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縣大力實施教育補短板工程,努力辦人民群眾滿意教育

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學讀好書

2022-01-21 09:45:03 來源:河源日報

d66cc74476a8e27b76088b082c003463_p1_s.jpg

■2021年3月26日,東源縣教育局等部門聯合在縣第一小學開展以“關愛成長 法治護航”為主題的法律進校園活動。資料圖片

27d80adab385a397e5beb6951387f9ec_p2_s.jpg

■燈塔中學新建的足球場。燈塔中學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的飯堂、足球場和籃球場等已竣工交付使用。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核心提示

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近年來,東源縣委縣政府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把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作為檢驗衡量工作成效的評判標準,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實施教育補短板工程,合理配置學校資源,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努力辦人民群眾滿意教育,讓全縣孩子都能上好學、讀好書。

穩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

辦好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學校建設,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減輕農村家庭負擔、留住農村生源、破解師資難題。近年來,東源縣把辦好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學校建設作為振興鄉村教育的關鍵,根據《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東源縣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布局、寄宿條件、寄宿需求,及省專項資金數額等實際情況,穩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

該縣在科學合理布局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基礎上,堅持“盤活存量、補齊短板、按需擴容、先急后緩”的總體原則,按照“六個優先”安排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一是優先安排現有寄宿制學校;二是優先安排補充寄宿生活設施的學校;三是優先安排能實現全寄宿管理的初中學校;四是優先安排集中辦學的半寄宿制小學;五是優先安排人口流入生源增加明顯的學校;六是優先安排交通便利有利整合周邊教育資源的學校。

近年來,東源縣累計投入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金12725萬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 1221萬元、省級補助資金3942萬元、縣級獎補資金3000萬元和鄉鎮自籌資金4562萬元,完成25所學校學生宿舍樓改擴建設任務,完成達標床位8515張,新增加寄宿制學校學位4750個。

接下來,該縣將加快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工程建設進度,努力實現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的總目標——全縣小學實現高年級想住有得住的半寄宿目標、全縣初中實現全寄宿、全封閉管理的目標。

加快縣城學校提質增容 解決“上學難”問題

東源縣一小現有72個教學班,共有學生4000多人,平均每個班有學生50多人,大班額問題一直難以解決。該校有關負責人介紹,前幾年學生更多,高峰時達4500多人,近兩年隨著縣城學校提質擴容工程的實施,學校分流了一部分學生,情況有所好轉。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鄉鎮人員向縣城集聚,東源縣城適齡孩子“上學難”問題日益突出。為破解這一難題,東源縣委縣政府相繼制定出臺了《關于東源縣城教育學校10年布局建設的規劃(2015—2025年)》《東源縣中心城區中小學校、幼兒園建設與發展規劃(2018—2022年)》,預留教育用地50萬平方米,計劃10年內在縣城區域新建或擴建15所中小學校。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累計投入資金2.95億元,新建了縣三小、縣美的城小學、縣第五小學,改擴建了縣崇文學校、東源高級中學,新增學位9300個。

對于新學校建設,該縣要求嚴格按照《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標準》進行設計建設,努力做到小區與學校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接下來,該縣計劃新增公辦幼兒園7所,新(改、擴)建中小學校10所,增加縣城優質學位2萬個以上,謀劃新建普通高中1所。

注重教學研一體化 促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近年來,東源縣以提升全縣中小學教學質量為核心目標,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以各級各類研訓活動為載體,致力于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為提升中小學教學質量提供師資保障。

在教師培訓方面,該縣制定了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方案,分段分科分類有序開展培訓。2021年以來,該縣組織開設了中小學校長、德育與教學副校長、教研主任、義務教育階段青年骨干教師等培訓班,組織開展了高中與初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新教師崗前培訓、心理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等活動。同時,積極遴選推薦縣優秀教師參加省市“三名”工作室與“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2021年,該縣共有47名教師成功入選省“三名”工作室的入室學員,有3名教師成功入選省“百千萬”人才培養對象,有8名教師成功入選河源市“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卓越班主任培養對象。

在教學研究方面,該縣不斷深化教研改革,積極創新教研體系,在實踐中創新教研方式,教研實效明顯增強,教學質量不斷提升。一是高規格設立教研機構,高起點配置教研人員。東源縣教師發展中心研訓部集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于一體,實現研訓一體化。各鄉鎮中學、中心小學及縣直各學校均成立了學校教研團隊,形成以縣級教研員為核心、兼職教研員為補充、鎮(校)教研團隊為主力的教研聯動機制。二是高標準規劃完善教研基地研究內容體系。東源縣成功立項河源市唯一的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高標準對教研基地研究的內容和體系進行規劃,設立8個基地學校,每個基地學校確定不同研究課題,相互構成完整的研究體系。三是以研促教、以研促學,扎實推進校本教研工作。該縣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的通知》,各學校組成覆蓋各學科的校本教研團隊,積極開展校本研究,與縣教師發展中心形成縣、鎮(校)兩級教研工作體系,校本教研氛圍更加濃厚。四是打造研究型教師隊伍,深入開展課題研究與論文評選工作。為打造研究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該縣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把問題課題化進行研究和解決,深入推進各級各類立項課題研究。2021年,該縣申報立項縣級立項課題37項、市級立項課題5項、省級課題6項,完成了26項課題的中期檢查工作,32項課題的鑒定結題工作。五是以賽促研、以賽促優,成果喜人。2020年,該縣舉辦了義務教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24個學科每個學科選出一人共24名青年教師參加市級教學技能比賽,21人獲得市一等獎以上,一等獎人數占比達到87.5%,其中3人獲得特等獎,代表河源參加省級比賽,這是該縣在歷屆市一級教學大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在前不久結束的2021年省級教學比賽中,該縣5名教師代表河源市參加省級教學比賽,取得二等獎2人、三等獎3人的好成績。

同時,該縣通過有針對性的招聘引進新教師,不斷壯大教師隊伍、優化教師結構。每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補充一批新教師,招聘規劃向農村學校傾斜,特別是缺額較大的學科專業教師,招聘的新教師八成分配到農村學校;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要求做好公費師范生的培養工作,在制訂公費師范生培養計劃時側重體育、美術、音樂等方面專業教師的培養;貫徹落實《東源縣關于加強教育系統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重視高層次人才引進,重點引進具有高級以上職稱和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育人才。

擴大公辦普惠性資源供給

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學前教育,是一項關系到千家萬戶幸福的社會公共服務工程。近年來,東源縣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行動方案和廣東省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精神,不斷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改善和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辦學條件和保教質量,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全縣學前教育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切實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近年來,該縣通過新改擴建、轉制等措施,擴大公辦普惠性幼兒園資源。新建仙塘鎮中心幼兒園、改擴建縣第二幼兒園、崇伊學校附屬幼兒園,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00個;推進萬隆麗景幼兒園等3所民辦幼兒園轉制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1000個。印發了《東源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東源縣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嚴格執行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公辦園“五同步”要求,加快對萬綠春天幼兒園、桃源國際幼兒園等8所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并辦成公辦園;對未按規定建設、移交或沒有辦成公辦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要求全面整改。同時,為促進全縣學前教育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縣編辦、教育等部門根據編制標準合理核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充分挖掘現有編制資源潛力,及時調劑補充公辦園編制,探索實施政府購買第三方勞務服務,破解普惠性幼兒園教師編制問題。嚴格執行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標準,落實園長資格、教師持證上崗制度,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加強園長、幼兒教師培訓工作,落實全員培訓制度。

目前,東源縣有幼兒園65所(含修繕停辦1所),在園幼兒12673名。其中公辦幼兒園36所,在園幼兒5933名,公辦學位占比達46.49%。民辦幼兒園29所,在園幼兒6740名。其中已認定的民辦普惠園27所,在園幼兒5842名;非普惠園2所,在園幼兒898名。公辦和民辦普惠園在園幼兒11775名,公辦和民辦普惠園在園幼兒占比達92.26%。

堅持“立德樹人” 促進中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近年來,東源縣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全縣中小學德育工作,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文化引領,德育為先,健康為要,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德育理念,優化德育教育環境,促進廣大中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該縣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五愛”為核心,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素養、法治意識、文化素養為重點,加強中小學意識形態正面引導。該縣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全縣中小學校通過加強愛黨愛國、理想信念教育,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積極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力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德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與此同時,縣教育部門不斷深入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學生法治宣傳教育、毒品預防宣傳教育、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等,組織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和“優秀少先隊員”活動,縣教育局聯合縣團委組織開展新時代好少年主題教育活動,并評選出東源縣新時代好少年;完善留守兒童教育關愛工作長效機制,及時關注其心理健康狀況,積極開展心理輔導,提供情感關懷,引導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

全面落實“雙減”政策 推進課后服務“5+2”模式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此,東源縣高度重視,成立了縣級和教育系統兩個層面的“雙減”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縣教育局“雙減”工作專班,切實加強對“雙減”工作的組織和領導。

該縣結合實際,大力推進課后服務“5+2”模式,目前初步選取了15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為2021年必須推行課后服務的學校,學生總數20145人,參與課后服務學生達11250人,參與率為56%。另外,該縣還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采購了兩家課后服務平臺,擬于近期到學校開展課后服務。

該縣下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和考試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要求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目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93所(不含教學點)全部達到“雙減”要求,建立了作業公示制度,出臺了作業管理辦法,作業時間全部控制達標,不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等。

同時,該縣開展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規范培訓服務行為。從2021年7月24日起,該縣不再審批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培訓機構,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2021年以來,縣教育局聯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4次,出動檢查人員120人次,整改培訓機構29個,整改完成安全隱患54處,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4個。

■策劃:李成東 張小龍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田清秀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鄧晶晶 張鑫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