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多舉措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
農業生產托管惠及千家萬戶
■2月28日,全市春季農業生產暨農機鬧春耕現場會在東源縣船塘鎮小水村召開。
■東源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合作在柳城鎮建成了全省首個絲苗米萬畝無人農場智慧農業示范基地。
核心提示
昨日,廣東農業生產托管南粵行爭先賽“塵埃落定”,東源縣作為我市唯一入選的參賽縣,在全省進入總決賽的9個縣區中以87.17分位居第四名榮獲三等獎,將獲得農業生產托管項目獎補資金500萬元。這是東源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成績的體現。
全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啟動以來,東源認真履職盡責,成立了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從組織、政策、資金等方面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保駕護航。目前,東源已形成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六大工作體系、四個典型模式,通過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為當地及周邊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集中連片推進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綠色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把小農戶引入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提升機械化和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助力東源鄉村振興。
聚焦東源縣開展“三個年”行動系列報道
【成效篇】
東源農業生產托管 取得“一舉多得”成效
2021年,東源縣全程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6.82萬畝,帶動生產托管面積12萬畝,托管農作物品種以水稻、玉米、黃豆、花生、藍莓等為主,其中糧食作物托管面積4.91萬畝、占比72%,有力破解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難題,促進了農業生產節本增效,引領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目前,東源縣有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18家,從業人員超過1800人,服務帶動小農戶13600戶。其中年服務能力在5000畝以上的服務組織6家,分別是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兆華種業有限公司)、東源縣友信種植專業合作社、東源縣裕民農民專業合作社、東源縣誠惠農業專業合作社、廣東萬綠湖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東源縣三紅糯稻專業合作社,構建了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技術集成、管理規范、服務高效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體系。
據了解,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縣范圍內為以水稻種植的耕整地、育秧、插秧、施肥、病蟲害防治、收割等環節提供全程托管服務,服務面積25450畝;東源縣友信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船塘鎮及其周邊鄉鎮為以水稻種植的耕整地、打田、育秧、插秧、施肥、病蟲害防治、收割、烘干等環節提供托管服務,服務面積8000畝;東源縣裕民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上莞鎮及其周邊鄉鎮為以水稻、花生種植為主的耕整地、打田、病蟲害防治、收割等環節提供托管服務,服務面積10000畝;東源縣誠惠農業專業合作社在澗頭鎮及其周邊鄉鎮為以水稻種植的耕整地、打田、育秧、插秧、施肥、病蟲害防治、收割等環節提供托管服務,服務面積8000畝;廣東萬綠湖農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縣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在全縣為以藍莓、馬鈴薯種植的耕整地、育種苗、種植、施肥、除草、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環節提供托管服務, 服務面積14040畝;東源縣三紅糯稻專業合作社作為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廣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益農信息社縣級運營中心,為以水稻(絲苗米和康仙糯)、花生、黃豆種植的耕整地、育秧、插秧、施肥、病蟲害防治、收割等環節提供全程托管服務,服務面積1200畝。
東源全縣現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9.14萬千瓦,拖拉機擁有量3238臺、聯合收割機522臺、插秧機200臺;機械化耕地面積達到56.92萬畝,機械化播種面積達到5.30萬畝,機械化收獲面積達到34.07萬畝;實現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66.81%,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3%,綠色防控覆蓋率43.5%。東源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合作建成了全省首個絲苗米萬畝無人農場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建成絲苗米全程機械化種植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1%以上,絲苗米智能化數字化覆蓋率達30%,在全省率先實現絲苗米生產、管理無人化作業,探索出適宜粵北山區絲苗米種植全程機械化的“東源模式”。
【措施篇】
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支持,推動托管工作順利實施
全省農業生產托管工作啟動后,東源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大榮擔任組長的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還成立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建設工作專班,為農業生產托管工作順利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東源認真貫徹黨和國家“多予、少取、放活”的“三農”工作方針,根據上級有關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文件要求,采取積極的政府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政策,制定出臺了《東源縣2022年度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包括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農業組織建設、投資鼓勵優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利益保障等),通過整合涉農資金,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力度和縣政府出具關于東源縣2022年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建設資金的承諾書(確保整合涉農資金500萬元統籌安排用于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為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構建三級服務協辦體系,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為扎實推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高效落地,2021年,東源成立了由縣農業農村局組織指導,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承接主體的東源縣農業社會化托管運營服務中心,為全縣農業社會化托管服務主體提供業務培訓、宣傳發動、協助購買機械、服務合同制定、財務委托管理、統計核實服務面積等服務,構建“縣級運營中心+鎮服務中心+村托管員”三級服務協辦體系。
目前東源縣農業社會化托管運營服務中心通過對接服務,為企業和小農戶提供機耕、施肥、植保等單環節或多環節的農業生產服務,服務范圍已覆蓋全縣。托管服務中心通過對農戶進行病蟲害防治、生產技術培訓等,已培訓農業科技示范戶80戶,培養農村生產型人才、經營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60人次。2021年,通過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全縣增加優質香稻面積2萬畝,有力推動了全縣香稻產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另外,通過托管服務,全縣專業病蟲害防控組織體系得到進一步加強。專業化植保防治組織,不僅廣泛開展了病蟲害統防統治工程及飛防服務等業務,而且還將農資服務、技術指導聯為一體,有效合理高效使用農藥,杜絕了假冒偽劣、高毒農藥產品的使用,從源頭上解決了農業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
東源通過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中心這一載體,搭建起農戶與服務組織溝通的橋梁,有效整合土地、農機、植保等農業生產資源,聯合金融機構力量,幫助解決農戶資金問題,統一托管服務標準,提供“訂單化”專業農事服務,確保服務真正出效果,充分調動了農民和服務主體的積極性,有力破解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難題,進一步加快該縣現代化農業發展進程。
建立六大機制,保障托管工作順利開展
一是建立組織保障機制。成立了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牽頭抓總、親自部署、專班推進。
二是建立典型引領示范機制。2021年東源縣被評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通過示范帶動,打造一批典型模式、形成一批工作抓手,助推東源縣農業生產托管工作高質量發展。
三是建立行業管理機制。建立東源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主體名錄庫,制定《東源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申報指南》及相關管理制度,明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承接組織所具備的條件,通過發布遴選公告及規范指引,強化服務合同監管。
四是建立金融支持機制。積極推動農業生產托管金融貸款服務,對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等,在信貸資源、授信政策、利率定價、業務流程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為生產托管服務組織的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提供金融服務,解決服務組織資金難題;引導托管服務組織投保農業保險、合同履約險等險種,滿足農業生產托管日益增長的風險保障需求,實現“有災賠付、無災防損、利益共享”的目標,進一步提升托管服務組織抵御風險的能力。
五是建立宣傳推廣機制。對東源縣農業生產托管工作進行大力宣傳,組織服務主體在新媒體平臺進行直播宣傳,有效解答了托管費用、合同簽訂、兜底保障、農業保險等農民關心的問題,收看總人數超過5000人次,激發了廣大農戶參與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積極性。
六是建立督導協調機制。積極搶抓農時,由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進行督導,重點對組織發動、宣傳培訓、服務主體確立、服務關系確立、規范服務、金融扶持、風險防控等情況開展督導協調工作。指導各鎮生產托管服務組織主動對接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廣大農戶,簽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合同。
形成四大托管典型模式,托管服務獲肯定
一是合作社主導模式。利用現有合作社,發揮農機、技術優勢,從生產主體向服務主體轉變,開展托管服務,引導部分農資企業從前端服務向農業生產的直接服務轉變。東源縣三紅糯稻專業合作社是以優質糯稻種植、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和農機推廣為發展業務的國家級示范社,為水稻(絲苗米和康仙糯)、花生、黃豆等農作物提供全程托管服務。2021年該合作社總營業收入745萬元,其中托管服務收入97.5萬元,得到廣大社員、農戶的肯定和好評。
二是“公司+基地+農戶”股份合作型利益聯結模式。廣東萬綠湖農業投資有限公司以種苗、肥料入股,構建“公司+基地+農戶”股份合作型利益聯結模式,提供從種苗、種植、田間管理到收獲等全過程的技術指導和托管服務。農戶被“內化”為服務主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將農戶資源進行統籌安排和綜合利用,解決托管農戶自家機械閑置的問題,成為服務主體的資產所有者,更能調動農戶積極性。
三是“3+X”綜合服務模式。廣東兆華種業有限公司與廣東萬綠湖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搭建成農業產業化綜合服務聯合體,推行“3+X”(龍頭企業+生產托管+種植農戶+農資、農機、農技、保險、金融、科研、收儲)綜合服務模式。聯合體逐步統一農資采購、統一耕種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金融保險、統一產品收購,補齊各類服務組織在資金、技術、機械、物資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四是“生產托管+聯農帶農”模式。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萬綠智慧供銷農機專業合作社中30%的社員為脫貧戶、殘障人士,設立農戶增收示范田,采取以串地、置換等形式,整合農戶的承包田,實行“托管+保險”模式,提升土地產出效益,提升農業生產托管和聯農帶農成效,讓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戶、殘障人士也能向土地要產量、要收益。
榮譽榜
◎2021年,東源縣被評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2021年,廣東萬綠湖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被認定為東源縣重點農業龍頭企業;
◎2021年,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深兩優898良種良法技術推廣與應用項目,獲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
◎2019年、2020年,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
◎2019年,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廣東省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骨干企業;
◎2019年,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獲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認證;
◎2018年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廣東省糧食應急種子儲備單位;
◎2018年,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兩系超級稻深兩優870的高產栽培與推廣應用項目,獲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
◎2018年,東源縣三紅糯稻專業合作社入選廣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綜合類);
◎2014年,東源縣三紅糯稻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農業合作社示范社。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蘇培怡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田清秀
特約記者 藍天明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黃贊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