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推動綠美東源生態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東源樣板
■廣東東江國家濕地公園
■廣東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
■義合鎮下屯村義務植樹點植樹現場。2月13日,東源與省、市同步開展2023年全省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義務植樹活動。 通訊員 陳劍云 攝
■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白鷺與牛群和諧共處。2017年9月,東源被環境保護部命名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成為廣東省第一個、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通訊員 趙春風 攝
■廣東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的椎樹花海
核心提示
晴空群鷺排云上,便引詩情到東源。如今,在東江的東源段流域和萬綠湖庫區,處處可見白鷺的身影。據東源縣林業部門介紹,白鷺有“環保鳥”之美譽,對生活環境非常挑剔。
成群的白鷺前來東源“安營扎寨”,是東源鐵腕保護生態環境,奮力推動綠美東源生態建設,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和提升的成效體現與生動寫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建設必須久久為功。接下來,東源將按照綠美廣東和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的部署要求,錨定目標任務,聚焦重點工作,突出示范先行,實施“六大提升行動”,打造“三大示范點”,致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東源樣板”,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展現東源擔當、貢獻東源力量。
全縣擁有6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
成效
東源位于廣東省東北部、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東江中上游,下轄21個鄉鎮,區域總面積601.35萬公頃,自然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資源稟賦好,生態優勢明顯。
綠水青山是東源的最大優勢、財富與品牌,保護好綠水青山也成為東源重大的政治任務與歷史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東源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打造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打好“碧水藍天凈土”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雙促進”目標,為推進綠美東源生態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優質的生態支撐與保障。
經過不懈努力,綠美東源生態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新豐江水庫和東江干流水質長期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Ⅱ類標準內;全縣森林資源面積達423.7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48%,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示范鎮3個、省級生態示范村5個,市級生態示范村146個,省、市綠色學校19個;有各類自然保護地14個、總面積14.52萬公頃,擁有4個國家級、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東源康禾省級自然保護區與廣東河源新港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的縣。
行動
萬名干部群眾一天植樹2.37萬株
南國春來早,植綠正當時。2月13日,東源與省、市同步開展2023年全省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義務植樹活動,設置縣、鄉鎮、村三級義務植樹點259個,組織干部群眾1.24萬人共同植樹2.37萬株,在全縣上下營造了全民愛綠植綠護綠的良好氛圍,拉開了綠美東源生態建設行動序幕。
生態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綠美東源生態建設大有作為。東源按照省、市的部署,搶抓機遇,主動有為,迅速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的縣域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設立綠美東源生態建設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縣林業局)。縣委書記、縣長多次率隊到義合、康禾、萬綠湖等綠美東源生態建設示范點進行實地調研,先后召開6次專題會議研究推進綠美東源生態建設,在深入調研和集思廣益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中共東源縣委關于貫徹〈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明確綠美東源生態建設目標任務、措施和責任要求,繪就綠美東源生態建設藍圖。
目標
爭創縣級國家森林城市
東源對標省、市目標任務,堅持統籌謀劃、科學布局,明確綠美東源生態建設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進。
——近期目標(到2023年底):重點推動東深供水新豐江水源涵養(東源)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落地,優先提升“一湖兩江三路四園”(“一湖”指萬綠湖,“兩江”指新豐江流域、東江流域,“三路”指國道、高速公路、鐵路沿線,“四園”指廣東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廣東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廣東東江國家濕地公園)森林質量,在高速公路、國道、鐵路等沿線1公里可視范圍實施高質量水源林造林0.25萬畝、森林撫育2萬畝,積極申報中央撫育森林項目8萬畝及大徑材培育6500畝,完成林分優化3萬畝、森林撫育5.37萬畝、桉樹林改造5.26萬畝以上。
——中期目標(到2027年底):針對庫內庫外實際,精準施策,對新豐江水庫、萬綠湖周邊,實施重點區域林相改造工作,重點打造牛肚柑橘場綠美景觀示范提升項目、桂山至新回龍鎮沿線綠美生態景觀帶、綠美旅游航線景觀林相質量提升工程;對于庫外部分,重點實施廣東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林分優化項目、康黃旅游大道林相提升項目和黃龍巖景區周邊林相改造項目。全縣完成林分優化36.2萬畝,森林撫育29.65萬畝,完成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2處,創建1個森林城鎮、4個森林鄉村、2個綠美古樹鄉村、2個綠美紅色鄉村,爭創縣級國家森林城市。
——遠期目標(到2035年底):推動森林結構更加優化,森林單位面積蓄積量大幅度提高,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增強,完成林分優化63萬畝,森林撫育86.8萬畝,進一步拓展綠美生態建設,推動儲備林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東源樣板”。
打造“三大示范點” 實施“六大提升行動”
措施
為實現上述綠美東源生態建設目標任務,東源將聚焦重點工作,堅持示范先行,實施“六大提升行動”,打造“三大示范點”,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效益,奮力推動綠美東源生態建設各項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措施一
堅持示范先行 輻射帶動發展
東源將增強系統思維觀念,把綠美東源生態建設與鄉村振興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堅持示范先行、示范帶動,依托全縣現有4個國家級公園、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豐富的鄉村紅色資源、文化資源、古樹資源等優勢,謀劃高標準規劃、高質量打造3個綠美生態建設示范點(即打造東源縣義合綠美生態建設綜合型示范點、東源縣廣東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綜合型示范點和東源縣萬綠湖—九里湖森林公園綜合型示范點),發揮典型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賦能。
措施二
聚焦重點工作持續推動落實
東源將實施“六大提升行動”(即實施森林質量精準、綠美保護地、古樹名木保護、城鄉一體綠美、綠色通道品質和愛綠植綠護綠提升行動),根據區域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制定各項具體建設任務,以林分優化、林相改善為發力點和落腳點,嚴格森林資源管護,加強森林災害防控,統籌點、線、面全域推進綠化美化提質增效。以河源爭創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積極推進創建縣級國家森林城市,推進林業增綠增效工程,提高森林質量和效益。
措施三
堅持市場化思維 提高綜合效益
東源將轉變思維觀念,重視經濟效益,以產業的邏輯、市場的思維謀劃推動綠美東源行動,努力推動投入與產出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引入社會資本,發展國家儲備林和油茶、林下經濟及森林旅游康養等產業,推進以萬綠湖、康禾為核心的自然教育基地建設,創建和培育2—3個價值超10億元的東源區域品牌,全力提高綠美東源建設的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新碳匯價值實現機制,探索林業碳匯交易,加大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和儲備力度。
措施四
全面推行林長制 提升工作質效
東源將推深做實林長制,優化“林長+檢察長”等協作機制,完善“一長兩員”森林資源源頭管護機制,形成森林資源保護強大合力,提升林長制工作質效。全面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強化森林督查常態化管理,持續抓好森林防滅火工作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升綠美東源森林保護水平。全力推進“感知林業”數字化監管平臺、“東源智庫”人才科技集聚平臺建設,爭取籌建林科所,引進專業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劉泱 李平 ■攝影(署名除外):本報記者 黃贊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