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全力實施教育補短板工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學讀好書
■仙塘鎮龍云小學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運動場。
■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東源縣第五小學于去年秋季建成開學,規劃義務教育學位1620個。
■東源縣第四小學于今年2月謀劃籌建、 9月1日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是一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標準化公辦完全小學。
■燈塔中學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足球場、飯堂和籃球場等已竣工交付使用。
核心提示
9月1日,東源縣城新建學校——縣第四小學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890個,讓學校附近居住的適齡學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的義務教育資源。
籌建縣第四小學是東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補全縣城公共服務“短板”,進一步緩解縣城教育資源緊張和提升縣城小學辦學水平,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成果體現與生動實踐。
目標篇
力爭5年投入22億元補教育“短板”
讓孩子上好學、讀好書,是每個家庭的心中所盼,也是黨和政府的重大責任。受歷史原因、經濟制約等諸多因素影響,特別是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與縣城板塊的快速擴張,教育的“欠賬”與“短板”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上好學、讀好書成為廣大群眾的強烈要求和熱切期望。
1月15日,東源縣召開首場縣委書記“面對面”解決“上好學”問題座談會,縣委書記秦衛民認真聽取每位代表提出的問題、訴求和建議,并與大家開誠布公地深入溝通交流。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現場也對與會代表反映的問題給予了明確答復。
為解決好群眾反映的上好學問題和對教育的訴求與建議,東源要求全縣上下要從戰略和長遠的高度來看待教育工作,把教育這個民生大計緊緊抓在手上,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有學上、上好學,享受到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縣委書記、縣長“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工作專班對向社會廣泛收集的1018條關于“上好學”的問題和意見建議進行認真梳理,列出問題清單,建立長效追蹤機制,定期督查推進情況。縣委、縣政府按照“輕急緩重”的原則,決定以“面對面”機制為抓手,統籌多方資源力量,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推進各級各類學校建設,力爭5年投入22億元繼續推進教育補短板項目,切實補齊民生短板,切實提升教育工作水平,以實際行動和成效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與交代。
學位篇
“四措并舉”統籌解決學位不足短板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近年來,東源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戰略,先后投入5億多元,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20多所,新增學位1萬多個,全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多樣特色發展、特殊教育與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全縣教育事業呈現出持續健康發展良好勢頭。目前,東源正在“四措并舉”統籌解決學位不足短板,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強力推進學位擴充。全力推進縣四小、縣五小、縣六小、縣特殊學校等項目建設,有效緩解了群眾對縣城優質學位供給的需求;加快推進工業園區義務教育學校的配建,有效解決了仙塘鎮外來務工人員子弟的“上學難”問題。
——重新劃分招生區域。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要求,于7月制定方案對全縣招生區域進行重新劃分,進一步提高了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確保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加快推進中職教育發展。加快推進東源縣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南北兩個校區)項目建設,細化工作任務,倒排時間工期,力促項目在明年上半年實現北校區一期校舍交付使用,辦學規模達2500人以上。租用河源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作為臨時辦學場所,預計9月23日交付開辦,圓滿完成2022年全縣中職學校1000人招生計劃。
——加強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供給。根據《東源縣“十四五”期間中小學幼兒園公辦學位建設專項規劃(2021-2025)》,縣政府將新(改、擴)建縣第二幼兒園等6所公辦幼兒園,完成美的城等7個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目前,項目進展順利,縣第二幼兒園改擴建工程已于今年9月竣工,新增公辦學位150個;仙塘鎮中心幼兒園預計明年春季開學,將新增公辦學位360個;美的城幼兒園等5所幼兒園建設進展順利,預計明年秋季開學,將新增1530個普惠性學位。
鄉村篇
穩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
東源把辦好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作為振興鄉村教育的重點,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布局、寄宿條件、寄宿需求等實際情況,堅持“盤活存量、補齊短板、按需擴容、先急后緩”的總體原則,按照“六個優先”安排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優先安排現有寄宿制學校、補充寄宿生活設施的學校、能實現全寄宿管理的初中學校、集中辦學的半寄宿制小學、人口流入生源增加明顯的學校和交通便利有利整合周邊教育資源的學校),穩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努力實現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的總目標——全縣小學實現高年級想住有得住的半寄宿目標、全縣初中實現全寄宿、全封閉管理的目標。
目前,全縣完成29所學校學生宿舍樓改擴建設任務,完成達標床位8515張,新增寄宿制學校學位4750個。
師資篇
“四項措施”加快構建高質量教師隊伍
——強化鄉鎮教師隊伍培養。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對高等院校委培生的培養,今年對全縣鄉鎮學校補充了48名委培生;另一方面在全縣范圍內選派40名骨干教師到鄉鎮學校進行支教,提升鄉村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鄉村學校辦學水平。
——優化配齊緊缺學科教師。按照緊缺學科優先的原則,通過社會招聘、外縣調入等方式,引進緊缺學科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切實提高全縣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特別是補充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理化生等學科類教師隊伍。
——加大優秀教師培養力度。今年4月制定出臺《選拔優秀青年教師掛職副校長的工作方案》,經過組織考核選派6名優秀年輕教師到相關學校掛職副校長,進一步加強對年輕教師的能力培養,提升年輕教師的管理水平,培養、儲備一批優秀年輕教師作為校級領導干部。
——加強臨聘教師管理。全面落實中央和省關于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有關重要精神和省編辦相關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校、幼兒園教職編制管理,實施“縣管校聘”管理改革,鼓勵其他富余學科教師通過轉崗培訓轉任幼兒園教師。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蘇培怡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黃贊福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張鑫 劉龍幫
■攝影:本報記者 黃贊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