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濱江新城奮進經濟強縣 構建區域協調綠色發展格局
中共東源縣委員會 東源縣人民政府
斗轉星移,歲月崢嶸。東源是一個既古老而又年輕的縣,其前身是原河源縣的主體部分,歷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以前。1988年,河源撤縣設地級市,成立郊區,1993年改區為東源縣,至今還不到33周年。東源是省劃定的生態保護區,保護好綠水青山是東源最大的政治任務。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歷史原因和特殊的政治使命,加上新豐江水庫移民的歷史“包袱”,使得東源發展舉步維艱。面對困境與現實,東源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搶抓政策機遇,解放思想、敢為人先,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致力探索和實踐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得益彰的新路徑與新模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東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心無旁騖走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之路,成功摘取了一大批國、省字號金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實現綠富雙贏,生態文明發展路徑被專家學者視為“綠色崛起”的樣本,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東源大地開花結果。
滄海橫流,方顯本色。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世紀罕見的三重嚴重沖擊疊加來襲,東源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科學謀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牢牢把握住全省重要生態屏障這一發展定位,全面落實省“一核一帶一區”戰略部署,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的“雙區驅動效應”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創新驅動等系列政策機遇,以“融灣”為“綱”、以“融深”為牽引,按照市委“兩個河源”發展思路,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全力推進燈塔盆地開發建設,加快河源濱江新城區建設,大力實施“東強西優南擴北實”(做強東部資源經濟組團、做優西部生態旅游組團、做大南部都市經濟組團與做實北部現代農業組團)發展戰略,努力為全省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蹚出一條新路子”,積極探索一條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綠量”的東源“融深”“融灣”綠色發展新路。經過全縣上下共同努力,東源打贏了“雙統籌”等多場大戰大考,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圓滿完成了“三個不低于”目標任務,“一核一副三重四組團”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確保了“十三五”完美收官,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全面勝利,向黨和全縣人民交出了一份高含金量的答卷,得天獨厚的優勢正釋放出強大的“虹吸效應”,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和開啟新征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把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這是省委交給河源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也為東源未來發展指明了目標方向。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東源縣委于1月27日召開縣委七屆十三次全會,要求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入落實“1+1+9”工作部署,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力建設“一核一副三重四組團”,奮力推動經濟強縣建設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當好“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的主力軍,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市前列,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吹響了奮斗新征程、建設經濟強縣集結號。
質勝于華,行勝于言。“開局就要奔跑、起步就是沖刺”,東源縣委、縣政府根據今年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圍繞“建黨紅”開展新一輪百日攻堅行動,第二步是圍繞“高鐵紅”舉辦系列大型經貿活動,第三步是圍繞“滿堂紅”全力沖刺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的部署安排,以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契機,把項目建設作為今年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與主抓手,迅速召開全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進項目建設百日攻堅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動員會,以學史力行的昂揚姿態和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掀起了項目攻堅、開創新局的熱潮。當前,東源全縣上下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以決戰姿態推進項目建設百日攻堅戰,奮力推動燈塔盆地開發建設,加快河源濱江新城區建設,奮進經濟強縣,當好“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的主力軍,努力在“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中走在全市前列,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成效更好、成色更足,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書寫東源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 特刊策劃:范建國
□ 特刊統籌:李成東 李遠來 朱映真 張小龍
□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特約記者 李遠來 藍天明 通訊員 邱勁澤
□ 攝影:黃贊福
【榮譽榜】
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 基地(全省唯一 一個)
中國候鳥旅居小城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
中國生態旅游大縣
首批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
國家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
中國低碳旅游示范區
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
中國最美縣域
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
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中華蜜蜂之鄉
廣東省旅游強縣
廣東省林業生態縣
廣東省最大板栗基地
優質茶葉基地
廣東縣域轉型升級十大創新范例獎
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
2020中國最美縣域
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
廣東省首批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
廣東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和省級茶葉現代農業 產業園,入選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
被省列為“粵東西北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縣” 和“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創建單位
萬綠湖景區獲評“中國天然氧吧”
萬綠湖獲評“廣東省十大美麗河湖”
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獲評
“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順天鎮成為全市唯一 一個入列“國家級全域
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的鄉鎮
全國唯一 一個擁有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
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