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康禾鎮
打造溫泉旅游特色小鎮 擘畫鄉村振興藍圖
■“廣東十大美麗鄉村”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
■康禾臍橙
①
②
③
■文/圖 本報記者 劉志勇
實習生 張芊樺
東源縣康禾鎮東鄰葉潭鎮、黃村鎮,南與紫金縣黃塘鎮、紫城鎮交界,西連黃田鎮,北與藍口鎮接壤,獲得“廣東省茶果專業鎮”“廣東省森林小鎮”“廣東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稱號。
近年來,康禾鎮結合全鎮良好的生態環境、地熱資源、歷史人文及區位交通優勢,圍繞“生態康養勝地、溫泉旅游小鎮”發展目標,構建“一軸三帶”發展布局(“一軸”是指以康禾河為發展主軸,通過實施康禾河碧道工程、河惠莞高速公路康禾出口至鎮區連接線公路工程等項目,優化設施,改善環境,將全域資源景點串珠成鏈,助推全域旅游格局形成。“三帶”是指以仙坑古村落為核心,著力打造“古色綿長”客家文化風情帶;以廣東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康泉十八國際生態健康旅游城、若壩村為核心,著力打造“青色環繞”鄉村振興風貌帶;以曲龍村原河源縣第一支部為核心,著力打造“紅色浩然”革命教育示范帶),深入推進“兩項改革”,突出做好“三大文章”(生態康養文章、茶果經濟文章、文旅融合文章),將康禾打造成為集生態康養、田園觀光、文旅相宜為一體的溫泉旅游特色小鎮。
擦亮“溫泉之都”金字招牌
做優“生態康養文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宜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任務,康禾鎮充分利用良好生態環境這一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堅持綠色發展,加大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力度,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康禾鎮突出綠色生態、溫泉康養主題,依托廣東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生態優勢,打響“森林小鎮”綠色招牌,深入推進康泉十八國際生態旅游城項目建設,擦亮“溫泉之都”金字招牌,做優“生態康養文章”。
康禾地熱淺噴溫泉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鎮中心周圍,現有泉眼18個,日自流量為1萬多立方米,正常開采流量日達2.5萬多立方米,形成獨特的溫泉帶。溫泉中含有偏硅酸的硫磺、鈉、鐵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常洗浴能滋養皮膚、強健體魄,實為獨特的資源之寶。
形成康禾特色茶果經濟
做大“茶果經濟文章”
康禾茶作為華南著名綠茶之一,從南宋流傳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久負盛名,尤其在清朝康熙至嘉慶年間,康禾茶作為朝廷貢品送往京城,故也稱“四朝貢品”。
愛飲茶種茶的康禾人把康禾茶經營成一門產業,開辟了康禾貢茶、康禾御茶、仙坑紅茶三大品牌茶基地。久負盛名的“康禾貢茶”種植歷史近千年,口感甘、香、醇、滑,具有清熱解毒、理腎健胃等功效,是康禾鎮作為“廣東省茶果專業鎮”的重要產業項目。
近年來,康禾鎮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發展精深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合理調整種植規劃,拓展優質茶樹種植面積,推廣優質茶樹品種,大大提升了康禾茶的品質。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豐富康禾鎮農業種植品類,該鎮積極號召農戶種植春甜桔、沙田柚及臍橙,帶動閑置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戶收入。
康禾鎮歷屆黨委、政府立足資源優勢,堅持強基礎、辦交通、惠民生、促增長,致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成功創建“廣東省茶果專業鎮”,接下來將發揮優勢,做大“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配套休閑生態采摘體驗,整合資源,制定標準,抱團發展,打造康禾公共區域品牌,形成康禾特色茶果經濟,做大“茶果經濟文章”。
依托“古色”“紅色”文旅資源 做好“文旅融合文章”
康禾鎮風土人情濃郁,歷史文化深厚,有建于清朝乾隆和嘉慶年間的仙坑古村落,內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古建筑——仙坑八角樓、四角樓及嘉慶圣旨碑等遺址。
仙坑村是有著400年歷史的古村,是全國第五批傳統古村落。村內至今仍完整地保存著20多座客家方形圍屋,成為游客爭相拍照的新景。
仙坑村對現存省級文物八角樓、四角樓進行結構加固,秉承“修舊如舊、建新和諧,文保專修、資源活化”原則,沿襲傳統工藝,修復瓦面、墻面、地面、閣樓、木構件等傳統建筑,再現當年建筑風格,并將四角樓打造成為客家生活場景游覽古跡景點,將八角樓打造成為客家建筑藝術游覽古跡景點。同時,對登云書院在遺址旁進行復建,對八角樓私塾遺址進行重建,對仙坑小學教室進行更新,用建筑延續仙坑教育文脈,打造美麗鄉村樣本。
美麗蛻變后的仙坑村榮譽不斷:2018年,獲評“中國第五批傳統古村落”;2019年先后獲評“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省首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河源市文明村”“河源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今年11月獲得“2021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的稱號。仙坑村最具特色的方形城堡式客家圍屋四角樓、八角樓,也被評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等。
紅色是康禾鎮最鮮明、最亮麗的底色,也是康禾鎮奮進新征程與開創新局面的優勢資源與底氣。
在距離仙坑村14公里遠的曲龍村,圍繞“紅色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發展思路,已引進“田坑民宿文旅村”項目,接下來將深入推進“康禾鎮紅色革命遺址群”建設,從黨建引領、紅色示范、綠色發展三方面入手,把紅色元素融入村落建設,著力打造紅色研學路線,培育紅色體驗業態,努力把曲龍村打造成為紅色教育示范基地和紅色振興示范點,以紅色文化為鄉村振興和打造全域旅游品牌賦能。
除曲龍村外,康禾鎮還有雅陶村埔坎阻擊戰和黨員干部學習班、田心村黃坑阻擊戰及下四閣樓兵工廠、若壩村紅四師宿營地和東江特委培訓班、星社(大紅旗)村古大存療傷地、陳坑村太陽輋醫療救助站等一大批紅色革命(舊)遺址。接下來,康禾鎮將通過盤活紅色資源,擦亮紅色村品牌,講好紅色歷史故事,在曲龍紅色村建設康禾紅色故事集中展廳,傾力打造紅色教育打卡地,讓紅色資源成為推動康禾鄉村振興的有力引擎與源頭活水。
曲龍村也是鄉村旅游的香餑餑。目前,該村建設了包括停車場、高標準村道、主題展館、文體廣場、旅游廁所等在內的集體驗與文化傳播為一體的民宿文旅村,目前已有酒坊民宿、靈芝民宿、荷花民宿、桂花民宿等特色民宿對外開放。每到周末,村里就熱鬧起來,河源及周邊城市市民來到這里緬懷紅色歷史,體驗森林養生休閑文化。
康禾鎮還實施“研學助力鄉村振興”項目,不僅為康禾實施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游業作出了新探索,也在鎮村企攜手、共同帶動群眾致富上帶來巨大成效。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推進民宿產業,創新“餐飲+住宿+研學+旅游”模式發展民宿產業,使得康禾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目前,全鎮有三家較大規模民宿,分別是康匯·酒坊民宿、逢園客家印象民宿、天田壩民宿。
康匯·酒坊民宿位于康禾國家溫泉森林公園腹地,總占地面積約100畝,配套設施完善。逢園客家印象民宿位于康禾鎮黎順村,建筑風格結合了客家傳統方形圍院建筑和徽派風格建筑,配套客房21間,是燒烤聚會、休閑度假的好去處。天田壩民宿位于康禾鎮仙坑村,占地面積共1500平方米,共有28個房間,集住宿、餐飲、個性采摘、農家生活體驗為一體,給游客一個在鄉下老家的體驗。
① 逢園民宿奇石文化 ② 康泉十八云溪溫泉度假村 ③房車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