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浩氣長存天地間

——走進河西革命烈士紀念公園

2021-07-14 09:19:12 來源:河源日報


這里是英靈會聚的地方,這里匯聚著高貴的靈魂。


這里是河西革命烈士紀念公園。


河西革命烈士紀念公園建在東源縣船塘鎮,位于船塘圩鎮的畬寮崗山頂上。公園的大門上,高懸書著“河西革命烈士紀念公園”的橫匾;公園內,聳立著革命英雄紀念碑。遠遠望去,紀念碑高聳入云,碑上刻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爍。


船塘是一片紅色土地


初夏時節,游客并不多,公園顯得很安靜。風吹松柏的聲音,一陣陣傳向遠處。紀念碑、紀念亭以及隨處可見的松柏,讓公園顯得莊嚴肅穆。


河西革命烈士紀念公園建于1959年,面積約5000平方米。選擇把革命烈士紀念公園建在船塘,最重要的原因是:這里是辛亥革命時期東江國民革命軍駐地,抗日戰爭時期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的主要活動地區,解放戰爭時期粵贛邊支隊、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的重要根據地。船塘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是一片紅色土地。


船塘地處東源縣北部,東鄰和平縣禮士、公白鎮,南接上莞鎮、漳溪鄉、駱湖鎮,西連順天鎮及連平縣三角、大湖鎮,北與和平縣、連平縣交界,是燈塔盆地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這里曾是東江上游西岸地區經濟、文化中心。正因為地理位置優越,船塘不僅成為了東江上游西岸地區物資集散地,還成了人流匯集、方便信息傳遞的地方。在各個歷史時期,一批批革命者來到這里開展地下工作,從事革命活動。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英勇無畏,前赴后繼,最終為革命奉獻了生命,將最后的一滴血灑在了這片不屈的土地上。


紀念碑刻有44名烈士英名


河西革命烈士紀念公園所紀念的,就是這些犧牲在河西的革命烈士。


紀念碑居于公園中心,碑的基座上,正面刻寫著烈士英名,共44人,原籍屬于河西地區,船塘、三河、黃沙的最多,達33人;余下的有和平人、龍川人、興寧人,甚至還有多名籍貫不詳的烈士。基座的一邊刻寫著河西革命烈士碑志,簡要記述了河西革命的歷史,說明了烈士犧牲的時代背景。


排在英名錄第一位的是船塘籍烈士歐陽朋,他的家就在畬寮崗下的畬寮村。他犧牲于1946年2月,年僅28歲。


歐陽朋是河西地區最早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一批黨員之一。1939年夏天,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下稱“東團”)第五分團毅然穿越日軍的炮火來到船塘,團員葉茂、黃鳳珍等駐扎在老圍村,一邊教書,一邊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就是在那時候,歐陽朋和“東團”的人走在一起,他和船塘的一批進步青年一起,在“東團”領導下,組織抗日兄弟會、抗日姐妹會,演街頭劇,教唱抗戰歌曲,創辦民眾夜校,給農民講課,滿腔熱情地投入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不久,表現突出的歐陽朋便由歐陽梧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1年3月,歐陽朋被任命為中共船塘中心支部青年委員。


人生自古誰無死?歐陽朋清楚地知道:參加了革命,就不能貪生怕死。入黨宣誓后,歐陽朋和與他一起宣誓入黨的歐陽添水約定:誰沒犧牲,誰就撫養犧牲者的妻兒。


1945年5月初,后東特委要求河西黨組織派遣兩名黨員前往東江縱隊司令部參加青干班學習。黨員會議決定,由歐陽朋陪河西縣委特派員歐陽梧一起去學習。7月中旬,兩人化裝成牛販,一路艱難地穿過國民黨的封鎖線,到達了羅浮山。學習結束后,歐陽朋留下參加了東江縱隊第三支隊。


歐陽朋犧牲在和平東水的“伯公娶伯婆廟”,那時他已隨東江縱隊第三支隊北進九連山,并被王彪委派到由船塘、三河子弟組建的龍和河邊境人民武裝工作隊擔任代理指導員。那天,他和副隊長黃偉光帶3名戰士到稅站執行稅收任務,被國民黨第63軍陳善芬營200余人包圍。為保護稅款,掩護戰友突圍,歐陽朋只身抗擊敵人,不幸中彈犧牲。他的遺體和突圍被伏擊中彈犧牲的黃偉光遺體,被敵人殘忍地拋入了東江。


人固有一死,但有的輕如鴻毛,有的重如泰山。歐陽朋死去連遺體也未留下,他的死重如泰山;而朱振漢死于花樣年華,他的死一樣重如泰山。


朱振漢烈士排在英名錄的第四位,犧牲的時候,他還是一個16歲的少年。


1948年11月中旬,粵贛邊支隊準備主動出擊,伏擊殲滅駐守大湖的國民黨保安第一團馮志強連。在戰前動員時,和其他戰友一樣,擔任珠江隊文化教員的朱振漢寫下了入黨申請書,并給母親留下了遺書。


朱振漢是梅州市興寧縣中區古塘村人,他出生在貧農家庭,家有祖母、母親和幼弟,父親早逝,全靠母親耕田織布度日。其母親是個偉大的女性,在家庭困難的情況下,還竭盡所能供他上了廣東省工業學院。在學校期間,朱振漢接受了進步思想的洗禮。1948年元旦剛過,他便與羅援、朱賢英等人一起,步行5天,從家鄉來到九連山游擊隊總部,被任命為珠江隊文化教員。


那是一封催人淚下、至今讀來仍然令人震撼的遺書。朱振漢抱著不怕犧牲的信念,慷慨激昂地寫道:“我親愛的媽媽:我這次寫信給你是最后一封信,也是最后一次和你談話。你兒子的死是光榮的,為了全中國的人民解放而死是有價值的。媽,一個人是沒有兩次死,一個人一定有死,但有的死是無聲無息的。我想一個人生來做什么呢?其最有價值的就是為了光榮而死。媽,你或許認為你的兒子太不孝了,其實你應該歡喜,你有一個光榮的兒子,你辛苦撫育是有價值的,全中國的人民都忘不了你。好了,最后我希望你努力教育偉漢(朱振漢之弟),準備建設新中國,并祝快樂。”


朱振漢最后在大湖之戰中犧牲,在他搶奪敵人機槍時,一顆子彈從他的胸膛穿過,無情地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朱振漢死于青春,他的死令人扼腕痛惜,但他的死的確是光榮的。


朱振漢16年的短暫生命,仍在遠去的歲月里熠熠生輝。


每個名字背后


有著可歌可泣的故事


紀念碑上的44名烈士,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留下了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些人死在了刀光劍影的戰場上,如歐陽朋、朱振漢,而另一些人卻死在了敵人的監牢中,如謝映光。


謝映光烈士排在英名錄的第三位,他是船塘本地人。1946年3月15日,當得知敵人就要殺害他的消息時,謝映光對前來探望他的妹妹說:“像我這樣的人,是殺不完的!”他叫妹妹不要哭,他讓妹妹告訴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后,要去參加革命,為我報仇!”


出生于1910年的謝映光,是一名鄉村詩人,參加革命前,他以行醫和賣糕餅為生。抗日戰爭爆發后,每到一個地方,他便向人訴說國家民族遭受的災難,抒發其憂國憂民的心情。1939年夏天,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來到船塘,在黨的教育下,謝映光自覺地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他利用職業的方便,走村串戶,到處進行抗日宣傳。這年年底,謝映光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那時的他剛到不惑之年。


在不明就里的人眼里,謝映光就是一個游醫,走村串戶給人治病;他就是一個小商販,翻山越嶺販賣糕餅,賺些小錢養家糊口;他也是一個補鞋匠,挑著補鞋箱,當著補鞋師傅;他還是一個“地理”先生,拿著羅盤,裝模作樣幫人看“風水”。實際上,謝映光是一名地下交通員,他來往于船塘、三河以及連平、和平、龍川等地鄉村,把黨的機密信件、傳單,封在藥丸里、糕餅里,藏在羅盤底、爛鞋里、傘柄里,安全地送到指定地點,送到有關的黨組織那里。


不幸的是,謝映光長期而頻繁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敵人的注意。1946年2月12日,正當謝映光準備出發活動時,敵陳善芬營突然派兵包圍了他家,由于寡不敵眾,他被敵人五花大綁著押送到船塘,監禁在船塘中學里。


敵人以封官誘惑他,他罵道:“我不想當你們的狗官。”敵人以死威脅他,他還是罵道:“我死了,你們的狗命也不會長!”敵人給謝映光灌冷水、壓杠子、施電刑,用盡了各種毒刑,把他折磨得死去活來,但謝映光咬緊牙齒,始終沒有吐露過黨的任何機密。


無計可施的敵人,終于對謝映光痛下殺手。


1946年3月16日9時許,荷槍實彈的敵人將謝映光押到他家附近的一條河的河邊,對他開了槍,“砰砰”兩聲槍響后,謝映光訇然倒在了岸邊。


謝映光雖然沒有與敵人明刀實槍對戰過,但他的死,轟轟烈烈。


80多年的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了,烈士們的偉大事跡,依然感動每一個來瞻仰的后人。念著被刻在紀念碑上的一位位烈士的名字,回想著他們的故事,許多人都會流下眼淚。這些可敬的人,他們的生命已然歸于塵土,但他們的精神卻獲得永存。是他們,為了讓更多的人得到幸福,無私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2006年11月,河西革命烈士紀念公園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今,每年清明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校師生,都會到此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本文主要參考了《中國共產黨河源縣地方史》《河源黨史資料匯編》《紅色船塘》《東源縣黨史匯編》相關文章的內容)


■河源日報社 東源縣委宣傳部 聯合出品


■策劃:李成東 李遠來 朱映真 歐志科 張小龍 ■撰寫:林燕翔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