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發展 砥礪奮進新征程
——東源縣政協常委會工作回眸和展望
■11月21日,政協第九屆東源縣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閉幕。 趙春風 攝
■會前,東源縣舉辦第九屆政協委員培訓班,提高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工作水平。趙春風 攝
■會議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會務工作,來自各條戰線的政協委員以飽滿的熱情參加會議。趙春風 攝
■參會政協委員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與流程簽到 趙春風 攝
■東源縣政協委員到縣人民檢察院了解案件信息公開網 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政協第九屆東源縣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于21日閉幕。過去五年是東源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縣政協事業不斷加強和改進,守正創新、奮發有為的五年。 回顧五年來東源縣政協的履職答卷,厚重、充實、有為,成為縣政協工作的最美基色。
5年來,東源縣政協常委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縣委中心任務認真履職盡責,聚焦社會關切廣泛凝聚共識,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發揮特色作用,積極探索履職方式創新,推動政協工作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履行職責取得新成效,為助力全縣經濟社會又快又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同心奮斗新時代,攜手奮進新征程。今后5年,是東源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5年,前不久召開的縣第八次黨代會描繪了未來5年全縣發展的宏偉藍圖,為政協工作指明了方向。新一屆縣政協將牢記初心使命,奮力砥礪前行,圍繞縣第八次黨代會的部署要求,緊扣“十四五”發展重點任務,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做好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工作,以高水平履職服務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東源又快又穩發展,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桿,奮力當好“示范區”“排頭兵”建設的主力軍集聚眾智、匯聚眾力。
■工作亮點
亮點一: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不斷筑牢
5年來,縣政協始終旗幟鮮明講政治,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強化政治引領,增強政治定力,確保政協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
縣政協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根本政治原則,自覺接受縣委領導、落實縣委工作要求,把牢政治忠誠“方向盤”,不折不扣地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縣委工作部署貫徹落實到政協工作各方面,始終做到同縣委方向一致、目標一致、步調一致。同時,不斷完善政協黨的組織體系,創新黨建方式方法,健全“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及時跟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5年來,共組織黨組學習會78次、機關支部集中學習56次,領導班子成員講黨課26人次,干部、委員隊伍培訓600多人次。
亮點二:協商建言成效不斷提高
5年來,縣政協聚焦主責主業,把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貫穿于履行職能全過程,著力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平,資政建言有質量、協商議政有深度、民主監督有實效,為推動東源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5年來,縣政協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積極組織開展常委會專題調研,先后就全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及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游發展等專題深入開展調研,形成專題調研報告6篇,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意見建議,部分建議已轉化成了推動工作的具體措施;共組織開展各類協商活動53次,組織大會發言30人次,為破解東源經濟社會發展難題深入協商議政,積極建言獻策;屆內共遴選了18件重點提案,分別由縣委書記、縣長和縣政協領導等領銜督辦,切實把落實提案建議轉化為推動問題解決的具體舉措;共收到提案290件,經審查立案268件,所有立案提案已全部辦復,委員滿意率99.7%。
亮點三:履職為民方式不斷創新
5年來,縣政協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在履職內容上聚焦民生福祉,在履職方法上注重親民利民,建言為民分憂、議政為民解困、監督為民謀利,促進改革發展成果共建共享,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群眾用心用力。創新服務方式,連續三年組織政協委員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大型廣場活動,為基層群眾提供技術衛生服務,送上各類惠農物資。充分發揮鄉鎮聯工委作用,協助黨委政府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參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努力幫助群眾解決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急難愁盼”問題。二是展示委員作為,服務民生有聲有色。積極引導廣大政協委員開展公益活動,5年來,政協委員為修橋鋪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捐資助學等捐款捐物達2200多萬元,為助力民生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縣政協委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達120萬元,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亮點四:大團結大聯合局面不斷拓展
5年來,縣政協充分發揮政協團結統戰功能,廣泛凝聚共識,不斷增強人民政協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縣政協不斷加強對外聯誼交往,積極開展對外聯誼工作,加強與外地政協的友好交往,在互學互鑒中宣傳推介東源良好的生態環境、營商環境,擴大了東源對外影響力和美譽度。同時,積極做好宣傳推介工作,廣泛收集整理文史資料,精心編纂出版《東源縣政協書畫院作品集》等文史資料,在廣東東路集團創立首個委員工作室,把委員工作室打造成學習交流新載體、聯系群眾新紐帶、協商民主新路徑。積極走訪惠州、深圳、東莞、珠海、廣州等地東源商會、委員企業、部分外出鄉賢企業,5年來共走訪委員企業32家、委員530人次。參加香港及澳門東源同鄉會有關活動,走訪港澳委員,廣泛凝聚愛國愛港愛澳力量,服務東源經濟社會發展。
■展望未來
牢記初心使命 勇于擔當作為
以高水平履職服務高質量發展
今后5年,新一屆縣政協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縣委工作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牢記初心使命,勇于擔當作為,奮力砥礪前行,不斷健全政協工作機制,強化委員主體作用,注重發揮平臺優勢,持續加強隊伍建設,在推進政協工作提質增效中展現新作為,以高水平履職服務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新局面。
堅持黨的領導,在加強政治引領上踐行新思想
縣政協常委會提出,今后5年,將自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持續深化政治理論學習,堅決扛起黨建主體責任,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到政協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堅持“第一議題”學習制度,把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不斷創新學習方式,推動理論學習走深走實,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按照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總要求,全面推進人民政協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政協黨建工作新成效引領和推動政協工作再上新水平。
聚焦八大任務,在助推又快又穩發展中彰顯新作為
縣政協常委會提出,將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智力優勢,主動對標全縣“十四五”規劃和縣第八次黨代會部署要求,緊緊圍繞民生品質提升、工業倍增升級、“兩山”轉化增效、環境優化提升、鄉村全面振興、組團協調共進、科技創新賦能、社會和諧穩定“八大重點任務”,找準政協履行職能的著力點、結合點和切入點,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建議,助力東源又快又穩發展。
同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城鄉區域發展、營商環境、生態環境、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等重點領域,開展視察監督、評議監督,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助推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落實和民生問題解決。進一步加強政協提案工作,切實抓好提案質量關,不斷完善重點提案遴選督辦制度,積極探索網上提案辦理工作,提升提案辦理實效。
廣泛凝聚人心,在增進團結匯聚力量上作出新貢獻
縣政協將發揮委員直接聯系界別群眾的優勢,引導廣大政協委員深入基層一線、融入界別群眾,把黨的聲音從黨內傳遞到黨外、從委員傳遞到界別群眾之中,把群眾的愿望和訴求收集反映上來,努力增進共識度、廣聚正能量。要堅持把團結和民主貫穿于政協履行職能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政協組織聯系面廣、包容性強的優勢,注重與黨政部門、政協各參加單位常聯系、勤交流、多溝通,加強同港澳臺同胞的團結聯誼,廣泛團結聯系海外僑胞,切實加強與政協各參加單位、各界人士的團結聯誼。健全完善聯系界別群眾的工作制度,積極推進委員工作室建設。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合作共事,邀請他們參與政協調研視察、協商議政、大會發言等履職活動,為他們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搭建平臺,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助力東源發展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牢記初心使命,在促進民生改善上體現新擔當
縣政協將牢記初心使命,持續關注民生福祉,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圍繞提高居民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教育資源配置、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等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開展調研視察,提出意見建議,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民有所想我必有思、民有所需我必有所為”。持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動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深入基層,積極開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三下鄉”活動,引導委員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多做雪中送炭、扶貧濟困的工作,履行社會責任,讓人民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政協委員就在身邊,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曾科 丘志強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邱勁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