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聚焦“三個突出”打造紅色美麗鄉村“東源樣板”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發展成果人人共享
○本報訊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黃巧 劉振 東源縣深入推進船塘鎮老圍村和義合鎮下屯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鄉村試點工作,按照“抓示范、創特色、帶整體”工作思路,以“三個突出”為抓手,打造“革命印記處處可見、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發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紅色美麗鄉村“東源樣板”。
突出黨建引領,點燃鄉村振興“紅色引擎”。圍繞抓隊伍、促先鋒、辦實事,舉辦紅色村“兩委”干部鄉村振興能力提升培訓班,大力實施“雛雁”工程,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紅色村成立黨員先鋒崗和黨員先鋒隊,制定逆境群體“微心愿”征集表。目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65件,帶動黨員、群眾流轉土地3500余平方米。
突出紅色精神,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紅色地標”。全面摸排梳理老圍、下屯村10余個紅色遺跡,建立紅色革命遺址文物數據庫,并對一批紅色革命遺址進行修繕管理。充分發揮蘿溪書院、阮嘯仙紀念館作用,扎實開展“學黨史、感黨恩”等系列活動,出版《紅色老圍》等4本“紅色故事書”。截至目前,2個“打卡點”累計接待80余批次共2220名黨員前來參觀學習。
突出產業發展,做實富民興村“紅色文章”。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經濟潛力,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全面打造“紅色+旅游”“生態+休閑”文旅示范品牌。老圍村投入近100萬元改善村莊環境、完善基礎設施;依托“廣東省板栗之鄉”品牌,集體投資入股板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村企合作投資200萬元入股深圳市潤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創收22萬元,帶動脫貧戶增收4000元。下屯村建成了阮嘯仙紀念大橋、河源客家菜實訓體驗展示基地,完善了游客服務中心等旅游基礎設施,引進了觀瀾驛站、火車精品民宿等10余個項目,實現了“路通、財通、民心通”,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