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記
■管淑平
暑熱籠罩的夏天,蟬鳴不斷,讓人的心頭頗為倦煩,而當微風四起,送來陣陣西瓜汁的香甜的瞬間,頓覺夏天有味是清歡。
是呀,到了夏天,怎么能錯過圓潤飽滿又能解渴的西瓜呢?西瓜是夏天的標配,承載著我們童年歲月的愉悅。
那時,屋里沒有空調,也沒有冰箱,暑熱來臨時,除了靠著自身的耐受,別無他法。至于消暑的用品,也很簡單,一把樸素的蒲扇,輕搖了整個夏天。除此之外,就是夏天里的水果,比如楊梅、蜜桃,還有就是不能少的西瓜。
生活在農村,對于西瓜也是物以稀為貴。因此,我們在艱苦的歲月中,對一切都格外珍惜。
小時候的我,曾有一段種瓜的親身經歷。我們把買來的西瓜籽兒,小心翼翼地保存,春日雨水潤澤時,我們就在農田撒下一些西瓜的種子。等秧苗破土、發芽、長藤時,我們就仿佛看到了希望。第一年,種的西瓜籽兒好不容易發了芽開了花,只不過植株矮小,并未結果。第二、三年也是,但是藤蔓明顯蓊蓊郁郁起來。又過了一兩年,西瓜終于掛果,零零散散的幾個,果實如同茄子一般大小,瓜瓤也并不是鮮紅的,但是汁水足夠充溢,味道也是淡的。在某個雨后的日子里,我去農田看瓜,只見那些小小的西瓜已十分狼狽地半截埋在了泥土里。這是被雨淋導致的。我彎腰撿起西瓜,瓜,早已腐爛,瓜瓤內還有一些小蟲正在貪婪地啃食西瓜。
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種瓜得瓜在現實里其實并不容易。每每看到農人辛苦種下的瓜,眼里總有一種對腳下泥土的感激。
夏天,在開闊的農田,西瓜藤縱橫交錯地生長,西瓜或圓或扁,毫無規則地醉臥于農田。如若從高處俯瞰,農田的藤蔓與西瓜,是一片廣袤無垠的碧綠。而這種翡翠一般的碧綠,正是樸質的農村人埋頭躬耕的成果。
農村人對于西瓜是否成熟、水分是否充足,有著一套獨有的依據。那種個頭碩大飽滿、外表碧綠有光澤的西瓜,經過農人的手指輕輕敲打,倘若發出“梆梆梆”的聲音,就可以大致推測是好瓜一個了。
剛采摘回來的西瓜,我們并沒有著急送入嘴巴,而是把它放入老屋旁的一口水井里浸泡。我們先將西瓜放在一個錫白的鐵桶里,用麻繩緊緊地捆綁住鐵桶的桶柄,然后把裝有西瓜的鐵桶小心翼翼地放入井中。等到月色星光爛漫時,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小木桌吃晚飯,大人們就會把西瓜從井水里撈出來放一會兒。飯后,就是我們享受西瓜的最佳時間,一向心疼我的奶奶早已經把西瓜切開,然后笑呵呵地朝著我遞來。
我開心地接過西瓜,一大塊一大塊新鮮的誘人的紅色的西瓜勾引著我的味蕾。黏膩的西瓜汁水,流進我的手心,冰冰涼涼的。空氣里,飄散著甜甜的西瓜香,于是,我再次如餓狼一般,大口大口地吃著。嘴角是甜甜的西瓜汁水,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那西瓜,是涼悠悠的,并不亞于冰箱里的冰鎮西瓜,但卻比冰鎮西瓜要好吃得多,一是涼意并不刺骨,其次,汁水充足,很是解渴。吃著香甜的西瓜,暑熱與煩惱,頓時統統消失不見。
甜甜的瓜瓤甜美了我們的味蕾,而對于剩下的瓜皮,我們也不會隨手扔掉。我們打來一盆水,將西瓜皮丟進水里,用這水洗腳,腳底的火熱感頓時隱匿。后來,我學了中醫,才知道原來西瓜也是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西瓜,性涼,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心除煩、健脾利尿之功。而對于西瓜最外邊的薄薄的一層外皮,在中醫里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西瓜翠衣,也同樣能夠清解暑熱。王孟英的《濕熱經緯》一書有一名方“清暑益氣湯”,其中就有西瓜翠衣的參與。
小扇輕輕搖,悠悠夏日長。如今,我們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西瓜也很容易買到,不再是曾經那般不易得。然而,我們在漫長的生活的磨合中,更加懂得苦難歲月的經歷才是彌足珍貴的。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