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處
■謝淑敏
穿過熙熙攘攘的北樓市場,往前走一百多米,便到了熟悉的巷口。巷口的桂花樹,依然引人注目,依然香氣撲鼻。
這條小巷,一頭連著我上班必經的馬路,另一頭,連著父母居住的小區,我常常穿過小巷,去父母家蹭飯。馬路上太喧鬧,小巷則不同,安閑、空寂、幽深,沒有摩肩接踵的人流,沒有嘈雜的喇叭聲,沒有飛揚的塵土,這也正是我喜歡走小巷的原因。
小巷深且窄,彎彎曲曲的,一眼看不到頭,路面全都鋪上了水泥。漫步小巷,不時可以看見一座低矮的老房子,墻面斑駁,苔蘚遍地,木質的門窗多是緊閉的,生命的痕跡,生活的悲喜,幾乎已被歲月的風雨沖洗干凈了。
看著那一座座老房子,總有一種錯覺,仿佛進入了一段時光隧道,每一塊殘破的磚瓦,每一面發黑的墻壁,都曾經被濃濃的人間煙火炙烤過,如今卻塵封著一段再也回不去的時光。在老家,我從小長大的那個小山村,也有這樣的小巷,也有這樣的老房子,我和小伙伴們,經常在小巷里追逐打鬧,那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也永遠地被塵封在記憶里,再也回不去了!
相比之下,小巷里的新樓房更多,如雨后春筍般,從老房子旁邊拔地而起,傲然地俯視著低矮的老房子。那平整的水泥屋頂,閃閃發光的瓷磚,銀白色的鋁合金門窗,紅艷喜慶的春聯,和老房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盛一衰,恍若隔世,截然不同卻又融為一體,讓人不禁感嘆時代的變遷。
小巷雖小,卻容納了市井百姓的喜怒哀樂。穿行其中,會不自覺地為一些平常溫馨的場景而駐足。簡陋的小賣部,破舊的早餐店,晾曬的蔥頭,翻墻的花朵,閑聊的路人,追逐的孩子,慵懶的貓咪,飯菜的香氣,散發出熟悉而濃郁的生活氣息,人間百態,市井煙火,盡收眼底。
生機盎然的菜地,無疑是小巷里一道亮麗的風景,像一塊磁鐵,總能把我的腳步吸住。不得不說,小巷的居民真是勤勞,房前屋后,只要有一丁點空地,她們都會用靈巧的雙手開墾出來,種上瓜果蔬菜,那水靈靈的小白菜,那像瀑布一樣垂掛著的豆角,那碩大如水桶的冬瓜,還有那鋪滿菜地的紅薯藤,總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
就這么走著、看著、聽著,感覺時間似乎一下子慢了下來。這里看不到匆匆的身影,聽不到急促的腳步聲。在小巷里出入的青壯年是極少的,多為動作遲緩的老年人,或倚門而立,或抱著孫兒坐在家門口的凳子上,或提著菜籃子踽踽獨行,他們的身影與小巷是那么的協調,不知道,是老人的滿頭白發點綴了小巷的滄桑,還是小巷的古樸襯托了老人臉上的風霜。
平日里,我的父母親,兩個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們的身影也經常會出現在小巷里。他們吃力地拎著大包小袋的東西,穿過長長的小巷,站在巷口,等我下班。前天中午,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母親又打電話來,非要冒雨給我送東西。為了不讓她久等,我比約定的時間提早了五分鐘到達巷口,卻沒看見母親的身影。騎著電動車的我略一遲疑,沒有及時剎車,馬上便被后面的車流卷著往前走。本來打算下午再去拿東西,但轉念一想:母親這時肯定已經出門了,甚至有可能快走到巷口了,若讓她把東西拎回去,她該多失望啊!想著想著,車速便慢了下來,猶豫再三,我最終還是決定掉頭往回騎。到了巷口,一眼便看見母親,左手打傘,右手提著一個大袋子,正蹣跚而來。匆匆接過袋子,匆匆話別,匆匆離開巷口,回到家打開袋子一看,里面有一大捆鮮嫩水靈的小白菜,還有糍粑、青豆、牛肉干、葡萄干、多味花生等零食,不禁百感交集。下午去上班,經過巷口時,我下意識地往里面掃了一眼。
這條小巷,在我所居住的小縣城里,再尋常不過了,可是,在目光無法抵達的小巷深處,住著我那年邁的父母,我知道,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的人。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