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深入開展“三個年”行動
以實招實干推動又快又穩發展
■河源東源高新區智能制造集聚區 楊堅 攝
■順天鎮“詩畫田園”示范帶春色迷人,吸引了眾多游客踏春賞花。黃贊福 攝
核心提示
基于東源縣獨特的區位優勢、扎實的發展基礎和良好的發展勢頭,市委對東源寄予厚望,要求東源堅持“快”字當頭、“穩”字為基,實現又快又穩發展,當好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主力軍。如何實現“又快又穩”發展,這是東源縣委、縣政府要完成的課題、交好的答卷。
奮進新征程,吹響沖鋒號。23日,東源召開“三個年”行動動員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按照市委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和“七大行動”部署要求,明確“三個年”行動的目標任務、具體措施、工作要求和作戰路線圖,吹響了“三個年”行動集結號。
會議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政治擔當,堅決落實好市委各項工作要求,聚焦“三個年”行動,全力以赴抓好“雙統籌”、堅決奪取“雙勝利”,把各項任務落實到具體工作上、體現在業績成效上,努力把“兩難”變為“兩全”,全力當好主力軍,為全市經濟穩增長作貢獻,以“三個年”行動的實際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策劃:李成東 張小龍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目標措施
1
開展“鄉村振興提質增效年”行動 “五箭并發”以鄉村振興大突破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牢牢端穩“糧食飯碗”。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新一輪墾造水田行動,確保到今年底建成高標準農田2.5萬畝,全年完成新墾水田不少于1500畝。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以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扎實推進12個種業基地建設,完善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長效機制。
全面提升鄉村“造血”能力。以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總抓手,突出三大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引領示范作用,謀劃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和省級絲苗米產業園,支持配合市級油茶產業帶項目建設,高水平打造“一縣多園、一鎮多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持續提升上莞仙湖茶等一批特色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因地制宜發展新業態,構建“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精端”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把資金更多投入到有“造血”功能的項目上,全面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逐步把小農戶納入農業現代化體系,真正讓群眾得到實惠,形成鄉村振興閉環。
大力提升“鄉村顏值”。重點打造“東江畫廊”(仙塘、義合段)示范帶和升級順天“詩畫田園”示范帶。東江畫廊示范帶要力爭年底前全面完成風景道、沿線人居環境提升、研學基地建設、沿線農業產業整合等項目工程;詩畫田園示范帶力爭年底前全面升級完成,打造東西走向、橫跨三鎮的示范帶。串珠成鏈、整體提升,把示范帶沿線各類優勢資源集聚起來,著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強,經驗模式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鎮村,打造成既是風貌帶,又是產業帶、經濟帶。
鞏固深化“干凈整潔”。嚴格實施《東源縣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方案》,以鄉鎮為主體,以行政村為基礎,以自然村為基本單元,先整治、后提升,滾動建設一批又一批干凈整潔有序村莊。通過督查考評、常態化督戰督導、委托第三方評估等措施,全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提升。加大督查問責力度,對工作開展有力、整治效果好的鎮、村,在相關項目資金安排上給予傾斜及獎勵,力爭今年底全縣所有村莊都達到干凈整潔村以上標準。
持續攻堅“多項重點”。全力做好省2021年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迎檢工作,確保以扎實的工作實績高標準、高質量通過本次考核。做好省第三屆《鄉村振興大擂臺》參賽工作,推動縣、鎮、村三級全員動員、全體參與、全面行動,高標準、高要求備賽迎賽,力爭取得優異成績。嚴格做好鄉村振興項目入庫和資金監管,確保項目資金經得起審計。
2
開展“工業倍增升級攻堅年”行動 “四措并舉”以工業經濟大發展推動縣域經濟大跨越
推動平臺建設擴容提質。聚焦“擴容”鋪開平臺,加快推進新材料產業園開發建設,力爭成功創建先進材料(硬質合金)省級特色產業園;全面完成鹽東物流園建設;加快謀劃徐洞發展區2平方公里水產業及食品加工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力爭年底前基本完成縣工業園三期1平方公里征地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力爭藍口硅產業園年底前完成征地拆遷13萬平方米以上。聚焦“提質”優化平臺,計劃投入3億元資金推進縣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出臺支持縣工業園商貿業發展政策,引進服務項目落戶園區,推動園區建設從2.0版本(生產)向3.0版本(生產+城市配套)邁進。聚焦“整治”提升平臺,推進土地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力爭今年上半年完成新增縣工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83萬平方米以上、全年完成96萬平方米以上;力爭盤活工業用地6.5萬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以上,清退僵尸企業3家以上;建立并規范園區企業準入機制,提升園區土地的“畝產效益”。
推動產業集群提升能級。圍繞打造“3+2+N”產業集群,做大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以打造百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為目標,力爭年內引進電子信息產業項目7個、高端裝備制造業項目6個,全年實現產業(含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超20億元。做強先進材料產業,促進先進材料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富馬硬質合金升級精密深加工全產業鏈發展平臺,力爭全年引進先進材料項目3個以上,全年實現產值超60億元。做實水經濟及預制菜產業,以保護水環境、發展水經濟、打響水品牌、做足水文章為主攻方向,在徐洞工業園謀劃打造水經濟及食品加工(預制菜)產業園,力爭全年引進水經濟企業2個以上,引進食品飲料上下游企業、預制菜產業項目2個以上,力爭全年實現水經濟產業產值超1.5億元。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力爭年內引進新能源項目2個以上。
推動招商選資精準高效。精準鎖定招商重點,圍繞主導產業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構建關聯“左右”和供需“上下游”的產業鏈條關系;有針對性地對接央企國企、國內500強、上市公司,實施定點精準招商;完善落實招商聯席會議機制,嚴格項目遴選。精準創新招商方式,發揮招商小分隊駐深優勢,深化以商招商,定期開展系列經貿活動;打好“鄉親牌”“親情牌”,引導東源外出鄉賢回鄉投資創業,進一步激活招商引資“葡萄串”效應;圍繞龍頭企業需求,拓寬以商招商、點對點招商、產業鏈招商渠道,力爭全年引進億元以上優質工業項目20個以上。精準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實施首席服務員制度,嚴格落實《東源縣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建立企業問題清單推進機制;用好招工扶持政策,力爭全年在縣內培育2至3家優質勞務公司,幫助企業解決新增用工人數2000人以上;組建減稅降費工作專班,確保減稅降費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提高項目建設效率,力爭全年已簽約項目開工建設29個以上、新增竣工投產項目30個以上。
推動科技創新賦能升級。深化科技賦能產業,強化科技人才引育體系、創新成果轉化鏈條和創新主體培育,力爭全年新增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高級職稱人才不少于40人,新增高企7家以上、市級以上研發機構6家以上,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以上。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全年推動15家以上企業開展技改、10家以上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3家以上傳統資源型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打造“產業經濟大腦”,高質量做好“東源工業園產業經濟大腦”規劃設計與平臺開發工作,力爭下半年順利實施落實。
3
開展“干部能力提升建設年”行動 “三方面發力”以能力大鍛造形成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從學習培訓方面發力。開展“大學習提能”行動,堅持把理論學習作為根本、政策法規學習作為關鍵、業務知識學習作為重點,著力鍛造一支能干事、會干事、能干成事的高素質“先鋒隊”。開展“大培訓蓄能”行動,找準干部能力短板弱項,科學制定個性化干部培訓方案,廣泛推行“線上+線下”“課堂+實踐”等培訓模式,把學習教育培訓表現與成效作為評議黨員、選拔任用、評先評優、職級晉升的重要依據,著力提升干部培訓的科學性、精準性、實效性。
從實踐鍛煉方面發力。開展“大調研聚能”行動,著力在加強調查研究、強化科學思維、增強為民意識上下功夫,踐行“一線工作法”,不斷提升干部的改革創新能力、統籌發展和安全能力、為民服務能力。開展“大練兵賦能”行動,深入實施業務大練兵、實踐大練兵、基層大練兵,嚴格落實重要崗位輪崗制和任前考試上崗制,建立健全干部跟班學習制度,選派優秀干部到發達地區、對標單位、上級業務部門跟班學習,遴選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錘煉、項目一線磨煉、維穩一線鍛煉、急難險重崗位考驗。開展“大比武增能”行動,積極開展3個大比武活動,建立“金掃帚、黑掃帚”機制,引導干部在工作中比質量、比速度、比效能,營造“比學趕超、提升效能、助推發展”的濃厚氛圍。
從監督問效方面發力。開展“大督查激能”行動,建立健全“黨委領導、統籌協調、重心下移、精準高效”的督查問責機制,加快建立抓督查促落實負面清單;建立健全科學考察識別干部機制,注重在一線工作中選拔任用干部,以鮮明的用人導向調動干部積極性;健全完善容錯糾錯機制,讓黨員干部心無旁騖地干事創業。
工作保障
完善工作機制 確保“三個年”行動順利高效推進
目標確定后,關鍵在抓落實。東源強化“三個年”行動組織領導,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總指揮、縣長任執行總指揮的“三個年”行動指揮部,并成立工作專班抓好統籌謀劃和組織實施。建立閉環機制,要求各級各部門嚴格按照“三個年”行動方案內容,進一步細化和明確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完成時限和工作要求,倒排工期抓推進、掛圖作戰抓進度,有效形成任務明晰、責任明確、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確保高質量完成“三個年”行動。強化督查督辦,跟蹤倒逼工作責任落實,推動各項工作“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確保實現全過程閉環管理。強化作風保障,突出 “快”“敢”“實”,樹立“真抓實干、力求實效”的導向,讓“擔當作為、激情干事”成為東源發展最強音,用實際行動干出東源發展加速度,確保說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用業績體現“三個年”行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