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縣漳溪畬族鄉:

畬鄉特色小鎮 風景這邊獨好

2022-10-07 19:57:03 來源:河源日報

hyrbs1007004_001_01_s[1].jpg

■東源漳溪畬族鄉日光村黨群服務中心 

hyrbs1007004_001_01_s[1].jpg

■漳溪畬族鄉中聯村汶水塘捕魚節盛況。今年4月,中聯村汶水塘捕魚節成功入選廣東省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至此,全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增加至2個。 

hyrbs1007004_001_03_s[1].jpg

■ 東源漳溪畬族鄉黃龍巖景區新建的廣東畬族宮 

hyrbs1007004_001_04_s[1].jpg

■漳溪畬族鄉傾力打造的下藍村畬族特色村寨,2020年底成功入選首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核心提示

國慶節當天,不少外地游客慕名來到漳溪畬族鄉黃龍巖畬族風情旅游區,領略畬鄉風情和天然溶洞景觀。這是東源縣漳溪畬族鄉融合自然資源、畬族文化打造的一張響亮的旅游名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漳溪畬族鄉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貫徹落實東源縣委、縣政府“東強西優南擴北實”發展戰略,大力實施“農業穩鄉、工業強鄉、文化興鄉、旅游旺鄉”戰略,全面落實“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要求,以民生建設為抓手,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做大做強特色工業,加快旅游業、服務業優化升級,實現生態環境改善、群眾生活提升、社會和諧穩定,綜合經濟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

抓產業振興 共創富饒畬鄉

位于漳溪畬族鄉嶂下村的生態旅游觀光農業項目——東源縣綠地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綠地美),是一家集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農業休閑旅游觀光、高附加值農產品科技研發及精準扶貧的現代生態農業公司,是省產業扶貧示范基地、市、縣農業龍頭企業,項目規劃面積5000多畝,已開發面積2000多畝,目前建有千畝山楂花觀賞園、大型澳洲淡水龍蝦垂釣場、百香果采摘園,是漳溪畬族鄉重點發展的產業振興項目之一。

產業興則百業旺。近10年來,漳溪畬族鄉立足自身的區位、生態環境等優勢,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融入燈塔盆地建設,以文旅、農旅融合為主線,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經濟指標實現穩步提升,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鄉域綜合經濟實力表現出較強發展態勢。

目前,漳溪畬族鄉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種植產業包括板栗、油茶、藍莓。其中,位于中聯村的一村一品藍莓標準化種植基地計劃種植藍莓500畝,現種有藍莓300畝、火龍果250畝。該基地負責人介紹,公司將充分利用周邊的環境資源優勢,加快觀光配套設施建設,將基地打造成一個集自然生態與科技模擬種植示范園、觀摩式深加工產業鏈、采摘體驗館及健康養生谷等現代農業產業項目。

接下來,該鄉將重點做好群星村高效生態養殖基地、日光村玫瑰種植及深加工產業基地、東華村滑翔傘基地、中聯村汶水塘農業休閑綜合區和嶂下村騰訊為村扶貧項目建設,夯實發展后勁。

促文旅融合 建設美麗畬鄉

今年4月,中聯村汶水塘捕魚節成功入選廣東省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至此,漳溪畬族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增加至2個(另一個為畬族藍大將軍出巡節)。

漳溪畬族鄉文化、旅游資源豐富,除了境內的黃龍巖畬族風情旅游區,還有“正月初三汶水塘捕魚節”“四月初九藍大將軍出巡節” “六月初六顯烈公巡游節”等文化名片。近年來,漳溪畬族鄉充分挖掘畬族特色傳統文化和生態旅游資源,將畬族村寨建設與全域旅游資源開發、傳統種養業發展融為一體,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成集游覽、商貿、住宿于一體的畬族特色村寨。

走進漳溪畬族鄉下藍畬族村寨,沿街兩排整齊的具有畬族特色的民居,白色的外墻上繪有身著畬族服飾的畬族兒女和畬族特色圖騰孔雀,民族風味濃厚。2020年底,下藍村入選首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這是該鄉開展畬族特色村寨建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經過近10年的發展,漳溪畬族鄉生態旅游產業取得長足發展,黃龍巖4A級國家旅游景區啟動創建,下藍村成功入選首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逐漸形成了以黃龍巖畬族風情旅游區為龍頭,輻射上藍村、下藍村的南部少數民族特色旅游產業區,以中聯村汶水塘農業休閑綜合區和東華村滑翔傘基地為主的中部休閑娛樂區,以日光村玫瑰基地、嶂下村綠地美基地為主的北部水果采摘田園觀光區,生態旅游產業實現優化升級,形成了南、中、北旅游觀光產業帶。

辦民生實事 打造幸福畬鄉

投入430萬元推進惠及4個村近6000人的獅形地水庫至東華村管道供水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投入1100多萬元資金完善了群眾飲水工程,基本實現了戶戶通自來水目標,有效解決了全鄉群眾的飲水難問題;開展漳溪河流域整治,建設上藍村至下藍村河道碧道工程,作為群眾休閑健身的生態廊道;投入887萬元建設“四小園”,對特色民居進行外立面改造,建設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漳溪畬族鄉通過落實一批批民生實事重大項目,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建設幸福畬鄉。

以該鄉鵲田村為例,近年來,鵲田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投入1331.8萬元完成了村道硬底化工程、自來水工程、文化廣場建設等21個民生項目,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鵲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偉恩說:“這幾年村里環境好了,經濟提高了,村民生活質量大大改善,大家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了。”

同時,該鄉還建成110千伏變電站,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安裝路燈460多盞,解決群眾夜間出行問題。完成村內干路硬底化34.25公里、支路硬底化103.3公里,巷路硬底化66.22公里,S229線至黃龍巖景區的旅游大道、日光村和下藍村行政主村道提升改造成雙車道柏油路。完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文化站和衛生站建設,解決了群眾娛樂難、健身難、看病難等問題。推進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比例達100%,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比例達100%,努力實現“老有所養” “病有所醫”。完善教育基礎設施,投入330多萬元改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場地與學生宿舍,投入60萬元購置中小學教學一體機,完善教學設施,改善了教學環境。每年投入196萬元,聘請有資質的專業清潔公司負責全鄉垃圾清掃清運,建立衛生保潔長效機制。投入2500多萬元,建設漳溪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及污水處理廠,全鄉區域內自然環境和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落實好“五清一改”工作,拆除危舊無人居住的泥磚房,清除房前屋后堆積垃圾、污水、雜草等,全鄉各村達到干凈整潔村;持續推進農村改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三大革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田清秀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周潛輝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