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將以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契機

加快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標桿

2021-12-21 09:44:33 來源:河源日報

1d19b9b42fca7e21a831a1534fea556b_1221004_001_01_s.jpg

■位于東源縣順天鎮黨演村的嶺南農耕(移民)文化博覽園。

7ce5ba242bb0efc31916538b61cc12fc_1221004_001_02_s.jpg

■正在建設中的東源縣船塘現代農業綜合體項目。據悉,項目由東源東瑞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興建,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年出欄生豬78萬頭,年產飼料40萬噸、果蔬6000多噸,實現產值20億元,可提供1000多個就業崗位,產品主要直供粵港澳大灣區,將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71c7119f67e079c6f4bcb9c3e9d23570_1221004_001_03_s.jpg

■康禾鎮仙坑古村新貌。該村先后獲評“中國美麗鄉村”“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村”和廣東省鄉村振興比賽“優秀村”。

核心提示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東源將按照市第八次黨代會“大力實施鄉村振興行動,培育廣東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樣板”的部署要求,以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抓手,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要抓手,以發展現代工業的思維發展現代農業,大膽探索、大膽實踐,舉全縣之力推進鄉村振興,以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為抓手,實施好“九大攻堅行動”,做好鄉村振興“四篇大文章”,奮力譜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鄉村建設新篇章,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標桿。

【目標】

爭取早日摘取4個國家級農字號金牌

未來5年,東源將新建高標準農田6萬畝,堅決守住29.4萬畝耕地紅線;新增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粵字號”農業品牌18個、“兩品一標”20個以上;新增農業技師300名以上;建成萬畝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3個、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2個以上,全縣有機認證面積突破1.5萬畝;建成國家級農民合作示范社16家、省級農民合作示范社66家以上;培育繁育一體化種業企業20家以上;科學規劃4條縣級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以點帶面推動21條鎮級風貌帶建設,建成各類美麗鄉村精品村100個以上;助力河源燈塔盆地農高區打造若干個超百億農業產業集群、打造油茶跨縣產業集群;成功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生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與國家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摘取4個國家級農字號金牌。力爭到2026年,全縣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突破65億元,實現農業總產值翻番。

東源縣鄉村振興風貌帶建設簡介

■“詩畫田園”風貌示范帶:沿線覆蓋順天鎮5個行政村(居),風貌帶總長15.3公里,由順天橋頭美食街、圍龍屋客家文化驛站、中興綠豐檸檬現代產業園、花海、古樹公園、康匯·順天民宿(四和堂)、農耕文化體驗道路、大坪村書法協會以及嶺南農耕(移民)文化博覽園等景點串聯而成。目前,該示范帶基礎建設已基本完成,2022年6月底前將進一步全面提升完成。

■“東江畫廊”風貌示范帶:沿線覆蓋仙塘、義合、黃田、藍口、柳城5個鎮23個行政村,風貌帶總長61公里,將結合本土資源稟賦,打造紅色文化、古色文化、綠色文化,建設一批具有豐富文化元素的文旅項目,計劃在2022年底建設完成仙塘鎮—義合段的19公里;2025年底建設完成義合至柳城段的42公里。

■“農業科創”風貌示范帶:即為粵贛高速公路沿線帶,途經燈塔盆地農高區核心區(順天鎮),沿線覆蓋仙塘、燈塔、順天3個鎮13個行政村,風貌帶總長37公里,將整合東江源溫泉、傳統特色習俗、農業產業園等形成的農業科創和特色鄉韻生態農旅示范帶,計劃在2025年底前全面建設完成。

■“生態康養”風貌示范帶:即為贛深高鐵沿線帶(河梅高速公路黃田出口至河惠莞高速公路田心出口),沿線覆蓋黃田、康禾2個鎮8個行政村,風貌帶總長24公里,由桃花源、三洞漂流、康禾貢茶觀光園、康泉十八國際生態旅游城、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康禾河碧道、仙坑古村文化等生態旅游資源,以及紅四師軍宿營地和“天津站”、古大存療養地、筆架山游擊根據地、埔坎大屋阻擊戰六烈士遺址等紅色教育基地組成,計劃在2025年底前全面建設完成。

【行動】 “四措并舉”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推動燈塔盆地建設提質增效 :為創建國家農高區作出東源貢獻

東源將以推動河源燈塔盆地農高區開發建設提質增效為契機,堅持盆地所需、東源所能,完善與農高區協調聯動機制,集中資源和力量支持盆地開發建設。強化規劃對接、協同發展,推動北部組團8個鄉鎮更好地接收河源燈塔盆地農高區輻射帶動。完善燈塔盆地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推進東江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建設和順天國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加強院地交流合作,聯合高新技術企業,支持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種質資源庫、質量檢測中心落戶河源燈塔盆地農高區。支持該盆地與廣州、深圳分別共建農業產業園,為把河源燈塔盆地農高區建成“示范廣東、領先全國、面向世界”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作出東源貢獻。

全力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高效: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

東源將以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抓手,嚴格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實施“南粵糧安”工程,健全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長效機制,落實“田長制”,實施新一輪水田墾造行動,不斷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推廣柳城萬畝智能化糧食生產基地模式,強化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施科技興農、質量興農、品牌興農行動,圍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做好品牌、資源整合文章,做大做強優質水稻、高山油茶、客家綠茶、特色水果、嶺南藥材等產業,提升東源茶葉知名度、美譽度,推動美林油茶項目加快建設;加快板栗、茶葉、藍莓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積極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生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高水平構建“一縣多園、一鎮多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立東源藥用野生稻種植原生境保護區,加快藍莓、馬鈴薯、肉鴿、生豬等育苗(種)基地建設。加快發展數字農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各類農業龍頭企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大力全域推進精美農村建設:打造農民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東源將搶抓國家大力支持特色小鎮機遇,統籌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推動圩鎮功能,讓品質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變樣、五年創特色。重點抓好順天城市副中心和新港、燈塔、藍口三個區域重點鎮以及船塘省級城鄉融合中心鎮試點建設,打造產業“特而強”、形態“小而美”的精品小鎮。緊扣“一區四帶”,以東江、新豐江兩大水系為軸,將沿線鄉鎮連片連線,建設較高水平的風貌提升示范帶和產業發展帶,規劃建設一批鄉村振興示范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九大攻堅”行動,深入開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縱深推進“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全面推進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持續深化農村土地、集體產權等制度改革,扎實推進“一鎮一改革”事項,全面激活農村資源要素。用好用活用足各項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扶持政策,貫徹落實好“黃金十條”等硬核措施,弘揚和保護畬族特色文化,支持雙田、下藍畬族村創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花徑、半埔、上藍畬族村創建“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多管齊下促進農民富足富裕

東源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過渡期內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完善預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落實分類資助參保政策,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實施“黨建+信用+金融”支農、惠農工程,探索成立鄉村振興產業基金,積極推進“風貌貸”“民宿貸”“生豬貸”等涉農產品在落地實施,加大力度推廣小額信貸產品以及“政銀保”農業貸款模式,為更多群眾提供產業資金支持,到2026年實現所有村全覆蓋。實施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探索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龍頭企業緊密合作的商業模式,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托管服務組織,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形式,讓農民全產業鏈收益增值。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縱深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積極開展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定,持續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實施農村集體經濟增收工程,建立“八項機制”、履行“八項職責”,推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標準化、規范化;積極開展“十企幫十鎮”“百企興百村”行動,健全社會力量幫扶精準對接機制,發動更多鄉賢和社會人士參與鄉村振興建設,大力培育一批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重點村。

■策劃:李成東 張小龍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