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
■鐘俏容
每到春天,總會想起家鄉的柚子花,潔白的小花隱藏于郁郁的綠葉中,不起眼,不張揚,一旦盛開,卻能使整個村莊彌漫著清甜的芳香,不是花中偏愛它,而是每當看到它,總是想起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出生于1921年,父親是一個木匠師傅,家境比較殷實,雖然是女孩,但也讀過書,能夠識文斷句,在那個年代能識字的女人并不多。17歲那年,奶奶嫁給了爺爺。爺爺是一個測繪隊員,工作需要經常走南闖北,家中只有寡母幼弟,家境比較貧窮,由于家中沒有壯丁,很受鄰里欺壓。17歲的奶奶面對這樣一個積貧積弱的家庭,并沒有抱怨,而是用她稚嫩的身軀擔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奶奶是個聰明能干的女孩,而且性格潑辣,人稱“辣妹子”,里里外外都是能手,家務農活樣樣不在話下。在奶奶的苦心經營下,這個家逐漸步入了正軌,再沒有人敢小覷她,小覷這個家。
奶奶一生生育了7個孩子,六兒一女,在那個貧窮的年代,要養育如此多的孩子,并非一件易事。奶奶常說,讀書能改變命運,所以無論生活如何貧窮,她都要供孩子們讀書。那時候,農村普遍缺乏勞動力,孩子稍微長大一點,就會留在家中充當勞動力,幫助父母干活。但是奶奶卻不這樣做,她一個人承擔了所有的勞動,想盡辦法送孩子們去上學。伯父小學畢業那年,由于營養不良,全身水腫,沒有考上中學,輟學了一年。奶奶看著孩子在家,心急如焚,覺得不能荒廢了孩子,于是她求了校長,送伯父回去復讀了一年,后來順利地考上了中學并考上師范院校,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那時候的農村,要培養一個孩子讀書都不容易,奶奶卻培養了一個大學生,二個中專生,三個高中生,就算姑姑也是讀完了初中的。爸爸常說,如果不是奶奶的堅持,他們兄弟姐妹根本不可能讀書,更不可能走出農村。
奶奶從小就教育孩子,一個家庭要興旺,必須要兄弟姐妹團結和睦。她從不過多的管制孩子,而是把這個權利下放給孩子,無論是家務還是農活,都是兄長帶著弟弟妹妹們共同完成的。爸爸說,小時候雖然兄弟姐妹眾多,但是卻很少會出現爭吵的現象,長大后,兄弟姐妹也是團結友愛,家庭和睦,這些都是與奶奶的教育分不開的。奶奶常說“好孩子不用多也不怕多”,她的七個孩子,個個都是孝順的,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是一大家子和和睦睦,是十里八鄉都稱贊的好家庭!奶奶囑咐我們子孫后代一定要把“團結友愛”寫進家規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2007年,我考上了公務員,奶奶非常高興。晚年的奶奶在城市里生活,看著一棟棟的高樓大廈,街道上的車水馬龍,她不禁感嘆:如今的生活真是幸福啊,住得好,吃得好,出門有車坐,在家有肉吃!她對一切的新鮮事物都非常好奇,汽車、輪船、地鐵、飛機她都去要感受一下,每天都是樂呵呵的,她說這樣的生活,是她年輕時想都不敢想的,這都是共產黨的恩情啊!
2013年春天,奶奶離開了我們,享年93歲。還記得奶奶離開的時候,全村的柚子花開了,空氣中都是香甜的花香味,我常常覺得奶奶就是一個墜入人間的花仙子,她庇護著我們子孫后代。
奶奶的一生是平凡的,但是對我們來說卻是偉大的,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偉大的祖母,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她的孩子、她的家,無怨無悔!
又是一個柚子花開的季節,深切緬懷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