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縣新回龍鎮以黨建+旅游推動鄉村振興

庫區小鎮“蝶變”休閑打卡勝地

2021-06-03 09:46:49 來源:河源日報

■新回龍鎮下洞村景色雅致的活水公園

■新回龍鎮一家頗具現代工業風的民宿——柒月。

■新回龍鎮一家風格獨特的民宿——回龍印象。

■新回龍鎮正在建設中的公共停車場

■新回龍鎮南山下村引進東源縣源銘利茶葉有限公司建設茶葉基地,為當地村民提供50個臨時就業崗位。

■新回龍鎮萬綠谷生態休閑旅游景區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前來休閑、度假、親水。

核心提示

東源縣新回龍鎮,背靠郁郁蔥蔥的群山,面臨碧波萬頃的萬綠湖,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圩鎮湖邊,一家頗具現代工業風的民宿特別引人注目。這家名為“柒月”的民宿,運營時間不長,卻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旅游旺季和節假日,經常一房難求。

近年來,作為東源縣西部生態旅游組團發展的重點鄉鎮,新回龍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積極探索“黨建+旅游”“旅游+農業”模式,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庫區小鎮“蝶變”成為休閑打卡勝地,進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

筑牢基層戰斗堡壘

凝聚鄉村全面振興強大合力

濕地、涼亭、風車、花草、流水……很難想象,這樣一處景色雅致的公園居然是一項污水處理設施,它就是4月22日建成投入使用的新回龍鎮下洞村活水公園。

下洞村活水公園借鑒了成都市活水公園的設計理念,污水經過人工濕地這種生態處理方式得以凈化,又重新回到河流中。活水公園的建成,既解決了下洞村的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又為村里增添了一處獨具特色的綠色景觀和休憩場所。這是下洞村黨員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共護家鄉綠水青山的生動實踐。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者、推動者、實施者,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強保障。近年來,新回龍鎮按照縣委關于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工作質量的部署要求,聚焦“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這一主題,將基層黨組織建設擺在全鎮工作的戰略和全局高度,以規范化建設、組織力提升為重點,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通過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實施黨員先鋒工程、精準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抓好村級換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等舉措,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去年,新回龍鎮以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抓手,組織全體黨員輪訓2期,舉辦培訓班22期,累計培訓各級黨員干部2904人次,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168人次,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培訓4128人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員培訓52人次,組織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和預備黨員集中培訓62人次,黨員創業就業技能培訓225人次,提振了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推動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如在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一改”等行動中,該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累計清理村巷道廢棄的生產工具、亂堆亂放建筑材料180處280噸,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的雜草雜物、積存垃圾439處873噸,清理溝渠池塘淤泥、垃圾漂浮物和障礙物158處1317噸,拆除危舊房、廢棄豬牛欄及露天廁所6129間10萬余平方米,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筑121處1萬多平方米。在保障民生方面,該鎮積極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全鎮89個自然村完成村道路面硬化110公里,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80公里,全鎮已實現村村通硬化路;著力解決集中供水問題,全鎮89個自然村已實現集中供水;按照“戶集中、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區域)處理”的模式,健全鎮村環衛管理體系,配備了25名保潔員,負責清掃和收集鎮村生活垃圾,收集到的生活垃圾由鎮轉運到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

旅游+農業融合發展

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互促共贏

東源縣新回龍鎮的網紅民宿除了柒月外,還有回龍印象、梵舍鄉居、拾三民宿、悅鳴居鄉村度假民宿等。

作為東源縣西部生態旅游組團的重要鄉鎮之一,新回龍鎮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及地理優勢,著力發展特色民宿、精品農莊、美味農家樂、休閑農業體驗項目,生態旅游產業已初具規模,到該鎮游玩的游客持續增多,特別是珠三角游客明顯增多。近年來,該鎮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達70萬人次,生態旅游業、休閑觀光業年產值逾2500萬元。

新回龍鎮東星村曾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在萬綠谷休閑度假旅游區的帶動下,東星村有16戶村民從事農家樂、民宿經營,有100多人在附近景區景點實現就業。2019年該村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直接為村集體帶來近10萬元的分紅收益。游客多了,消費旺了,綠色農產品也跟著走俏了。看到商機的東星村,先后成立3個農業種植合作社,大力發展紅心火龍果、西瓜、葡萄等特色農產品種植業,村民的收入穩步增長,曾經的貧困村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新回龍鎮走旅游+農業融合發展之路,用生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

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新回龍鎮的特色農產品種植業快速發展壯大,火龍果、柑橘、粉蕉、雞蛋果、茶葉、筍子、香菇、木耳、蜂蜜、雞、鴨、魚等種養業“遍地開花”,相關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迅速。目前,該鎮種植有年橘7000畝、水稻4000畝、百香果500畝、油茶300畝、藍莓300畝、火龍果100畝、蘭花100畝、檸檬100畝、高山茶葉100畝、無公害蔬菜50畝。

為全域打造“萬綠湖濱休閑農業生態旅游特色小鎮”,穩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回龍鎮結合實際,將10個村劃分為四大旅游區進行打造,其中東星、南山下村為高端生態定制旅游區,圩鎮(小徑、甘背塘、留洞、下洞村)為休閑農業親水湖濱旅游區,十洞、洞源村為時光穿越原始森林旅游區,立溪、徑尾村為仙境云端旅游區,大力推進鄉村度假民宿等農業+旅游項目發展,為“雙區”人民休閑度假、旅游觀光提供“5天4夜游”的優質資源,提高游客的住宿率、回頭率。

目前,該鎮正在大力推動華潤置地有限公司與萬綠谷休閑度假旅游區合作的“萬綠歸谷”項目落地,將萬綠谷休閑度假旅游區打造成珠三角生態旅居、定制旅游、極致度假旅居養生3D特色小鎮;推動深圳回龍谷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回龍谷十里畫廊”項目建設,在小徑村打造房車營地、星空宿營、溫室花房、親子農耕體驗、鳥巢書屋等系列休閑旅游項目;加快推動八字山森林生態公園、圩鎮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等項目建設,為游客提供更多游玩觀光體驗。另外,該鎮古成之文體廣場、公共停車場、旅游碼頭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中。這些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夯實新回龍鎮全域旅游發展基礎,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新回龍鎮概況】

新回龍鎮位于東源縣境西南部,新豐江庫區西南邊陲,轄區總面積386平方公里,山地面積約40萬畝,耕地面積6870畝,森林面積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7.3%。礦產資源主要有鎢、錫、鉛、鋅和稀土等。武深高速公路通車后,深圳、廣州等珠三角城市到新回龍鎮車程縮短至1.5小時。該鎮下轄洞源、十洞、立溪、徑尾、下洞、留洞、小徑、甘背塘、南山下、東星10個行政村。全鎮總戶數2508戶,總人口9679人,常住人口3200多人。

新回龍鎮地處萬綠湖濱,風光綺麗,景色優美,旅游資源豐富,鎮黨委、政府根據生態資源、地理位置等優勢明確了以“農業+”“旅游+”“生態+”業態融合發展,全域打造“萬綠湖濱休閑農業生態旅游特色小鎮”。 2019年,新回龍鎮榮獲“廣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鎮”稱號,成為名副其實的“萬綠湖濱旅游鎮,生態休閑后花園”。2020年,新回龍鎮獲評“廣東省衛生鎮”。

【歷史文化】

古成之(947-1007年),字亞爽(奭shi),原籍河源縣回龍古嶺人,后遷居增城縣。他曾在羅浮山隱居讀書10多年,“力學不怠,淹貫群籍”,文譽傳四方。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古成之中進士,同榜28人,名列19,時年42歲,出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元氏縣尉。因工作成績卓著,提任青州益都縣(今山東益都)知縣。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宋至道元年(995年)以朝官身份出任綿州(今四川綿陽)魏城縣知縣。宋咸平五年(1002年)朝廷又委派他以校書郎身份,任綿州(今四川綿竹)知縣。

古成之于公元1007年在任上去世,終年60歲,其事跡在河源縣志、惠州府志、廣東通志都有詳細記載,四川、福建、廣州、惠州、增城、新豐、梅縣、五華、河源等地都有紀念古成之的遺物和遺跡,是東源縣歷史上唯一被收進《中國名人大辭典》一書的知名人物。

■策劃: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朱映真

■組稿:本報記者 田清秀 李成東 

特約記者 李遠來 藍天明 通訊員 黃國光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