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河源旅游

東江重鎮 多彩藍口

2022-04-18 09:37:29 來源:河源日報

99177f4dff9506feec348ed2af7537dd_p1_s.jpg

上廣東村長伯伯電商平臺 了解更多 河源優質農特產品信息

4b2de693fbf1ab57448c3b8531004c8c_p2_s.jpg

■樂村石樓

5332005ebdae71489e7fd392cad6dab1_p3_s.jpg

■礤頭茶

核心提示

藍口鎮位于東源縣東北部,東江中上游。據考證,藍口鎮在隋代短暫成為雷鄉縣縣城,元代設立了驛站,明代設有巡檢司。而今,藍口鎮產業興旺,鄉村振興強力推進,再次凸顯東江重鎮的地位。

藍口鎮資源豐富,特色農業初具規模。構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格局,是該鎮推進鄉村振興的“法寶”之一。根據“一鎮一業”規劃定位,藍口鎮正加快推進東江碼頭漁業產業園項目建設。在構建“一村一品”格局、分類推進鄉村產業發展方面,成效明顯。目前,礤頭村茶產業初具規模,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奔康的“綠色銀行”;老埔場村現代農業復合種植示范基地是農村發展產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打造長效化產業振興機制的主要平臺;長江頭村咸水塘談判舊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齊坑村古井、司馬第,塘心村古建筑和樂村石樓等底蘊豐厚的遺跡正煥發新的活力,多彩藍口鄉村旅游線路建設正穩步推進。

■文/本報記者 劉志勇  ■圖/本報記者 楊李維

礤頭村:茶產業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礤頭村位于藍口鎮最北部,地理位置偏遠。近年來,礤頭村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著力發展茶產業,并積極籌集資金夯實基礎設施,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

走進礤頭村,一排排茶樹似層層波浪,陣陣茶香沁人心脾,給春日的山村增添了生機。

礤頭村依靠良好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茶產業,目前全村種植茶葉面積約4600畝。

接下來,礤頭村將繼續加強全村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茶葉種植規模,鞏固和提升茶葉產品質量,加快引進一批優秀企業到村里發展產業,促進村民就業,做大做強以茶葉為主的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咸水塘:加快華南地區解放的秘密談判地

1949年初,黨中央吹響了解放全中國的號角。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在九連山斗爭中取得五戰五捷勝利基礎上,執行黨中央指示,按照中共香港分局和粵贛湘邊區黨委的部署,在河源的曾田、藍口等地,通過近半年的反復和談,敦促國民黨部隊和地方保安團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投誠起義。最后在藍口鎮長江頭村的咸水塘舉行秘密談判,并達成協議。

1949年5月14日,曾天節率領的國民黨保安十三團與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會合于龍川縣老隆車站附近,并于當天中午打響了解放老隆的戰斗。老隆戰斗打響后,在黨組織的安排下,由國民黨高級將領吳奇偉領銜,聯合李潔之、曾天節、肖文、魏鑒賢、魏漢新、藍舉初、張蘇奎在老隆聯名通電全國,宣布起義。15日,曾天節領銜率國民黨保安十三團全體官兵向毛主席、朱總司令發出致敬電。

咸水塘談判促成粵東等地區國民黨官兵相繼起義,得到黨中央的高度肯定。6月22日,毛澤東、朱德通過新華社電訊,致電吳奇偉、李潔之、曾天節等起義將領,表示歡迎他們加入人民解放軍行列,并勉勵他們“遵守人民解放軍制度,改造部隊,與人民解放軍整個力量協同一致,為解放廣東全省而奮斗”。

齊坑村:田園風景成為高速公路旁亮麗名片

驅車行駛在河梅高速公路藍口段,整齊的房屋,連片的稻田,美麗的沿河碧道映入眼簾,這里就是藍口鎮的美麗鄉村之一——齊坑村。

近年來,齊坑村不斷加強宜居鄉村建設,完善道路、路燈、文化活動場所等,還通過美化藍溪河兩邊碧道,為村民提供了環境優美的散步、健身場所。

齊坑村連片600多畝的水稻種植,形成一道亮麗的田園風景線,春天禾苗剛插秧,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讓人心曠神怡。秋天的齊坑村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滿眼金燦燦的稻谷傳遞出豐收的喜悅之情。

齊坑村還有古建筑——司馬第,建于道光年間(清),距今已近200年,司馬第占地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9900平方米,屋內多達96間房、15個天井,規模宏大,建筑設計科學,布局合理,結構完整,講究對稱性,頗具客家民居風格。

老埔場:小番茄種出大產業

春暖花開,草木蔥蘢,萬物勃發。走進老埔場村,綠水青山,道路寬敞平整,老埔場種植基地的果園里結滿了紅色的小番茄。

在深圳市工商聯(總商會)、中共深圳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委員會對口幫扶下,老埔場村因地制宜發展了“千禧小番茄種植示范基地”。

老埔場的“千禧小番茄”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番茄育種團隊呂亞清老師,作為深圳市科技特派員全程參與研究的。“千禧小番茄”在口感、營養價值上都得到了好評。老埔場千禧小番茄年整體產量穩定在150萬斤以上,且能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每天出果、全年供貨,產值可觀。

如今,老埔場村通過黨建引領產業,激活了農村資源、資產和資金要素,既增加了群眾的收入,又壯大了村集體收入,穩定了村干部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樂村石樓:客家民居建筑的瑰寶

樂村石樓是東源縣客家民居中四大圍屋之一,是保存最完好、建筑規模較大的一座圍屋,是客家民居建筑的瑰寶、客家文化的體現。它的規模、結構、布局,以及廳、梁、屏、柱等雕刻裝飾,與其他客家圍屋相比,顯得獨具一格,尤其是幾座門樓上懸掛著醒目的“大夫第”“副榜”“武魁”“敦彝堂”匾額,更加體現出當年屋主是一名才高八斗、文武兼備的張氏族人。整座石樓圍屋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天圓地方,陰陽配合。石樓共有98間房、15個大天井、6個小天井。圍屋內部結構迥異,廳廳相連,棟棟相通,大回形套小回形,疊疊相套,采光通風良好,排列井然有序、獨具匠心。屋內設有防火水槽、炮臺角樓、古井等,各種雕梁畫棟、石刻精細、畫工精巧,色漆涂料歷經200多年不褪色,可見其建筑技藝之高超。這里不但有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而且客家風情非常濃郁,具有本地鮮明特色的客家風情文化、客家山歌、客家習俗、客家人物、客家美食等,這些構成了樂村石樓景區的特色民俗風景。

近年來,藍口鎮圍繞“一鎮多業”“一村一品”目標,著力推進藍口鎮東江生態漁業觀光項目建設,以特色漁業為切入點,充分利用藍口鎮東江碼頭文化和東江兩岸優質生態資源,逐步打造集休閑垂釣、智慧養殖、有機農業、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康養等為一體的現代生態綜合項目。同時,積極挖掘本地優質歷史文化資源,探索發展農業產業觀光+歷史文化景點的“多彩藍口”“旅游+”項目,推動全鎮全面鄉村振興。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