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縣交出了一份極具含金量的“2022答卷”

“四個堅持”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2023-01-16 09:47:25 來源:河源日報

944268bd0dd7f10e5e8c935c3df6d30c_0116005_001_01_s.jpg

■在柳城鎮下壩村智慧農業示范園內,無人駕駛收割機正在作業。2022年,東源絲苗米產業園獲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產業園”。

0476036d8f661d95cce56a86b724acd8_0116005_001_02_s.jpg

■2022年5月啟動建設的“東江畫廊”鄉村振興示范帶,是東源鄉村振興的“風貌帶”“產業帶”“經濟帶”,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

d48e5364c686d92a73401f79cf36e5bc_0116005_001_03_s.jpg

■2022年11月1日,落戶深圳鹽田(東源)共建現代物流園、由廣東拓萬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興建的廣東拓萬汽配項目主體建筑結構封頂,再次刷新了項目建設“東源速度”與“東源效率”。

e1d011170e26886ded482023c7163ab0_0116005_001_04_s.jpg

■阮嘯仙故居成功入選省委黨校現場教學點

核心提示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2022年,東源縣委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聚焦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堅持黨建引領,千方百計抓項目、抓平臺、抓“三農”、抓安全、抓民生促發展,有力有效應對系列風險挑戰,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當好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主力軍。

特別是從去年11月開始,東源縣委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全部工作的重心,精心組織,推動縣領導和“直聯”干部深入掛鉤鎮、村精心宣講,汲取奮進力量,掀起“奮戰60天 沖刺全年勝”行動熱潮,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穩高質量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成績可圈可點、亮點紛呈,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極具含金量的“2022東源答卷”。

■亮點成效

堅持“項目為王” 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

經濟發展,項目為王。東源千方百計抓項目、抓平臺、促發展,有力有效克服經濟下行不利影響,穩住了經濟大盤。預計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70億元,農業總產值、建筑業總產值、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地方公共預算收入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

東源堅持制造業當家,聚焦打造“3+2+N”產業集群,成功舉辦秋季工業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2022年冬季工業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和2022跨年茶敘·冬季產業招商推介會,引進總投資45.9億元的優質工業項目17個,新增規上企業17家,廣東晟源永磁材料有限責任公司8000t/a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項目(一期)實現當年開工當年竣工投產,金合刀具等超億元重點項目順利竣工投產,百億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加快打造。大力推動產業平臺擴能升級,鹽東物流園全面完成建設,新材料產業園如期交付使用,縣蝴蝶嶺工業園三期1.26平方公里啟動建設,第一年度的用地整治達825.9畝、完成率全市第一。

東源全力以赴促消費擴投資,超額完成省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一批具有戰略支撐作用的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成功舉行“萬綠東源,農特飄香”本地農特產品推廣展銷會暨年貨購物節,縣城消費功能漸增、商業氣息漸濃、街頭人氣漸旺;持續推進萬綠湖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新港碉樓社區美食街獲批“省粵菜美食街”稱號;出臺“老企業激發新活力”等系列政策措施保市場主體、穩就業,幫助企業申請產業獎補資金7600多萬元、獲得銀行授信額度達2.6億元,引進金融機構3家,實現東源證券行業機構零的突破。

堅持“三農”為本 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東源持之以恒強“三農”、促振興,激發鄉村活力。牢牢守住“兩條底線”,堅持黨政同責,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建立縣、鎮、村、村小組“四級責任田制”,高位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糧食種植面積任務1萬畝。全力支持燈塔盆地開發建設,順天互通立交如期建成通車,盆地三個中型灌區完成年度投資的89.3%。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建設高效推進,板栗、茶葉、絲苗米等優勢產業迅猛發展,“一帶一新六特色”(“一帶”:東源縣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產業帶;“一新”:培育客家預制菜產業新優勢;“六特色”:絲苗米、油茶、茶葉、板栗、藍莓、生豬)的農業產業集群新格局已形成。在柳城鎮下壩村建立河源首個無人智慧農場,華南農業大學—東源縣水稻智慧農場技術創新研究中心順利揭牌運營,連續三年代表河源參加全省《鄉村振興大擂臺》比賽,“村莊干凈整潔提升”等行動深入推進;高標準規劃建設“詩畫田園”“東江畫廊”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推動政銀合作設立1億元鄉村振興信貸風險補償金;8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出列,174個面上村高質量完成增長目標,農村“造血”“活血”功能進一步增強。

東源堅持不懈治污染、優環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久戰,擦亮生態底色。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持續位居全省前列;完成造林撫育5.3萬畝、桉樹整治7.5萬畝;岑田抽水蓄能、天然氣熱電聯產、綜合資源利用中心等新能源項目穩步推進。

堅持民生為首 民生福祉獲得新提升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東源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辦實事、解民憂,增進民生福祉。堅持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兜底線、補短板上,去年累計投入民生資金43.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農村公路建設任務85公里、危橋改造5座,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890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300個,縣四小、縣體育館建成使用,城鄉低保、城鄉特困供養、孤兒保障標準進一步提高。實施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效明顯。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21個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順利掛牌運作,扎實有效做好特殊群體關心關愛工作,召開4場“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座談會,解決了一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東源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防風險、保穩定,筑牢安全底線。建立疫情防控“九大規模”體系,精準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健全防汛“七大機制”,萬無一失做好防汛救災,實現“零死亡、少損失”;建立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清單,未雨綢繆做好安全生產、道路交通等隱患排查整改,打好暑期防溺水攻堅戰,創新開展安全穩定專項巡察工作,“網格化、清單化、責任化”基層治理模式在全縣鋪開,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黨建引領 黨建工作彰顯新亮點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東源縣委堅持黨建主業主責,堅定不移抓黨建、強堡壘,夯實基層基礎。深入推進新一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和干部“直聯”制度,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聚魂,抓好村級組織“第一議題”制度落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深入開展“干部能力提升建設年”活動,致力人才引進、培養和服務三大重點,大力開展“大學習提能、大培訓蓄能、大調研聚能、大練兵賦能、大比武增能、大督查激能”行動,持續健全“選、育、管、用、掛、帶”機制,不斷錘煉干部“七種能力”“八大本領”;深入推進“三雁”工程,加強對村干部特別是“三個一肩挑”人員管理監督,選優配強駐村第一書記、選調生,健全完善村級重大事項由村黨組織研究討論后按程序決定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村務監督等制度機制,基層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

東源黨建工作亮點紛呈:船塘鎮老圍村中組部組織振興試點工作順利通過市級驗收,半江生態文明實踐基地、阮嘯仙故居成功入選省委黨校現場教學點,成功舉辦全市人才工作現場會暨(東源)“雁歸源”專項行動推進會,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及其人才團隊,健全了縣、鎮、村“雁歸源”三級服務網絡,干部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繼續強化,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進一步鞏固,為東源當好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主力軍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力支撐。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肖嘉明 李平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制表:小小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