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四輪驅動”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2022-10-12 11:53:39 來源:河源日報

d682afbc4bd1bccbc1f0568d862546da_1012017_001_01_s.jpg

■東源縣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上莞鎮仙湖村萬畝優質茶種植基地。黃贊福 攝

b11ca2a6516f9580ae6db25be2ef1632_1012017_001_02_s.jpg

■位于船塘鎮的東源縣板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工園各項目建設正在全力推進 楊堅 攝

a4e0f6a436cf02a4c7b45f606ed99b2a_1012017_001_03_s.jpg

■東源縣省級絲苗米產業園——柳城鎮下壩村智慧農業示范園內,無人駕駛收割機正在作業。 楊堅 攝

核心提示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黨的十八大以來,東源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安排,守牢守好糧食安全底線,立足產業強縣,堅持科技興農、質量興農、品牌興農,突出龍頭企業帶動,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高水平構建“一縣多園、一鎮多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油瓶子”,農業產業發展走上提質增效的快車道,現代農業建設水平居全省前列,不但有力保障了糧食安全,加快了農業產業集群建設步伐,提高了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而且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書寫了東源現代農業發展新篇章。

引擎驅動 依托農高區引領全縣農業現代化

金秋時節,走馬河源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下稱農高區)的船塘河提水工程、美林油茶加工產業園等項目施工現場,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令人振奮,園區開發建設的蓬勃態勢讓人鼓舞。

農高區是引領河源未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平臺、鄉村振興“主引擎”。東源縣順天鎮全域(含致富林場)、燈塔鎮黃埔地村等6個村,總面積152.92平方公里在農高區中。

自農高區創建以來,東源堅持盆地所需、東源所能,完善與農高區協調聯動機制,集中資源與力量支持農高區開發建設。該縣依托北部燈塔盆地帶動,全力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建設,以農高區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以順天鎮為城市副中心、燈塔鎮為現代農業組團重點鎮,全力推進河源燈塔盆地開發建設,構建“一軸三區”空間布局,打造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主引擎,帶動全縣鄉村全面振興。

為充分利用農高區發展優勢,東源做實“北部現代農業組團”工作,因地制宜發展規模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智慧農業,堅持走規模化產業化道路,做大做強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切實提升區域品牌影響力,扎實推進板栗、茶葉、藍莓、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大力創建生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在東源舉全縣之力支持、推動下,農高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河源分中心(燈塔實驗室)等科創平臺先后落地建設,越秀風行、蒜精靈等現代農業項目紛紛落戶東源。截至目前,北部現代農業組團重點農業項目共31個,投資總額73.5億元。

在農高區帶動下,東源“一鎮多業、一村一品”、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快,板栗、茶葉、藍莓、畜牧、水產等優勢產業發展迅猛,經濟效益日益明顯。全縣12個種業基地建設高效推進,其中板栗、茶葉、藍莓、生豬、油茶、肉雞6個種業基地建設已完成,正在開展繁育工作;馬鈴薯、肉鴿、蔬菜、水產、山桐子、獅頭鵝6個育種基地正緊鑼密鼓建設中。

園區帶動 省級農業產業園居全市縣區榜首

6月2日,省農業農村廳公布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東源縣絲苗米產業園成功獲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產業園”。

近年來,東源堅持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抓住河源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機遇,依托北部燈塔盆地帶動,以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推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轄區有絲苗米、板栗、茶葉、藍莓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1個省級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位居全市縣區榜首。

東源縣板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地處燈塔盆地腹地,是廣東省2019年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轄區面積488.51平方公里,覆蓋船塘等5個鄉鎮,板栗種植面積12萬畝,約占全縣板栗種植面積的50%,帶動了當地1.8萬農戶參與板栗種植。產業園加工園區項目規劃面積650畝,由冷鏈倉儲區等六大部分組成,目前正在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作。

省級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科技支撐、亮牌行動、品牌建設、茶葉改造和茶園擴種等項目順利實施,現已完成逾4400畝種植任務。省級藍莓現代農業產業園完成1.3萬畝擴種任務,建成了1個年出圃優質藍莓種苗200萬株的育苗基地和1個千畝藍莓種植示范點;成立了藍莓研究中心和組培實驗室。省級絲苗米農業產業園已完成資金使用方案修改工作,14個項目中已有5個開工建設。東源加快推進廣東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河源)建設,把落戶東源、由廣東美林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打造的美林油茶現代產業園項目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農業龍頭企業,全力支持美林油茶打造橫塘村萬畝油茶基地,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東源已建立起一批以板栗、茶葉、藍莓、油茶、絲苗米、生豬等為主導產品的特色現代農業基地和一批以茶葉、板栗、水果為特色產品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不但逐步形成了產業化規劃、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而且成功打造了“望郎回”板栗、“仙湖”有機茶、“石坪頂”綠茶等一批名牌特色農產品,轄區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已成為5萬多戶農戶增收致富的“錢袋子”。

科技助力 建立全市首個無人智慧農業示范園

7月14日,華南農業大學—東源縣水稻智慧農場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下稱創新中心)簽約揭牌儀式在東源縣柳城鎮下壩村智慧農場水稻基地舉行。

創新中心將重點圍繞智能感知、智慧決策、精準作業三個方面,開展水稻無人農場關鍵技術研究,培養智慧農業人才,建設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東源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輻射帶動東源農業科技快速發展。創新中心揭牌運營,標志著東源縣踏上一條縣域高校共建、創新驅動農業科技現代化的新路子。

近年來,東源與農業科研院校合作的步伐不斷加快,已與省農科院、省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建立合作關系,在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等諸多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今年2月,河源首個無人智慧農場(下稱智慧農場)在東源縣柳城鎮下壩村智慧農業示范園建立。該農場依靠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5G網絡信號,實行無人駕駛旋耕機整地、無人駕駛激光平地機平地、無人駕駛精量穴直播機直播、無人駕駛插秧機插秧、植保無人機施肥施藥和無人駕駛噴霧機施藥、無人駕駛收割機收割、無人駕駛運糧機運糧、機械化烘干,實現全程“機械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據悉,智慧農場核心示范區前期面積150畝,上半年,該農場進行了30畝無人駕駛精量穴直播機播種、120畝無人駕駛插秧機插秧。該場種植的品種是國家航天育種中心航天搭載后培育的水稻品種,具有產量高、質量好、抗藥性強等特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場無人駕駛機械化種植“太空稻”,在全國尚屬首例。

農業機械化讓東源現代農業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播下了“希望種”。東源將在柳城鎮打造萬畝智慧農場、發展絲苗米產業、建設水稻公園,推進農業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企業化運作,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服務護航 榮獲全省生產托管爭先賽三等獎

4月29日,廣東農業生產托管南粵行爭先賽“塵埃落定”,東源縣作為我市唯一入選的參賽縣在全省進入總決賽的9個縣區中以87.17分位居第四名,榮獲三等獎,將獲得農業生產托管項目獎補資金500萬元。這是東源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成績可圈可點的體現。

自農業生產托管工作啟動后,東源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出臺系列文件,從組織、政策、資金等方面為這項工作保駕護航。

東源針對無勞動力家庭無人種地、因病因殘無力種地、舉家外遷無法種地等問題,借助“合作社+村集體+農戶”這一辦法,建立“縣鎮村三級托管服務協辦體系”,探索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四種模式(合作社主導模式、“公司+基地+農戶”股份合作模式、“3+X”綜合服務模式和“生產托管+聯農帶農”模式)。

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四大模式的實施,為東源“三農”工作注入了強勁的動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農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雙贏。去年,全縣全程生產托管服務面積6.82萬畝,帶動各環節生產托管面積12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托管面積占比72%,有效解決了“無人種地”和“誰來種地”的問題。

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成為東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糧食播種面積增加和產量提高的主要路徑。去年,東源糧食種植面積增加2.28萬畝,通過實施水稻生產托管項目,推動晚造水稻撂荒耕地復耕復種超1萬畝。

去年,東源縣交出了耀眼的農業成績單:全縣農業總產值45.8億元,同比增長15.85%;全縣糧食播種面積38.1萬畝、產量15.38萬噸,糧食產量穩中有增;水稻、玉米、豆類等糧食種植面積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任務;順利完成了市農業農村局下達的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發展指標;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經驗在全省推廣……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邱勁澤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