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榮膺“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打造村莊清潔行動的“東源樣本”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配套服務設施齊全的葉潭鎮半埔畬族村。
■仙塘鎮紅光村南園古村煥發活力,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而至。
■順天鎮金史村大力開展“清潔家庭”“最美家庭”“美麗庭院”評選活動,成功入列“2022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義合鎮香溪村“四小園”建設打造了一道道鄉村美麗風景線。
■船塘鎮小水村保潔員在道路兩旁收拾垃圾
核心提示
日前,農業農村部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為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激發廣大干部群眾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94個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群眾滿意而獲評“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進行通報表揚,廣東省有4個縣(區)上榜,東源縣是我市唯一一個上榜的縣。
據悉,此次評比活動采取自下而上由各地級市進行遴選推薦,東源在全省21個地級市遴選推薦的21個縣(區、鎮)中能夠脫穎而出,這是上級對東源積極探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創新模式、生動實踐與突出成效的充分肯定和褒獎。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東源縣主要負責人表示,將珍惜榮譽、再接再厲, 繼續強化鄉風文明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全域實施“五美”專項行動,力爭今年新增省級以上文明鎮(村)2個以上,確保年底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0%以上,所有村都達到干凈整潔村以上標準,新增美麗宜居村18個、特色精品村4個,讓農村更和美,村莊顏值更靚。
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打掃得干干凈凈,大大小小的庭院收拾得整整齊齊,形狀各異的“小菜園”“小花園”點綴其間,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東源縣順天鎮金史村在開展“清潔家庭”“最美家庭”“美麗庭院”評比活動的引領下,講衛生講文明觀念猶如春風一般吹進了村民的心里,極大激發了村民參與村莊清潔行動的內生動力,實現從“路邊看”到“路中干”,“不關事”到“分內事”的巨大轉變。
金史村環境衛生和村民觀念的大變化,是東源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村莊清潔新路徑與新模式的實踐和案例。
頂層設計 構建全域統籌推進工作格局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民群眾身體健康,事關全面鄉村振興。東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把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作為2022年實施“鄉村振興提質增效年”行動的重要抓手,縣委書記、縣長在深入農村基層調研、廣泛聽取社會各方意見建議和集思廣益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東源縣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方案》(下稱《方案》),確立“以鄉鎮為主體,以行政村為基礎,以自然村為基本單元,先整治、后提升,以點帶面、梯次創建、連線成片、示范帶動、全域推進,建設一批又一批干凈整潔有序村莊” “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水平,提升農村“廁所革命”成果水平,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積極培養村民講衛生愛干凈好整潔的良好習慣,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六大方面”的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目標和重點任務。
目標確定后,人是決定因素。東源突出“三級書記”主抓,細化責任分工,明確責任部門和目標任務,明晰“縣領導包鎮、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責任清單,建立起縣鎮村“三級書記”抓村莊清潔行動有力機制;充分發揮政府主導、群眾主體作用,堅持黨建引領村莊清潔行動,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全縣形成了干部群眾眾志成城開展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三清一改”(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溝塘、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構建起了全縣全域統籌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的工作格局,全縣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通過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東源農村人居環境煥然一新,村莊更和美、顏值更靚,成為“記得住鄉愁”和城里人向往的地方。目前,全縣建成特色精品路線路18條、美麗宜居村146個、特色精品村10個;成功打造“四小園”示范鎮1個、“四小園”9555個,287個村(社區)全部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東源也因村莊干凈整潔成績突出連續三年代表我市參賽省“鄉村振興大擂臺”。
完善機制 推動干凈整潔常態化制度化
行走在船塘鎮小水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打掃得干凈整潔,阡陌縱橫的村道兩旁幾乎看不到垃圾,小公園綠樹成蔭、各色花兒爭相怒放,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
作為東源最早實行上門收集垃圾制度的村,小水村是遠近聞名的干凈整潔村、生態文明村,目前村里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環境衛生工作制度,愛護環境衛生觀念已深入人心。目前,小水村共有保潔員5名,每日定時上門收集垃圾,并對全村公共區域進行保潔清掃,確保垃圾不落地,人居環境干凈整潔。
東源是廣東省地域面積第二大縣,由于缺乏科學規劃和有效管理等種種原因,導致農村人居環境的底子較薄、基礎較差、歷史欠賬較多,群眾思想觀念有待轉變,長效管理機制仍不夠健全。
健全完善長效管護機制,是實現村莊干凈整潔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保障。東源堅持突出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方案》明確提出,開展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目標就是要長期保持村(居)干凈整潔有序并使其常態化、制度化,有專人管理、有經費保障、有長效機制、有激勵考核、有監督問責,為鄉村振興美麗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建設夯實基礎。為此,東源建立村莊清潔督查督辦機制和考核機制,把干凈整潔納入縣鄉村振興年度考核工作和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成立工作督戰隊,采取日常督導、集中檢查、隨機暗訪等方式,對全縣村莊清潔行動開展情況進行常態化、拉網式巡查,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確保“一時清”變成“一直清”。各鄉鎮均制定出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村莊干凈整潔實現常態化、制度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源通過創新探索、完善機制、加大投入,強力整治村莊臟亂差現象,成功打造出了以“六個一”(即有一支相對穩定的環衛保潔隊伍、一批布局合理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及衛生保潔長效管理機制、一套較為成熟的垃圾處理技術、一套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案和機制和一套嚴格的考核辦法)為架構的村莊清潔“東源樣本”,全縣村莊清潔行動成效明顯、成果得到持續鞏固提升。目前,全縣基本實現了鄉鎮村莊保潔覆蓋面達100%,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累計清拆危舊泥磚房3.01萬棟310多萬平方米。
轉變觀念 激發群眾主動參與“內生動力”
順天鎮金史村村民朱暢欽家的大門上掛著3塊牌子,分別是“清潔家庭”“最美家庭”“美麗庭院”,這是朱暢欽家2022年第一季度參加村里舉辦的系列評比活動獲得的榮譽。
金史村在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中,創新實踐,組織開展“清潔家庭”“最美家庭”“美麗庭院”等系列評比活動,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參與,進而帶動更多群眾參加,助力推進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全面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質量,打造干凈舒適的居家環境。據介紹,首次被評選為“清潔家庭”的家庭可獲取價值200元的生活用品大禮包,并可進行家庭積分,積分可以用于兌換生活用品。
金史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朱日彬介紹,現在村民參與“清潔家庭”“最美家庭”“美麗庭院”等評比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家家門前庭院打掃得干凈整潔,很多村民門前閑置的荒地都變成了“小花園”。
群眾是農村衛生環境整治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參與主體是廣大群眾。東源堅持以群眾為主體,建立了一系列的激勵工作機制,增強廣大群眾主人翁意識和講衛生愛護環境意識,激發廣大群眾參與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的內生動力和主觀能動性,著力解決村(居)環境“臟亂差”問題,實現村(居)內垃圾不亂丟亂放、污水不亂排亂倒,糞污無暴露,雜物堆放整齊,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文明村規民約普遍形成,村民干凈衛生文明意識普遍提高,不斷推動農村環境衛生治理提質增效。一是建立鄉風文明引導機制,加大村莊清潔行動的宣傳力度,引導廣大群眾改變不良衛生習慣,激發群眾愛護環境的內生動力。二是建立村莊清潔激勵獎補機制,開展季度“金掃帚村”評比及年終考核農村垃圾經費獎補活動,安排專項資金對考核優秀的鎮、村給予獎補。三是建立村莊清潔善治機制,組織開展“精品庭院”“清潔家庭”“最美家庭”等系列創建活動,以點帶面推行衛生保潔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機制,充分激發村民自覺共建共治共享的熱情。
如今的東源鄉村,得益于開展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實現了“村村皆美、美美與共”,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黃小媚 李平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