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綠水青山間的“紅色祠堂”

——原河源縣第一個農民組織和第一個基層黨組織誕生地

2021-05-27 10:26:43 來源:河源日報

■東源縣康禾鎮曲龍村的“紅色祠堂”——楊氏祠堂是原河源縣第一個農民組織和第一個基層黨組織的誕生地。

■策劃:李成東 李遠來 朱映真 歐志科 張小龍

■撰稿:吳楚生 

■攝影:楊堅

■河源日報社 東源縣委宣傳部 聯合出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鑲嵌在金山銀山上的“紅色祠堂”,是歷史留給東源縣康禾鎮曲龍村的一筆比金山銀山更為寶貴的財富。“紅色祠堂”——楊氏祠堂,是原河源縣第一個農民組織和第一個基層黨組織誕生地,它像一顆閃亮的紅寶石,在綠水青山間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紅色祠堂”,見證歷史。重修于2011年的“紅色祠堂”,在烈日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和雄偉壯觀,紅色基因在這里賡續,革命精神在這里傳承,90多年前的時代強音,在這里奏響……

“曲龍農民協會”

在楊氏祠堂宣告成立

上世紀20年代初,波瀾壯闊的海豐、陸豐、惠陽、紫金農民革命斗爭運動如火如荼進行著,農民運動的浪潮迅速波及毗鄰紫金黃塘的曲龍村。1925年5月,紫金黃塘農民運動領導人之一鐘子懷,以探親訪友的名義來到曲龍,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勞苦大眾宣傳革命道理,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在鐘子懷的指導下,飽受欺壓的曲龍貧苦農民賴民、楊亞羅和楊年興等人,計劃在曲龍成立代表廣大農民群眾利益的農民協會。

1925年,受革命軍東征勝利的影響,海陸惠紫地區的農民運動進一步蓬勃發展。這年冬天,鐘子懷隨劉琴西(劉爾崧之胞兄,東江地區和閩粵贛邊區革命運動領導人之一)從黃塘來到曲龍,起草章程、縫制犁頭紅旗……經過緊張籌備,河源縣第一個農民組織 ——“曲龍農民協會”在楊氏祠堂宣告成立。

農民協會成立那天,祠堂外,寫滿了“打倒土豪劣紳”“廢除苛捐雜稅”等振奮人心的標語;祠堂前,繡有犁頭圖案的紅色旗幟迎風飄揚,獵獵作響;祠堂里,人聲鼎沸,“打倒軍閥、官僚、地主、土豪劣紳,鏟除貪官污吏,廢除苛捐雜稅,大家過上好日子”的口號此起彼伏,響徹云霄。

都說紅色是曲龍村最鮮明、最深刻的底色,紅色的犁頭旗、紅色的臂章、紅色的革命星火、紅色的烈士鮮血……那時,犁頭紅旗成了曲龍最耀眼、最震撼人心的神圣旗幟。革命的火種,正散發著耀眼的光,照亮革命先行者前行的路……

鐘子懷以農民協會逐步發展壯大的曲龍為據點,領導康禾、黃田一帶的農民開展各種形式的革命斗爭,并于1926年吸收賴民等5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康黃大地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國民黨反動派瘋狂進攻建立起鄉村政權的紫金縣,企圖瓦解紫金農民自衛軍武裝。為保存革命火種,鐘子懷帶領部分黃塘農民武裝轉移到紫河邊的曲龍、白鳩坑一帶,繼續開展革命活動。喪心病狂的國民黨反動派得知農民武裝轉移到康禾后,加緊對康禾地區農民武裝隊員的搜捕和鎮壓。勇敢的康禾人民不但沒有被反動派嚇倒,反而堅定了與之作殊死斗爭的決心。在鐘子懷等人領導下,黨的組織不斷發展壯大,黨員從最初的5人發展到8人。1927年冬,中共河源縣第一個基層黨組織——曲龍黨支部在曲龍村楊氏祠堂成立,由賴民任書記直屬中共紫金縣委領導。

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康黃大地呈燎原之勢。1929年11月,由中共紫河特區委員會宣傳委員鐘子懷兼任區委書記的中共藍黃區(藍口、義合、黃田、康禾)區委成立。同時,在康禾白鳩坑建立農民赤衛隊,隊長由曲龍支部書記賴民兼任。

1931年2月,阮志中(即阮致中,阮嘯仙之弟,化名黃光)受中共廣東省委委派,任中共紫河特區委員會委員。其間,阮志中在鐘子懷的陪同下,先后兩次到曲龍、黃田肚指導革命工作。藍黃地區日益勃興的革命活動,讓反動地主劣紳坐臥不寧,于是他們勾結國民黨河源縣的反動軍隊,到康禾、黃田大肆鎮壓革命活動,企圖根除革命力量。由于革命力量比較薄弱,加上叛徒出賣,革命斗爭失利,共產黨員曾火康、曾亞佛、曾亞憲、曾作瑞等慘遭殺害。

山河嗚咽,草木含悲。掩埋好戰友的遺體,擦干身上的血跡,同志們強忍悲痛進入隱蔽階段,隨時準備投入更加殘酷的斗爭。

為建立紅色政權進行頑強斗爭

1933年春,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圍剿”和武力封鎖,致使我工農紅軍和黨政機關供給陷入困頓。東江革命著名領導人、時任東江軍委委員古大存,東江軍委主席朱炎和東江軍委委員、東江紅軍獨立二師師長兼一團團長彭桂等被迫突破敵人封鎖線,率部400余人北上,準備到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師。當部隊到達紫金烏禽嶂時,國民黨反動軍隊糾集反動民團對烏禽嶂形成包圍,妄圖一舉殲滅我北上紅軍。為保存實力,突圍后的紅軍退至紫河交界的石繃嶂。敵人瘋狗似的緊緊咬住不放,圍追堵截,我軍傷亡慘重。

古大存在激戰中負傷,被轉移到康禾白鳩坑石坳屋后的一座破窯里隱蔽了起來。曲龍黨支部組織黨員、農會干部和群眾積極參與援救、掩埋烈士遺體,還擔負起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他們每天化裝成普通百姓,冒著生命危險,機警地躲過敵人的盤問,為傷員尋醫找藥、送飯送水、洗衣放哨及偵探敵情。共產黨員鐘木生、鐘亞泉等在為部隊偵探敵情時,不幸被敵人發覺抓捕。無論敵人如何嚴刑拷打、痛苦折磨,他們都沒有屈服、沒有暴露任何秘密。最后,鐘木生、鐘亞泉等在紫金黃塘慘遭敵人殺害。他們的死重于泰山!

古大存率領的部隊安全轉移后不久,駐河源反動軍隊糾集地方反動武裝,地毯式搜捕紅軍傷病員,對曲龍、白鳩坑進行大規模“清剿”,楊亞文、楊亞進、楊年興等不幸遇害。賴民也被抓捕,押至監獄。在獄中,他受盡酷刑,寧死不屈,最后被殺害于河源縣城南門崗。

曲龍支部的黨員們,為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紅色政權,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名字與功績永垂青史。他們艱苦卓絕的革命精神,像光芒四射的星星,永遠閃耀在革命歷史的長空!

今天的曲龍,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設計新穎的新樓房與古色古香的磚瓦房交相輝映,現代文明與原始生態相得益彰,城鄉間不可逾越的鴻溝逐漸消失殆盡;清澈見底的小河,細石可數,魚游淺底,似乎無聲地詮釋著曲龍的山水靈性和草木神韻。綠水青山間的“紅色祠堂”,正賡續紅色基因,走上綠色發展、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注:主要參考資料《河源黨史資料匯編》第一輯)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