假村夜景
■和平縣上陵鎮翠山竹海主游步道效果圖
■位于和平縣熱水鎮的熱水漂流
■位于和平縣東水鎮的東江,畫境優美。
■和平縣榮佳國韻溫泉度假村
■和平縣林寨古村
和平在春秋戰國為百越之地,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建縣止,一直為龍川屬地。明正德十三年左都御史、南贛巡撫王陽明率師平叛,鎮平現浰源鎮(浰頭)、上陵鎮等處民亂后,遂奏朝廷,添設和平縣治,縣城設羊子鋪(即現在的陽明鎮),屬惠州府轄。1988年河源市設立,和平縣由河源市管轄。
和平縣擁有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獨具魅力的“陽明文化”“客家文化”“養生文化”使和平成為“廣東獨特文化之旅”的必到之地。王陽明先生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哲學家,是中國繼二程、朱、陸后的又一位儒學大師,是中國“心學”流派創始人。他倡導的“知行合一”在世界思想史上具有著重要的地位。陽明先生曾在和平為官多年,今天的縣委縣政府院內還有一棵500年前王陽明先生親手種植的大榕樹,參天聳立、極盡茂盛。和平擁有多個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落,比如“林寨客家古村”“興隆客家民俗村”“彰洞古村”等,其中林寨的四角碉樓在客家建筑文化上獨樹一幟,極富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專家贊其“可與開平碉樓相媲美”。而興隆客家民俗村,香港鳳凰衛視董家耀曾慕名到興隆拍攝專題片,其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客家民俗,如“哭嫁”、打月姑、對山歌、放天燈等。
和平縣是名副其實的“溫泉之鄉”,7個鎮共有10處溫泉42個泉眼,水量大,品質好,全省唯有和平有98℃的溫泉,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眾多的溫泉孕育了和平獨有的“養生文化”。厚重的文化吸引了央視“快樂漢語”欄目組的到來,12集“游文化和平,學快樂漢語”專題片,在教外國朋友學漢語的同時,也向世界介紹了源遠流長的和平文化。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圍繞“五大”發展理念,著力加快文旅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緊緊抓住溫泉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農業基礎扎實等發展優勢,大力實施“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戰略,積極推進文旅產業發展,形勢持續穩中向好。
據悉,和平縣先后獲得了“中國溫泉之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傳統村落(林寨古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林寨古村)”“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林寨古村)”“廣東最美古村(林寨古村)”“廣東省旅游強縣”等金字招牌。“溫泉之都·陽明古郡”“客家四角樓”“獼猴桃南國莊園”等旅游品牌初步形成。
粵贛古道沿線文旅資源
粵贛古道,舊時縱跨九連山粵贛物流的主要通道之一,南起廣東東源,北接江西贛州。和平段多為主干道,里程38公里,保存較完好15公里。粵贛古道和平段沿線歷史積淀厚重、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資源豐富,沿線有熱水、青州、浰源等鎮。
“旅游專業鎮”熱水鎮,具有打造溫泉小鎮的先天優勢:溫泉品質優良,泉水含偏硅酸、F-、鋰、鍶等多種對人體有益成分;紅色文化厚重,該鎮是東江縱隊挺進九連山的主要根據地,中共七大代表方華的家鄉;生態環境完好,域內還留存有恐龍時代的植物品種桫欏,植物多樣性在該鎮得到充分展現。
和平“青藏高原”青州鎮,平均海拔500米,有天然形成的小盆地,晝夜溫差大,十分適宜發展生態農業。目前已培育了“廣東十大茶鄉”“全國最南端獼猴桃繁育種植基地”等品牌。
“首倡立縣”地浰源鎮,是王陽明平定“民亂”之地,又是東江發源地之一,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優勢得天獨厚,鎮內有傳為陽明先生曾游歷的“李田仙巖溶洞”。
陽明文化、客家文化景觀帶文旅資源
公元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曠世大儒王陽明平定域內的池仲容民亂后,奏請朝廷設立和平縣。從此,和平和王陽明先生結下了不解之緣。目前,在和平至今可查考的陽明先生留下的史料達10余項,陽明先生遺址10余處,紀念陽明先生人文景觀達20余處,和平縣真正成為陽明先生“三立”的重要踐行地和陽明文化的繼承弘揚地。同時,和平又是純客家地區,客家民系文化源遠流長,客家民俗風情多姿多彩。陽明文化和客家文化景觀帶主要包括陽明公園、陽明博物館、和平巡檢司、陽明平亂古戰場遺址、榮佳國韻溫泉、一門三進士及浰東小筑、雪山嶂和赤石嶂道教遺址、高峰獼猴桃場、藍莓場等人文和生態景觀。
陽明公園位于和平縣城東山嶺。公園內建有陽明博物館及和平博物館,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共設立了王陽明專題展館,歷史文化展館,紅色記憶展館和非遺展館,比較詳盡地展示和介紹了和平的歷史沿革、文化底蘊、革命史料及風土人情。公園內安放了陽明先生大型雕像、陽明文化石刻詩文等,充分展示了陽明文化。登山階梯有666級,取名“天梯”,寓“六六大順”之意。
翠山竹海位于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距縣城20公里,竹林面積近15萬畝,范圍覆蓋粵贛兩省五鎮,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毛竹林,也是該區域最大的“天然大氧吧”。陣風吹過,綠波疊翠,綿延逐浪,構成了氣勢浩渺、景色奇秀的“翠山竹海”景觀。“一腳踏兩省”的優越區位,打造“全竹宴”的優越條件,為建設休閑、養生、健身度假區提供了廣闊前景。
溫泉資源非常豐富
和平縣溫泉資源非常豐富,溫泉水水質類型以HCO3-Na型為主,PH值屬中性至弱堿性,礦化度屬低礦化淡水,達到醫療熱礦水命名濃度的有硅水、硅水一氟水、硅水一氡水、硅水一氟水一氡水等六種,類型多樣,具有極高的價值。溫泉中含有氡、偏硅酸、重碳酸鹽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在浴療時易穿過皮膚至人體組織內發揮作用。
和平縣10處溫泉分布于7個鎮,共42個泉眼,資源總量非常豐富,常年噴涌水量超過250萬立方米,自然分布合理,分別是熱水鎮南湖溫泉、大壩鎮湯湖壩溫泉、公白鎮新聚溫泉、貝墩鎮的貝墩溫泉群(由貝溪溫泉、強新溫泉和三多溫泉組成)、東水鎮長熱溫泉長塘暖水溫泉、長塘中輋溫泉、彭寨滾水河溫泉。
東江上游沿江文旅資源
和平縣地處東江上游,溯流而上,到了東水鎮分為兩條支流,一條是從西北流入的浰江,一條是從東北流入的魚潭江,沿著“V”形支流,一方水土繁育了豐富的人文勝景和生態景觀:有中國歷史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客家最大四角樓群林寨古村,有“九連小延安”之稱的粵贛湘邊縱東二支指揮部舊址,有省級非遺傳統技藝項目“墩頭藍紡織技藝”和傳統民俗“席床生日節”,有芭提雅溫泉和貝墩溫泉,還有客家美食之鄉貝墩鎮等。
林寨古村位于和平縣林寨鎮,距粵贛高速公路合水出口20公里。現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及民國古民居280多棟,其中最能體現客家標志性建筑的四角樓宅第有30棟,棟棟圍屋成方,四角高聳,飾以斗拱飛檐,雕梁畫棟、氣勢恢宏,堪稱“客家最大四角樓群”。憑借精湛的建筑藝術、秀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先后獲評“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廣東最美古村落”等榮譽稱號。
九連“小延安”地處九連山和平縣古寨鎮嶂下村,解放戰爭時期作為九連工委和東分工委、和東行政委員會、粵贛湘邊縱隊東二支指揮部所在地,駐地的解放軍指戰員在黨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下,馳騁和東、和北、川北乃至川中、河西等地,開辟了大片根據地,并相應建立了培訓站、戰地醫院、報社等機構。目前該基地已完成了核心部分遺址修復,完善了部分基礎設施及景觀建設,實施包括擴展核心區域,打造教育培訓基地,配套接待功能等項目。
■組稿/攝影:本報記者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朱景優 通訊員 黃金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