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雙江鎮做活“山水文章” 描繪“和美”畫卷
全域旅游織就鄉村振興好風景
■東源縣雙江鎮生態葡萄園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小小“狀元瓜”已成為東源縣雙江鎮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經過實施“萬綠藍”移民風貌特色小鎮項目(一期)和街鎮道路升級、穿衣戴帽、美化亮化工程建設,東源縣雙江圩鎮面貌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雙江鎮下林村萬綠源佳米酒廠,釀酒師傅黃火源采用傳統蒸餾方式釀造“萬綠源佳”牌米酒。
■東源縣雙江鎮半月湖目前已完成綠道鋪設、安全護欄建設和周邊景觀樹種植等,形成了一個集觀光、休閑、健身、研學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
核心提示
盛夏開啟,萬物豐茂。各種瓜果爭相成熟,行走在雙江鎮的各個村寨,沿途隨處可見售賣時令水果的村民,這條水果富民之路越走越寬。粵贛古驛道、梨花屋舍民宿、“萬綠藍”移民風貌小鎮等成為了鄉村游的熱門地。一直以來,東源縣雙江鎮堅持踐行“兩山”理論,從被動“輸血”到主動“造血”,通過盤活各類資源要素,走上了青山綠水發展的快車道。
當前,廣東全面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新戰場和新賽道。雙江鎮為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將緊扣“六類鎮”建設要求和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目標,在鄉村旅游、產業提升、“一村一品”等方面持續發力,各式資源厚積薄發,綜合實力和發展后勁持續提升,吹響了全域旅游的新時代號角,昂首奔向鄉村振興之路。
全域美麗 山水間溢出商機
半月湖面上,波光粼粼,“彩虹”古道相映成趣;青山綠水間,鷺鳥翩飛,田園村居錯落有致……盛夏時節,雙江鎮鋪開一幅美不勝收的鄉村畫卷,吸引眾多游客慕名前來。
雙江鎮文化積淀深厚,人文資源豐富,有南越王“趙佗故城”古跡;有馬腰寨瀑布、橋頭圩橋以及市級保護文物客家古屋等人文古跡。雙江鎮深入實施鄉村振興與“百千萬工程”戰略,在因地制宜推進農業多樣化、效益化的基礎上,以產業融合化為目標,優化提升鄉村休閑旅游產業,促進“人文資源”向“美麗經濟”轉化。
好的基礎設施,是鄉村提升顏值、吸引游客的重要承載。雙江鎮以美麗圩鎮創建為契機,大力實施圩鎮外立面改造、三線整治、道路提升、市場改造、亮化美化等工程,全面提升圩鎮人居環境和整體風貌,補齊圩鎮基礎設施短板,實現了鎮村同建同治同美的目標。
“我們還通過建立‘庭院美化評比’‘大手拉小手’‘衛生日’等長效機制,引導村民愛護家園。”雙江鎮相關負責人說,除此之外,雙江鎮還堅持“鄉土化、特色化、品質化”原則,將顏色新穎、內涵豐富的“萬綠藍”元素融入其中,對圩鎮122棟居民建筑實施“灰帽白衣藍絲帶”外立面改造整治,營造了休閑游樂的“養生谷”環境,助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南粵古驛道精品特色小鎮。
美麗鄉村是最好的“引流器”,群山環抱、郁郁蔥蔥的雙江鎮吸引了市內外游客前來游山玩水,盡享鄉村慢生活。今年五一和端午假期,作為“嶺南十大精品民宿”、廣東省鄉村休閑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的梨花屋舍分外火爆。據介紹,梨花屋舍除了客房,還配有餐廳、多功能會議室、戶外燒烤、各類球場、泳池、小竹排、親子樂園等設施。“粵贛古驛道入口就在我們民宿的果園中,徒步可達‘趙佗故城’遺址。”梨花屋舍民宿主黃小成說,梨花屋舍深受游客喜愛,假日期間日營業額均在萬元以上。
如何推動全域旅游,打開雙江知名度?雙江鎮著力制定旅游路線,或探秘鄉野、或體驗農耕、或休閑康養,讓游客在不同村落體驗不同風情。目前,“晴耕雨讀”研學基地和萬綠村休閑度假區民宿建設正在大力推進。
“我們正在探索‘鄉旅創客’模式,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村民參與鄉村旅游,共同致富。”雙江鎮相關負責人說,雙江鎮將聚力打造民居民宿集聚村、老年養生旅游示范基地、果蔬采摘休閑旅游基地等,為雙江鄉村旅游產業注入新活力。
果香四溢 田園間集聚后勁
雙江“狀元瓜”、藍莓、西施柚、葡萄、沃柑……提起雙江的水果,讓人垂涎欲滴。在農產品的控產提質以及土地資源的集中利用經營上,雙江鎮作出了積極探索。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雙江人的思維不斷被激活,如何將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完美銜接,是如今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樂意思索和實踐的事情。
農民的根是土地,是農產品,而作為雙江第一大特色的“狀元瓜”是助力鄉村振興與“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不得不提的未來。小小“狀元瓜”已成為雙江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全鎮西瓜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價格從種植初期2元/公斤上升到現在6元/公斤,西瓜收益讓村民嘗到實實在在的甜頭,預計年產值超過3000萬元。
新田村可以說是雙江西瓜的品牌村,自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村里不再滿足于西瓜種植,想把“狀元瓜”這張金名片做得更亮,“蛋糕”做得更大。1月6日,雙江鎮成立全市首個鄉鎮瓜果行業協會,積極邀請中國科學院燈塔盆地院長工作站、廣東農科院作物所等農業專家到雙江鎮調研,考察了解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通過良種播育、機械化作業等方式更好地引導瓜農種好瓜。
據雙江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雙江西瓜正在申請國家地理標志。申請成功后,雙江鎮將依托雙江西瓜和“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品牌,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通過土地流轉、讓農戶參與西瓜種植等,促進雙江西瓜產業發展,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雙江‘狀元瓜’正在擁抱互聯網,發展西瓜采摘游。”雙江鎮瓜果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毅說,將雙江的瓜果產業與美麗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大有可為,希望能充分利用現有的瓜果資源,謀劃建設“萬綠果鄉”田園綜合體。
沿雙江鎮的鄉間小道游玩,既可摘瓜果,又可賞美景。接下來,雙江鎮將力爭將特色水果規模擴展達萬畝,推進標準化科學化建設力度,引進水果深加工產業,創造水果產業附加值。可見,一場田園間的產業革命正在雙江這片土地上演,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向實質性方向不斷邁進。
對接發展 鄉村間釋放活力
走進雙江鎮下林村萬綠源佳米酒廠,濃郁的酒香在空氣中彌漫,可見釀酒師傅黃火源正忙碌地泡米、蒸米、準備酒曲……“我們是純手工釀酒,一個月可生產1000公斤米酒,月營業額接近3萬元。”黃火源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釀酒,為了能將“下林米酒”的工藝傳承下去,他的兒子黃少佳也返鄉釀酒。
“傳承下林米酒的制作工藝是我的責任,但如何讓它煥發生機則是我要思考的問題。”黃少佳說,目前,他家生產的米酒通過微商、鄉村旅游實體店、自售等多種形式銷往珠三角地區。接下來,他希望能打響“萬綠源佳”米酒這個品牌,打開更大的市場。
優質的農產品不僅可以在鄉村旅游實體平臺進行銷售,還能搭上電商營銷的順風車。“雙江味道”與網絡、市場結緣,還要從2017年的首屆狀元西瓜節暨河源郵政農村電商水果節說起。活動當天,不少市內外游客慕名前來,雙江鎮賺足了人氣,“雙江味道”一炮而紅。雙江鎮“聯姻”電商平臺,簽約郵樂小店,啟動郵樂購電商,借助“互聯網+”推介優質農副產品,打響農業品牌,開啟了“農業+”產業融合的新探索,從此讓雙江的西瓜、葡萄、西施柚、下林米酒這些優質農產品搭乘電商“快車”走出大山。
串聯村民的土特產資源、用活活動和文案策劃、利用“電商下鄉”的“最后一公里”……雙江鎮成功鏈接起人們對美食的感受和體驗,打開了村民致富的大門。“走一二三產業融合之路不再是夢想,成了實實在在的實踐。”雙江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深入開發生態農業旅游資源,不斷提高雙江鎮“農業+旅游”的綜合效益,打造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此刻,我們仿佛已經觸摸到雙江鄉村的未來。這里,山水田園、瓜果蔬菜、人文古跡、創意民宿等元素,無一不在融合對接中集聚力量,農村和農業將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鄉村旅游帶來的延伸產業鏈效益。
記者手記
水果“出圈”村民致富
興起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發展。站在雙江鎮新田村的西瓜種植基地,放眼望去,翠綠的瓜蔓爬滿地壟,一個個渾圓飽滿的西瓜靜臥其中。據了解,今年雙江鎮的西瓜種植超3000畝,年產值超3000萬元,可以說,“萬綠果鄉”實實在在帶動了村民增收。
如何讓水果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讓村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要以鄉村振興戰略與實施“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圍繞立體高效的目標,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力抓好山地農業發展,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開展“走出去”招商引資戰略,讓山地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相信未來,雙江鎮定能持續結合各村資源稟賦,因地制宜著力發展精品水果產業,不斷推進產業種植以點帶面,創新利益聯結機制,賦能鄉村振興。
■策劃:張松新 ■稿件統籌:李成東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曾敏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朱大珊 彭冰
■攝影(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楊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