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曾田鎮持續深挖自身資源,做大做強茶產業
“茶旅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位于曾田鎮的上仙湖茶園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
核心提示
近日,東源縣曾田鎮上仙湖茶園內,滿山楓林盡染,茶園內五顏六色的楓樹林,將冬日點綴得姹紫嫣紅,引得游客紛至沓來。
以茶興業,因茶興業,“小葉子”做出“大文章”。近年來,曾田鎮堅持打生態牌、走綠色路,大力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茶產業融合發展,努力走出一條茶文旅深融合、興產業富百姓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做強“一產” 茶葉變“金葉”
“明年大約能采摘春茶2000公斤,全年可產茶超5000公斤?!睎|源縣上仙湖茶園技術人員李建斌說,公司銷售一般會采用直銷或者批發的形式,線上、線下銷售都有,主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
東源縣上仙湖茶園以純天然、原生態為出發點,不使用農藥、化肥,不打除草劑,依據“高山云霧出好茶”的自然規律,以天然健康有機的理念,在仙湖山脈打造綠色生產基地。東源縣上仙湖茶園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解決了當地及周邊農民的就業問題。
李建斌表示,茶園高峰期用工50人,平時茶園修剪、除草等工作都是聘請當地村民來完成,每天工資130元,還包接送。
與上仙湖茶園隔山而望的河源市天仙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曾田鎮建有茶葉基地1000多畝。該項目累計投資已超5000萬元,主要用于標準化茶葉生產基地建設,已打造成為一家質量可靠、品牌營銷突出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化企業。目前,該公司經營的茶葉產品包括“圣仙湖”牌綠茶、萬綠紅茶,靈芝產品有靈芝茶、靈芝孢子粉等。
科技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源動力。近年來,河源市天仙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在栽培技術創新、產品深加工和技術推廣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為研發靈芝茶項目和深加工等提供了技術支撐。
去年,東源縣上仙湖茶業開發有限公司、河源市天仙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均被認定為第四批廣東生態茶園。
背靠天時地利人和,好茶水到渠成。獨特自然優勢不僅給農業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創業機會。
曾田鎮玉湖村的獨山領山高地肥,是種植綠茶的好地方。村民包輝城承包了30畝的山地,建起了玉湖村茶場。每年采茶高峰期,包輝城都會帶著村里的10多戶村民上山采茶。包輝城表示,茶場一年可采茶四五季,根據不同的茶青炒制不同的產品,薄利多銷,也不愁銷路?!按寮w參股50萬元,每年也有4萬元收益,茶產業市場前景廣闊?!卑x城說,未來希望能將茶場打造成村級特色產業,讓更多人喝到玉湖村的茶。
曾田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力推動上仙湖、天仙湖等茶葉品牌擴容提質提效,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延伸茶葉產業鏈,提升土地附加值,推動全鎮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串珠成鏈 茶園變“景區”
每年11月,上仙湖茶園內的楓樹葉就會紅遍山野,吸引眾多驢友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拍照“打卡”。沿著山路向上往仙湖茶園走,一路上可以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車輛。“每年到這個時候,路兩旁都會停滿車,茶園內保留有楓樹1000多株?!崩罱ū笳f。
冬季賞楓葉是曾田鎮獨有的景觀,這里的楓樹基本都種植于20世紀50年代。隨著國家封山育林政策的實施,曾田鎮上坑林場的生物多樣性增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也得到增強,自然生長的楓樹在生態林里茁壯成長,如今樹高十幾米。近年來,曾田鎮積極引導當地林農種植云霧山茶,在林地間伐改種山茶的過程中,當地茶農發現茶園林地內有眾多楓樹,便將楓樹林保留下來,在楓樹林下大力發展種植綠茶,于是便有了這片楓林茶園。
游客劉先生表示,這是他第二年來看楓葉了,還是很好看,這里的空氣也好,居住這里的民宿也舒服。
吃玩一體,紅綠鄉間的美麗風景也帶動了當地的民宿和美食行業發展。在缺牙山休閑民宿攝影創作基地,優質的住宿環境和豐富的客家美食得到了廣大游客的喜愛?;刎撠熑死钕葟姳硎?,每年這個時節客房都是爆滿的,需要提前一個月訂房才行。
“鎮里通過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因地制宜發展了枇杷、水晶梨、檸檬等特色種植產業,打造集‘旅游+觀光+體驗’于一體的農旅產業,匯聚高質量發展動能?!痹镦傁嚓P負責人說。
目前,曾田鎮利用周邊建設用地,進行招商引資,打造新東村楓樹林網紅打卡點,吸引糧食倉儲加工、餐飲、住宿、研學、旅游等企業入駐,并因地制宜打造蒲田村“缺牙山”網紅打卡風景區和玉湖村“五指山”花海景觀,將當地特色文旅資源“串珠成鏈”,形成精品旅游線路,繪就農文旅融合新圖景。
■組稿:本報記者 王亞嬌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蘇道華 葉素培 彭冰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稿件統籌:李成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