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之變:從“萬綠”到“六色” 生活因你而更加精彩
■河源巴伐利亞莊園 黃贊福 攝
一個蘿卜粄、一碗豬腳粉,一口一味是城市的味道;一湖碧水、一座青山,一水一山是城市的風景;一間民宿、一座博物館,一磚一瓦是城市的風骨……一座城市的文化,是由無數個記憶碎片在城市的演進中凝聚而成。因此,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構建對一座城市的愛,人們常常會選擇旅行,選擇通過一座城市的旅游名片來快速了解城市文化。10年來,西北小伙田偉就因旅游而結緣河源,愛上河源。
2009年冬天,受朋友邀請,在綠皮火車有節奏的“哐當”聲中,田偉第一次從甘肅張掖來到河源游玩。一路向南,沿途越來越綠的景色讓他感到心曠神怡,而終點站河源的“綠”,更是讓他對這個南方小山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2年7月,大學畢業的他再次來到河源,而這一次,他一待就待到了現在。讓他更沒想到的是,10年來,他參與了河源旅游的發展,見證了河源文旅融合,甚至成為了宣傳推廣河源文旅的“吹號者”。
從“一湖一山”到“六色”綻放
游不完的美景
成為游客青睞的目的地
“我對河源旅游的認識始于‘一湖一山’。”2009年,首次來到河源,朋友帶田偉游覽了萬綠湖、桂山,滿目皆綠的原生態風光,讓他對河源有了“山清水秀”的初印象。
3年后,當他再次來到河源,朋友請他去泡溫泉、逛博物館、游圣跡蒼巖,使他對這座城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許是天生骨子里對旅游就有著偏愛,這一次旅行,熱氣騰騰的溫泉、五彩斑斕的溶洞、數量眾多的恐龍蛋化石,讓他覺得這座城市“有點神奇、有點‘偉大’”,更讓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他,萌發了留在河源的想法。
2013年,田偉通過努力,成為了河源市旅游局的一員,更讓他高興的是,他負責的工作剛好是旅游宣傳推廣。“這10年,是我和河源旅游共成長的10年。”回想起10年來的一點一滴,田偉頗為自豪地說,10年來,自己見證了萬綠谷、河源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春沐源等度假區的建設和發展,見證了鄉村旅游、民宿的興起和壯大,也感受著全域旅游的創建對河源文旅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現在作為市文廣旅體局交流推廣科的一員,外出舉辦旅游推介活動是田偉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一次次的推介,都是他感受到河源旅游發展變化的時候。
近年來,隨著河源文旅融合發展,“客家古邑、萬綠河源、溫泉之都、恐龍故鄉、紅色經典”五大文旅品牌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生態游、溫泉游、文化游、鄉村游……河源文旅產品越來越豐富,每一次推介會,河源都會帶去新的產品,展現河源旅游的新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市與河源深入開展旅游合作,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河源旅游度假。
田偉說,隨著河源文旅融合發展腳步加快,“六色”河源文旅品牌不斷被擦亮,河源成為了越來越多人青睞的旅游目的地。
從“零零星星”到“串珠成鏈”
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刷新”出游體驗
老話說得好,路通財通。雖然不斷豐富的旅游產品賦予了河源旅游新魅力,但河源景區景點分布較為零散,路程耗時較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出游熱情。2018年10月和平縣旅游公路的正式開通,給田偉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修建的和平縣旅游公路正式通車后,從粵贛高速公路合水出口進入林寨古村要比以前走省道節省一半的時間,那年國慶假期,到古村旅游的人數同比增長了兩成。”田偉說,旅游公路的開通,不僅縮短了人們旅行時間,還將林寨古村和當地的熱龍溫泉、合水金湖度假村等串聯起來,方便了人們出行,更推動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相比于便捷的旅游公路的建設,10年來,河源景區旅游廁所的“變身”讓田偉感觸更深。以前到景區,他對廁所是避而遠之,能不進就不進。而近年來,隨著旅游廁所的建設,他驚喜地發現居然有那么多游客在廁所旁邊休息甚至閱讀。“第一次在萬綠湖風景區看到有游客在廁所旁邊休息區看書時,覺得不可思議,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看到這種場景。”田偉說,如今看到各大景區的廁所個個都如花園一般,真的非常感慨,對于旅游來說,每一個細節的變化,都將“刷新”游客出游的體驗,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
過去10年,是河源旅游快速發展的10年,也是田偉了解河源旅游、愛上河源旅游、宣傳推廣河源旅游的10年。如今,河源正加快文旅體融合發展,“向著詩和遠方奔跑”,田偉也希望,未來仍然可以與河源旅游共進步,見證河源旅游更加美好的未來。(本報記者 謝少娜 見習記者 朱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