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鎮以黨建“指揮棒”引領鄉村振興發力快跑
■位于順天鎮黨演村的中國嶺南農耕(移民)文化博覽園在鎮、村黨員干部的努力下,從開工建設到開園迎客僅用了48天時間。 楊堅 攝
■本報記者 李成東
□ 特約記者 李遠來 藍天明
通訊員 黃仲明 何志高
東源縣順天鎮位于河源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核心區域。今年以來,順天鎮緊扣國家現代農業特區目標定位,搶抓“雙區一體一臺”等黃金發展機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黨建“指揮棒”作用,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鄉村振興開新局。在全市“鄉村振興大擂臺”中,順天鎮一路“過關斬將”,最終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從五縣二區、14個參賽鄉鎮中脫穎而出,將代表河源,與潮州市鳳凰鎮、汕尾市螺溪鎮正面PK。
堅持夯基礎強隊伍
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鄉村振興,黨建先行。順天鎮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以村(社區)“兩委”換屆和鄉鎮機構改革為契機,全面加強黨組織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夯實鄉村振興組織根基。該鎮通過實施“歸雁工程” 、建立“四個三”工作機制、“地毯式篩選”選拔人才等有力措施,高質量完成了村(社區)“兩委”換屆,調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7名,其他“兩委”干部23名,調整優化率達63%,干部結構得到明顯優化;以鄉鎮機構改革為契機,建強辦事機構,配優干部隊伍,激發推動發展“新動能”。該鎮還通過建立村級黨組織和各類組織小微權力清單,構建“鎮委+村(社區)黨組織+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工作聯動體系,落實“1+10+N”聯戶制度,實現黨的組織全方位嵌入全鎮92個基層治理網格,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小步”,有效破解以往“干部干,群眾看”的鄉村振興困局。
順天鎮還依托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等實踐平臺,開辟黨建宣傳、學習、服務三大陣地,將鄉鎮黨校建在田間地頭及產業一線,實現“理論課堂”和“現場教學”深度融合,累計舉辦培訓班7期,實現黨員輪訓900多人,全面提升了鎮村干部理論功底和實操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隊伍保證。
堅持特色示范牽引
打造示范品牌“新樣板”
順天鎮堅持示范牽引,按照“地域相鄰、優勢相合”原則,立足資源稟賦和實際基礎,因村施策將全鎮11個村分類劃分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4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帶,并賦予特色主題定位,通過“聯建聯動、共建共享”形式實現黨建示范建設多點開花、整體推進。特別是在生態宜居黨建示范帶中,通過發揮黨建“龍頭”作用,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造生態大坪、驛站楓木等特色示范點,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綠水青山變成“搖錢樹”“聚寶盆”。 在此基礎上,推進法治沙溪、文化金史、軍事滑灘等其他9個特色主題村創建,鄉村振興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讓鄉村振興成果惠及廣大群眾,極大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目前,全鎮民宿、農家樂數量超過30家,村民吃上了“生態飯”“旅游飯”。 2020年,全鎮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萬人次,順天鎮及大坪村分別被評為“河源市文明鎮”“河源市文明村”。
堅持引項目興產業
譜寫富美鄉村“新篇章”
順天鎮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樹立“產業為王”“項目為王”思想,堅持“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跟進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和黨員示范帶頭作用。為此,該鎮成立了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鎮委書記掛帥推動,從意向項目開始成立專班主動跟蹤服務,主動擔當,敢于作為,堅持把支部建在項目上,把黨建抓在第一線,實行“一領導一項目”制度,建立重點項目每周一報告制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落戶存在的困難,搶抓項目建設進度。
滑灘村光明乳鴿產業園項目是順天鎮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其中的一個案例。該項目于去年9月意向到順天鎮投資,該鎮迅速成立光明乳鴿產業園項目建設工作專班,3天完成項目選址,15天完成項目簽約、奠基,2個月全面完成2800畝土地流轉工作并交付使用。
目前,順天鎮發揮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平臺優勢,根據各村特色成功引進中國無抗優質家禽、美林油茶產業園、光明鴿產業園等13個優質產業項目,總投資超80億元,全鎮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蛻變,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土地流轉收租金、就地務工掙薪金、產業分紅得現金”的美好愿景,人均年增收達3000元以上,也為鄉村振興加注了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