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視頻資訊

紅色源城

2019-12-16 11:06:01 來源:河源日報


源城區是1500多年古老縣城所在地,自古以來就是河源縣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源城區的革命遺址,主要分布在上城街道和埔前鎮。有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東江區隊及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第5分團活動舊址;有城區地下工作隊智取國民黨196師城防圖舊址和東征軍活動舊址;有河源烈士陵園、埔前三角嶺大會戰烈士陵園和抗日先鋒隊泥金分隊部等。


河源烈士陵園

河源烈士陵園,原名嘯仙烈士陵園,位于源城區上城街道辦事處中山公園內。原河源縣人民政府為紀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在河源地區犧牲的烈士和早期革命領袖阮嘯仙于1958年12月而建。

河源撤縣建市后,嘯仙烈士陵園建設得到省、市、區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重視。1989年9月及1998年7月先后兩次擴大了陵園的面積范圍,使陵園現面積達到2.8萬平方米。并于1989年10月,第一批列為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2009年,被列入國家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也是河源市唯一列入國家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


羅煥榮故居

羅煥榮故居坐落在源城區埔前鎮上村村,1900年,羅煥榮便出生在這里。羅煥榮曾是黃埔軍校一期學員,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共事,與徐向前、蔣先云等革命家同窗,為中國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1924年春,羅煥榮成為了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步兵科學員。同年,他成為早期共產黨員,并參加了平定廣州商團叛亂的戰斗。

1925年軍校畢業后,羅煥榮被派往教導團二團擔任連隊基層干部,之后還兼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軍事教官,而當時擔任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的人,正是毛澤東。

1926年夏,羅煥榮受廣東區委軍事部長周恩來派遣,到惠陽縣平山區農軍大隊部任教官,還組織成立平山聯防辦事處和平山聯防義勇軍,任軍事總指揮,在平山區訓練農民自衛軍,組織農民武裝起義。

“領導農民猛著先,燎原星火憶當年。殺身當作尋常事,留與平山萬古傳。”這首戰友寫的詩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智取城防圖舊址

——源城區上城丘屋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為做好解放河源城的準備,指示河源城中共黨組織地下工作隊不惜一切代價取得“河源城防衛戍圖”。

地下工作隊精心組織制訂計劃,其中派出年僅17歲的工作隊員馬啟智擔此重任,利用其年輕個子小和熟人的關系對駐守河源城的國民黨196師參謀處上城丘屋進行幾天的偵查,利用玩把戲術和聲東擊西等方式巧妙騙過哨兵,從側廳偷取了掛在墻上的城防圖,并順利將城防圖轉送至“邊縱”情報科。我“邊縱”攻城部隊根據城防圖的標識,利用炮火突襲,準確擊沒敵工事營地,促成196師殘部棄城南逃。

智取城防圖的工作,為河源城的解放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泥金鄉隊部舊址

1939年4月,“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東江區隊隊員前往河源縣埔前鎮泥金鄉以演講、演劇、寫標語、畫漫畫、貼墻報等形式,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建立“抗日先鋒隊泥金鄉隊”。“抗先隊”在黨組織帶領下隊伍很快就發展到幾百人,活動范圍也擴展到紫金水東一帶。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和軍事訓練,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抗先隊”還發動貧苦農民,建立了泥金鄉農會和各村農會,許多農民都加入了農會組織。          泥金鄉隊部為河源人民抗日武裝的建立、敵后游擊戰爭的開展確立了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


埔前三角嶺:打響河源解放最后一戰

三角嶺是由棺材嶺、中心嶺和耥耙嶺連成的一組三角形丘陵地帶,嶺上雜草叢生,樹林茂密,扼守著河博交通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

三角嶺一戰,是河源解放前夕,國共部隊的最后一戰,以駐守在河源城的國民黨196師潰逃告終。

此役,196師被擊傷擊斃300余人,其中副團長1人、營長1人。邊縱方面,有17人戰死。三角嶺戰斗結束后,河源縣全境解放。


葉劍英率東征軍駐河源城隊部舊址

——原河源縣立三江中學

1925年10月初,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開始。左路第三縱隊于10月22日進駐河源城。隨后,黃埔軍校教官、東征軍第一支隊司令葉劍英率部隊從博羅抵達河源,部隊駐扎在河源縣城三江中學(現東源縣教師進修學校)。駐扎期間,葉劍英召集縣城市民大會宣傳“合群”思想,號召士農工商聯合起來,打倒列強,鏟除軍閥。

 

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東江區隊、東江特委創立、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第五分團團部舊址

——源城區太平街

抗戰時期,源城區太平街先后建立有:廣東省青年抗日先鋒隊東江區隊、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第五分團、中共東江特委、河源縣工委、抗先隊黨支部、河源城黨支部等,革命先輩在這里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為東江地區抗日救亡運動的全面興起和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革命先輩的精神指引下,更加努力拼搏,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為建設美麗河源奉獻力量。


編輯:鄧銘威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