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奮戰“八大重點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1-11-01 09:09:40 來源:河源日報

7c4fd947edc34f2ab7fed946a77f6c32_hyrbs1101007_001_01_s.jpg

■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園二期智能制造集聚區。未來5年,東源將以園區獲評“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契機,更高水平建設好100平方公里的產業發展平臺,致力打造“3+2+N”產業集群升級版,力爭到2026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350億元。楊堅 攝

ad2320e0b7b4b12c9a60e91d31dd646e_hyrbs1101007_001_02_s.jpg

■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河源濱江新城區。未來5年,東源將全面對接融入市“1+6”規劃體系、“三江六岸”城市功能廊道規劃,全力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海綿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把河源濱江新城區打造成生態之城、智造之城、人文之城。黃贊福 攝

核心提示

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桿,書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關鍵在真干、實干、大干。未來5年,東源將緊扣奮斗目標,把奮戰“八大重點任務”(民生品質提升、工業倍增升級、“兩山”轉化增效、環境優化提升、鄉村全面振興、組團協調共進、科技創新賦能、社會和諧穩定)作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和全縣工作的主抓手,將“八大重點任務”項目化、清單化,建立臺賬、掛圖作戰,推動東源一年一變樣、5年大跨越,把發展藍圖從紙上“落到”東源大地。

目標催人奮進,使命重于泰山。會議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堅如磐石的意志品質、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推動東源又快又穩發展,確保生態經濟發展成效更顯、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清單一

奮戰民生品質提升

打造人民幸福生活新標桿

關鍵詞:提高收入

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完善創業扶持政策,推動“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發展;培育壯大中等收入群體,加快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

關鍵詞:滿意教育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力爭5年投入22億元推進教育補短板項目,加快推進18個項目建設,新增7所公辦幼兒園,新改擴建10所中小學,新增2萬余個優質學位;落實“雙減”政策;全面強化師資培訓、教育教學研究和師德師風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關鍵詞:健康東源

深入實施健康東源行動,力爭5年投入28億元,推進10個衛生項目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

關鍵詞:滿足需求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文明創建“九大行動”,力爭2023年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2026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推進“五館一宮二中心”等文化設施提檔升級,更好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關鍵詞:社會保障

建立健全供水等基本民生自給自足保障體系;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落實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政策;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和救助制度,加強社會弱勢群體救助;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和困難群眾、特殊群體關愛幫扶工作。

清單二

奮戰工業倍增升級

打造現代產業發展新標桿

關鍵詞:產業集群

打造“3+2+N”產業集群升級版,力爭到2026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350億元;做實食品飲料及水產業,打造“百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做強先進材料產業,做優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新能源產業,到2026年分別實現總產值超200億元、超50億元、超100億元。

關鍵詞:產業平臺

更高水平建設好100平方公里的產業發展平臺, 5年完成縣工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1563畝以上;穩步優化開發區體制機制,強化園區與城市的規劃對接。

關鍵詞:龍頭企業

優化實施“首席服務員”制度,創新招商方式;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開展行業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實現本土上市公司2家—3家、營收過億元企業60家以上、過5億元企業15家以上。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

培育一批城市綜合體、商業綜合體、大型商超,發展新業態新模式,謀劃建設專業汽車城;積極培育高鐵經濟;推進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打造粵北贛南物流中心樞紐;激活現代金融業。

清單三

奮戰“兩山”轉化增效

打造綠色低碳發展新標桿

關鍵詞:生態屏障

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和林長制,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鞏固拓展環保督察整改成果;全面實施環境監管網格化、全覆蓋管理;嚴格執行“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堅決完成桉樹林改造;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力爭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關鍵詞: “兩山”轉化

深入推進“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做好“山”“水”“林”的文章,打造綠色礦山和打造石英石、水泥用灰巖生產基地,做大做強溫泉康養、飲用水產業,高質量完成水源林建設,加快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發展林下經濟,探索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關鍵詞:低碳發展

嚴格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實施產業綠色化、園區循環化改造;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加快探索具有東源特色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體系;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

清單四

奮戰環境優化提升

打造全面“融深”“融灣”新標桿

關鍵詞:“硬聯通”

優化對接省“12312”現代化交通體系,完成順天互通立交等一批重點交通項目建設;暢通濱江新城區與市中心城區的“南北通道”,形成“十縱十五橫”城市骨架路網;推動國省道改造升級和“四好農村路”建設;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完善“1+3+N”重大項目聯動機制。

關鍵詞:“軟環境”

對標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推出一批原創性重點改革事項;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完善投融資運營機制;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一號工程”,推動營商環境建設走在全市前列;推行工程建設項目“一鏈辦理”;推進民生領域改革,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完善營商環境監督機制。

關鍵詞:“大市場”

依托東源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加快形成與“雙區”和“兩個合作區”深度對接的“大網絡”“大市場”;積極嵌入貿易便利化投資網絡鏈條,搭建企業產品展示與交易平臺;主動對接“雙區”的農產品供給需求,完善產銷對接長效機制,打造成為“雙區”“六子”重要供應基地。

清單五

奮戰科技創新賦能

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標桿

關鍵詞:人才優先

推進人才強縣建設,實施“1+1+7”人才工作機制、“雁歸源”人才行動和“廣納英才·智匯東源”人才開發3年行動;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積極培養本土人才和“東源工匠”;建好用好人才驛站等平臺,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關鍵詞:科技創新

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5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家;精準引進一批企業,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型龍頭企業;支持企業技改升級,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推動東源廣工大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加快創建;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

關鍵詞:創新型縣

建立優化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推動嶺南現代農業實驗室、畜禽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縣硅基新材料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提質增效;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打造縣域創新驅動發展新高地;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尊重人才、崇尚創新的濃厚氛圍。

清單六

奮戰社會和諧穩定

打造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新標桿

關鍵詞:平安東源

持續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慎終如始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健全掃黑除惡常態化工作機制,嚴厲打擊系列突出違法犯罪行為;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全面開展行政村(社區)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十個有”建設,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東源。

關鍵詞:法治東源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一規劃兩綱要”落地落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實現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全覆蓋;推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常態化;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深入開展“八五”普法。

關鍵詞:創新治理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構建適應現代化的城鄉基層治理機制;深化“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工作體系建設,推進智能化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信訪訴求“分級負責”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清單七

奮戰組團協調共進

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新標桿

關鍵詞:做強

持續做強東部資源經濟組團,科學謀劃“一石二水”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大力發展硅基新材料、現代農業、溫泉康養、酒、茶、食品加工等特色產業,打造溫泉全域旅游特色小鎮,加快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關鍵詞:做優

持續做優西部生態旅游組團,堅持以萬綠湖風景區為龍頭,全力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完善庫區鄉鎮交通建設,籌建粵港澳大灣區旅居產業研究機構,謀劃“兩晚三天”經典旅游線路,因地制宜打造游輪母港、運動營、養生谷,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旅居康養勝地。

關鍵詞:做大

持續做大南部都市經濟組團,全面對接融入市“1+6”規劃體系、“三江六岸”城市功能廊道規劃,構建“一園一廊四城”的城市新格局,力爭5年東江健康城建成區達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萬左右,形成一江兩岸“比翼齊飛”新格局;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海綿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生態之城、智造之城、人文之城。

關鍵詞:做實

持續做實北部現代農業組團,全域全面融入燈塔盆地,集中更多資源和要素支持農高區建設;推進船塘板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上莞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做好特色產業和特色文化的文章;做活南粵古驛道文化,加快“萬綠藍”和“古道邊”兩條風貌帶建設,率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關鍵詞:城鄉

以未來小縣城的標準謀劃順天、燈塔、藍口、新港、船塘鎮發展規劃;建設一批工業強鎮、農業大鎮、文旅名鎮、商貿重鎮;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服務體系,深化戶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改革,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清單八

奮戰鄉村全面振興

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標桿

關鍵詞:鞏固拓展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完善預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對有勞動力的低收入人口的項目幫扶;支持雙田、下藍畬族村創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花徑、半埔、上藍畬族村創建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關鍵詞:提質增效

完善與農高區協調聯動機制,集中資源和力量支持燈塔盆地開發建設,推動北部組團8個鄉鎮更好地接受燈塔盆地輻射帶動;完善燈塔盆地基礎設施,推進東江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建設和順天國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助力燈塔盆地打造若干個超百億農業產業集群。

關鍵詞:融合發展

嚴格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健全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長效機制,嚴格落實“田長制”;實施科技興農、質量興農、品牌興農行動;加快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生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推動一批種業資源基地建設;推進柳城鎮萬畝智能化糧食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加快發展數字農業;培育壯大各類農業龍頭企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關鍵詞:精美農村

統籌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鄉村振興示范點;連片連線建設較高水平的風貌提升示范帶和產業發展帶;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5年行動;培養新時代高素質農民;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一鎮一改革”事項,全面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建設精美農村。

關鍵詞:金融助農

發揮好金融助力作用,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加強項目庫建設,積極申報農業專項債支持;探索成立鄉村振興產業基金;建立健全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放大財政資金乘數效應;管好用好駐鎮幫鎮扶村資金;推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深入開展“十企幫十鎮”“百企興百村”等行動。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邱勁澤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