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教育局
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東源縣大力開展教師隊伍培訓,致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團隊。
■東源縣教育局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 今年“6·26”東源縣舉辦中小學生禁毒書畫作品展覽。
核心提示
東源縣位于風景如畫的東江中上游,坐擁碧波蕩漾的萬綠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該縣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工作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四大工程(縣城學校提質擴容工程、教學質量提升工程、農村學校寄宿制建設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為重點,改善辦學條件、抓好教師隊伍、深化教育改革等多措并舉,促進五教共進(規范學前教育;夯實小學教育;振興初中教育;做強高中教育;優化中職教育),推動東源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解決難題
提升辦學條件 改善教學環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教育也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甚至會遇到一些讓人頭痛的難題,如學位緊張,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中職教育有學位需求無場地保障等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東源縣教育局局長周富光認為,首先要敢于面對困難、克服并解決問題,甚至化為推動教育發展的動力。
近年來,隨著東源縣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縣城學位緊張問題日益突出。為此,該縣投入了大量資金,推進學校提質擴容,改善育人環境。據了解,截至目前,該縣共投入2.33億元完成了東源縣崇文學校、東源縣第一幼兒園、東源縣第三小學、東源縣美的城小學、東源縣第五小學建設項目和東源縣第一小學教學樓以及高級中學藝術樓第二飯堂新建項目;加速推進東源縣第二幼兒園、東源縣第四小學等縣城學校提質擴容工程;積極推動建設濱江新城中學(東源縣第一中學)、東源縣仙塘鎮幼兒園、九里灣小區及御景豪園小區配套學校建設。同時積極推進東源縣教師發展中心建設。
近年來,隨著教育部嚴抓“普職比”,職業教育需求大幅增加。該縣抓住時機、提前謀劃,于2020年規劃投資約9.8億元在燈塔鎮新建東源縣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和東源縣職業技術學校,擬設200個教學班,1萬個學位,預計2022年正式開辦。
針對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該縣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學前教育辦學普惠性發展。截至目前,該縣投入1008萬元,回收16所民辦幼兒園轉為公辦幼兒園,與2所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簽訂轉普惠性民辦園協議,已經完成學前教育“5080”攻堅行動目標任務,目前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1.54%,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80.36%。
此外,該縣還強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據了解,該項目已于2018年啟動,分3年實施,截至目前,該縣已投入資金1.13億元,完成了東源縣船塘中學、東源縣葉潭中心小學等25所學校全寄宿建設,基本實現“全縣小學高年級想住有得住的半寄宿目標、全縣初中實現全寄宿、全封閉管理”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該縣成立了東源縣教育信息化研究指導小組,計劃投入1.2億元,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據介紹,該縣及時更新部分中小學校老舊辦公電腦、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學平臺;加快2個省級項目落地服務(普及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試點縣、廣東省國家課程數字教材規模化應用全覆蓋試點區),推動3個重大項目的開展(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創新實踐共同體、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2.0試點縣、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積極推廣東源縣教育云平臺和東源縣錄播系統使用,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
直面痛點
深化教育改革 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要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就要敢于直面痛點,不斷改革、不斷創新。針對東源教育的實際情況,該縣啟動了以中小學校集團化辦學模式來促進教育改革。周富光說,他們將立足本縣,開展集團化辦學,以城帶鄉,以強帶弱,通過優質學校輸出品牌、管理、資源等,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據了解,該縣擬選擇2—3所龍頭學校開展集團化辦學試點。2022年下半年,該縣將總結集團化辦學試點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逐步建立集團化辦學的運行機制。
與此同時,該縣還通過打造“四有”(有讀書聲、有歌唱聲、有歡笑聲、有吶喊聲)活力校園,推動教育科學、均衡、快速發展。據介紹,該縣積極推進“體育、藝術2+1”、大課間活動、校園足球等項目,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在“十四五”期間,東源縣教育局將發動社會各界為中小學募捐師生閱讀圖書100萬冊,并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園讀書活動,創建書香校園,打造“書香東源”。今年4月23日東源縣教育局在東源中學舉行“百萬冊圖書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暨第一站捐贈活動,7月28日在黃田中學舉行“百萬冊圖書進校園”第二站捐贈活動,效果良好。
2017年1月東源縣被認定為全市首個“廣東省校園足球推廣試點縣”。截至目前,該縣4所學校獲評“全國足球特色學校”,12所學校獲評為“省校園足球推廣示范校”。此外,藝術與創新方面也獲得多項省級殊榮,2019年該縣黃健航等8名學生獲得第八屆廣東創意機器人大賽二等獎和三等獎,2020年葉小婷、吳雅典分別榮獲廣東省學生電腦制作繪畫比賽和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十三五”期間,該縣小學優秀率、及格率不斷提高。2019年以來,該縣中考平均分連續兩年穩步提高,低分率逐年遞減。2020年東源縣教育局被河源市教育局評為高考教學質量管理進步獎。2021年高考全縣本科入圍率為41.81%,再創該縣高考本科入圍率歷史新高;全縣物理類最高分629分,最高分再獲新突破,達到了中山大學錄取線。
2019年以來,該縣教育系統個人和集體獲市級以上各類獎項共1223個,其中國家級獎項54個,省級獎項141個,市級獎項1028個。
抓住關鍵
打造兩支隊伍 筑牢教育發展基石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好的師資團隊。周富光認為,教育發展的關鍵在教師。要打造好兩支隊伍,一支“六有好校長”隊伍和一支“四有好老師”隊伍,切實筑牢東源教育發展的基石。
“六有好校長”是指作為校長,需要具備“三懷三力”。即,有情懷、有胸懷、有關懷;有駕馭全局的魄力,有自我提升的能力,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為此,該縣從制度上規范。2019年,該縣制訂實施了《校長目標管理考核機制》,規范校長履職行為,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其次,該縣持續實行中小學校長輪崗交流制度。“十三五”期間對全縣36名校長進行了輪崗交流。與此同時,該縣組織初中及高中校長先后到佛山南海區、湖南長沙和河源高級中學交流學習。同時,該縣在肇慶學院啟動了東源縣2020至2021學年中小學校長能力提升研修班和東源縣2020至2021學年中小學德育管理干部培訓班第一階段研修活動。去年,該縣還全面啟動了校長論壇活動,促進校長能力的提升。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模式,該縣校長隊伍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在教師隊伍方面,該縣從搭建平臺、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入手,全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團隊。
2019年,東源縣教育局啟動了首場“東源教育大講堂”,通過開講座、搞比賽、講故事、辦晚會等形式,加強思政課建設、展現師生才藝,成為教師成長的重要平臺。
其次,該局還組織教師前往珠三角、內地一些教育發達的地方開展交流學習和業務培訓,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該縣共投入約2786.23萬元,培訓教師68924人次。
此外,該縣高度重視教師工資福利待遇保障,全面落實了教師工資“兩相當”政策,規范教師績效工資補助項目,嚴格落實山區教師補貼。“十三五”期間,該縣落實山區教師補貼14304人,共1340萬元。為招攬并留住高層次人才,該縣制訂了《東源縣加強教育系統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明確了教育系統高層次人才的待遇。該縣非常重視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每年教師節如期組織開展慰問教師的活動,召開教師節暨教育表彰大會。近年來,鄒曉輝、周映旋等多名教師榮獲市級十大“最美教師”榮譽稱號,2019年張燕麗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020年丘小霞老師榮獲省級“最美教師”稱號。
■延伸閱讀
黨建引領
凝心聚力學黨史 砥礪奮進踐初心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東源縣教育局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同時還發展了一批優秀的骨干教師成為黨員,切實落實“雙培養”計劃。
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一方面,該局組織教育系統干部職工原原本本地學黨史,并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百萬冊圖書進校園”“心理健康 快樂你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黨員先鋒崗”等活動,真正做到學深學懂、入腦入心,將所學成果化為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面,該局組織學校、幼兒園開展“晨讀紅色故事”系列廣播、“黨建之聲”欄目、紅色經典讀書、中國共產黨歷史記憶圖文展活動、“從小學黨史 永遠跟黨走”專題演講活動、“慶建黨百年 誦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比賽、“少年兒童心向黨”百年黨史知識進校園巡展活動等系列活動,不僅讓學生對黨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
持續開展“千名黨員關愛留守兒童活動”。2019年,該局開展千名黨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效果明顯。今年,該局結合慶祝建黨100周年,常態化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推進“黨心暖童心,童心向黨心”工作,切實維護教育公平,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此外,該局還開展百名黨員骨干教師送教下鄉活動、千名黨員“共讀一本書活動”,進一步打造教育系統學習型黨組織,加強黨員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增強“四個自信”, 筑牢文化底蘊,營造黨員“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良好風氣。
■局長專訪
東源縣教育局局長周富光:
“七個一”迎接教育發展新時代
東源縣教育局局長周富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接下來,東源縣教育系統將貫徹落實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精神,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七個一”舉措推動該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迎接教育發展新時代。
“七個一”是指配強一批校長、培養一批骨干教師、完善一套管理考核機制、引進一批人才、創建一批示范校、強化一批保障、推進一批教育教學改革。
“七個一”當中,有三個是隊伍建設,包括校長、教師,還有引進人才。周富光認為,當下東源縣不僅要提拔一批業務型、學術型的校長,還要培養一批包括100名“三名”教育工作者、1000名骨干教師在內的師資隊伍,更為重要的是,要引進一支具有較強競爭力、敢于創新的高層次人才隊伍,來推動東源教育改革與發展。
該縣將通過創建一批示范學校,如“四有”活力校園示范學校,課程改革、德育實效、體藝特色鮮明的示范學校,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內涵;通過推進一批教育改革創新,如推動縣管校聘工作、實施校長職級制改革、啟動中小學校集團化辦學試點,進一步激發學校辦學活力。
■組稿/攝影:本報記者 周天意 王淑君 通訊員 鄧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