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提升為民服務質量 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2022-10-12 16:01:54 來源:河源日報

8c46f06842331b07cb9e67b9e68eeb35_1012020_001_01_s.jpg

■建設中的東源縣醫共體健康產業園

c8cb4c0833c35c026177a9d08db67156_1012020_001_02_s.jpg

■新建的東源縣第四小學9月1日開學

4eee4f3c779bdb149a444be81acbc24a_1012020_001_03_s.jpg

■東源縣福利院

eed2ac59748191b589976d06fe0aaf37_1012020_001_04_s.jpg

■仙塘鎮龍云小學

核心提示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東源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記初心與使命,高度重視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財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覆蓋,接續堅持辦實辦好年度“十件實事”,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民生福祉 接續辦好年度“十件民生實事”

9月1日,東源縣新建的公辦完全小學——總投資1.35億元的縣第四小學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規劃42個教學班,新增1890個學位,讓學校附近居住的適齡學子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優質的義務教育資源。

民有所盼,我有所為。籌建縣第四小學是東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補齊縣城公共服務“短板”,進一步緩解縣城教育資源緊張和提升縣城小學辦學水平,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成果體現與生動實踐。學校從今年2月謀劃籌建到開工建成僅6個多月時間,不僅再次刷新了東源項目建設的“東源速度”與“東源效率”,而且充分體現了東源縣委、縣政府心中有民的責任擔當與一諾千金的莊嚴承諾。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黨的十八大以來,東源縣委、縣政府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接續堅持辦實辦好年度“十件實事”,補短板、兜底線、惠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進展,讓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特別是近5年來,東源投入幫扶資金8.76億元,發展扶貧產業項目1399個,2.59萬相對貧困人口和50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投入民生資金200多億元,辦成一大批民生實事。“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深入推進,城鎮就業人口新增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縣城學校擴容提質穩步推進,投入5億多元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20多所,新增學位1萬多個;完成29所學校學生宿舍樓改擴建設任務,完成達標床位8515個,新增加寄宿制學校學位4750個,鄉鎮中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基本完成。縣人民醫院新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新院等建成使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扎實推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東源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以辦實辦好年度“十件民生實事”為抓手,堅持以“切口小、發力準、效果好”為標準,“大實事”與“微實事”齊抓真抓實干,實施一系列民生項目,辦成了一大批民生實事,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與點贊。

社工站點實現全覆蓋 民生保障更有力度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人力、經費、資源的限制,鄉鎮、農村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的社會服務工作主要靠群團組織、社會志愿者來推進,沒有形成專業專職社工人員駐鎮、駐村開展社會服務的長效工作機制。東源縣將“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作為推進民生工作的一項重要抓手,加強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和村(居)社會工作服務點建設,充分發揮社工駐鎮駐村入戶、貼身為民服務的優勢,將社會工作與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疫情防控、應急救災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有效破解基層民政服務能力不足的痛點堵點,切實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

目前,全縣已設立79個社會工作服務站(點),其中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21個,村(居)社會工作服務點58個,實現社會工作服務站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同時,將社會救助、殘疾人專員、原社工站社工等人員進行整合,與新招聘的社工一起駐鎮、駐村開展社會服務工作。目前,全縣共有社工206人,計劃2022年新招聘社工122人。東源縣對新招聘人員開展崗前培訓、專業培訓、政策培訓,提高社工的專業知識和實務技巧,讓民生保障更有力度。

不折不扣落實政策 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東源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和執政為民的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東源不折不扣落實政策,不斷提高孤兒和殘疾人等困難群眾的救助補助標準,持續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目前,全縣城鎮與農村低保標準、城鎮與農村低保補差、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散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全部按照政策規定發放。對因病、因災、因讀書等導致生活困難的群眾加大臨時救助力度,一方面在全縣各鄉鎮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簡化臨時救助審核程序,提高臨時救助的時效性;另一方面主動與縣醫療保障局銜接,針對困難群眾的突發急難需求,不斷提高臨時救助水平,解決困難群眾的急難問題,做到應救盡救。

東源加大養老服務投入力度,全面完成19所農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作,完成縣福利院、縣流浪乞討救助中心升級改造。目前,全縣養老服務機構從18家增至23家(其中2家民辦養老機構),院內老人從230人增加到372人。今年以來,該縣大力推動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試點項目工作,全年計劃投入67.5萬元改造175戶;加快推進東源縣社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試點工作,投入125萬元建設仙塘鎮社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試點;投入73萬元建設萬綠社工信息化平臺;新設立縣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加強宣傳引導,充分發揮救助保護功能。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白蘭舟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黃贊福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