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聚焦東源“推進典型縣建設、當好河源綠色崛起主力軍”系列報道

星光不問趕路人 回望大地綠正濃

——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的東源實踐

2024-09-13 09:31:56 來源:河源日報

3b7482a0c083ec275528bfc75858569f_hyrbs0913004_001_01_s.jpg

■“百千萬工程”光伏長廊項目先行工程——觀塘村光伏長廊項目日前正式亮燈發電,光伏板下“綠色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本報記者 楊堅 攝

d174c09607cedb4106f56f36adf5d63a_hyrbs0913004_001_02_s.jpg

■8月28日,東源東瑞(船塘)現代農業綜合體項目二期項目(黃沙基地)正式投產,項目采用先進的“6920樓房養殖模式”,讓“二師兄”住進了高樓。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4617cc2c28bb3f09867e637b6b676ff6_hyrbs0913004_001_03_s.jpg

■2月21日,“華豐金灣杯”2024河美共贏籃球聯賽開幕式在東源上莞鎮新輪村拉開帷幕,賽事吸引了十里八鄉群眾趕來觀看。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3d228a3f5ec6bf718c1971e6f291b6f1_hyrbs0913004_001_04_s.jpg

■東源縣清平中學今年秋季建成開學。據悉,學校總投資5900萬元,提供優質學位1800個,是該縣推進“面對面”解決“上好學”問題的重要舉措。本報記者 楊堅 攝

6ba43e34ca01ff960c1a626dd3610271_hyrbs0913004_001_05_s.jpg

■2023年萬綠湖開漁活動盛況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東源引進羅錫文院士團隊,在柳城鎮下壩成功建立河源首個無人智慧農場——萬綠智慧農場,完成耕、種、管、收的全過程無人機械化操作。本報記者 鄧宇權 攝

“百千萬工程”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2023年以來,東源深入學習貫徹省委“1310”具體部署及市委“138”具體安排,堅持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圍繞“黨建引導、改革賦能、科技創新、生態優先、產業融合”的工作思路,緊扣縣域這個戰略支點,以推動強縣促鎮帶村為重要抓手,堅持分類指導、差異化發展,引導鎮村走特色發展與錯位發展之路,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匯聚起建設強富綠美新縣域、當好河源綠色崛起主力軍的磅礴力量,有序有力有效推進“百千萬工程”,亮點紛呈、富有成色,成績可圈可點。

榮耀是奮斗的結晶,更是對成績的褒獎與肯定。2023年,東源成功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獲2023年省實施“百千萬工程”考核進位類縣市優秀等次;順天鎮及15個村也順利入選首批典型鎮村名單。在此基礎上,東源先后入選省首批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全國第二批創新型縣(市)建設、探索“山上”換“山下”林耕布局優化試點、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名單。

黨建引領

大樹頭下“拉家常、解民憂、增福祉”

9月3日上午,順天鎮大坪村古樹公園椎樹下,東源縣委黨校“微宣講”小分隊的2名青年教師正在向30多名黨員干部群眾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結合省“百千萬工程”典型縣建設等中心工作,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把全會精神講準講好,引發了強烈共鳴。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近年來,積極打造“大樹頭下+”黨建品牌和“大樹頭議事”基層治理“東源品牌”,將開展“大樹頭下‘微宣講’”活動作為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縣、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的重點工作,是東源黨建引領“百千萬工程”高效推進的一大創新舉措與生動實踐。

東源古樹名木資源豐富,每個鄉鎮都有古樹登記在冊,目前收錄在《廣東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的古樹共計787株。“大樹頭”,承載著鄉愁記憶,匯聚著家長里短,更是村民和睦相處的美好見證。

如何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匯聚起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百千萬工程”建設的智慧與力量,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東源落地生根?東源縣委按照新時代黨建工作的要求,審時度勢,創新路徑,結合“村村有大樹、樹下顯民生”的特點,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等內容,移步到承載著鄉愁與鄉情的“大樹頭下”,推行“大樹頭下+”模式,在“大樹頭下”以拉家常方式宣講黨的方針、政策與路線,進行議事、調解和接訪,傾聽群眾呼聲與訴求,為群眾排憂解難。

據統計,自今年3月進一步建立完善“大樹頭”議事工作機制以來,東源各級領導干部到有關鄉鎮的“大樹頭”下與群眾代表喝茶議事23次,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問題72件,化解信訪積案80宗,更加拉近了干部與群眾的距離,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百千萬工程”的實施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為此,東源切實加強黨對“百千萬工程”的領導,搭建起“四梁八柱”的“1+1+12”(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總指揮,縣長任執行總指揮兼指揮辦主任的“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全縣抽調精干力量組建成立12個工作專班)指揮體系和清單化、常態化工作落實機制(系統梳理省、市 、縣重點任務近400項,構建“縣領導抓總、指揮辦協助、鄉鎮部門主戰”的解題機制,上下聯動、集成高效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并嚴格執行指揮部領導帶班機制),始終把民生工作列為長期的系統工程,以抓工程的方式抓民生項目建設,聚焦教育、醫療、就業等重點民生領域,不斷促進民生領域供給服務精準化、精細化、精品化,努力把百姓的關鍵小事辦成暖心大事,讓民生事業更有成色、更有實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滿意度。

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通基層工作落實“最后一公里”,是提高基層工作執行力的關鍵一環。東源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在健全完善基層黨建重點任務落實的調度、查訪與研判機制和優化干部“直聯”制度的基礎上,持續抓好“頭雁”“歸雁”“雛雁”工程,將一批年輕優秀、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有使命擔當的黨員干部、鄉村創業者或大學畢業生充實到村(社區)黨組織隊伍中,甚至提拔為村(社區)領頭人,極大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與戰斗力,有力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三美(綠美、富美、和美)”鄉村建設富有成效。

改革賦能

要素激活“機制新、地釋能、心有懷”

當下屯村的格桑花海招引來咖啡品牌,當南園古村不斷煥發新生機準備引進新業態,當文旅公司接手仙坑村的全域景區化運營,當地一批農戶也跟著開起了民宿、酒館、咖啡廳,嘗到了農文旅融合發展帶來的甜頭。

鄉村農文旅產業之所以能夠融合發展,推進土地改革是關鍵。

東源以推進“百千萬工程”為契機,以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目標,扎實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規劃引導土地有序流轉,最大限度讓土地釋放出新動能。

“我們通過出臺流轉獎補實施方案,招引四川德康等一批大型農業企業到東源投資集中連片開發,以資金投入推動土地流轉”,東源縣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采取經營主體租賃、委托村集體統一流轉等多種形式,建成一批效益高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以產業規劃引導土地流轉。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2023年11月,東源在順天鎮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正式全面啟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并全面鋪開縣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調研。經過努力,《東源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方案》(下稱《方案》)于今年9月上旬通過省自然資源廳審查批復并同意實施,標志著東源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從“點上開花”進入到“全面開花”。

根據《方案》,東源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將對照“良田連片、村莊集中、產業集聚、生態優美”愿景,錨定縣域內土地要素優化配置,新增耕地面積不低于9000畝,騰退建設用地不低于5000畝,低效用地提質改造不低于3.5平方公里,新建村級規模化產業園不低于3.5平方公里,努力打造一批集中連片良田、建設一片產業集聚平臺和品質集中村居、營造一方客鄉優美生態。

東源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中,堅持從實際出發,圍繞綠色崛起的建設用地要素保障,在縣域層面探索建立要素交易機制,引導全縣要素優化配置,更加有效地盤活土地資源要素,為“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改革是東源加快發展步伐的法寶,東源也始終把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一招”,一體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改革,以高質量的改革成果,賦能高水平建設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品質東源。

工業園區到底需要怎樣的營商環境,才能讓更多的企業擇善而棲?東源一直在努力探索。

東源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致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為此,東源實行豁免管理和告知承諾制審批,報告表從法定審批時間30個工作日大幅縮短為1個工作日;精簡出口退稅涉稅資料報送、簡化退稅辦理流程,將正常出口退稅的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持續擴大免證辦材料清單,已梳理出788項免證辦清單……

東源不僅讓企業辦事越來越便捷,而且服務水平也越來越優質。東源推行“首席服務員”和“縣領導聯系服務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等制度,為企業提供“一對一、上門辦、全過程、零距離”的優質服務,“店小二”般的服務得到了企業的點贊與好評。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與提升,讓在東源投資的企業更加充滿信心與決心。深圳市朗沃時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同山表示,企業自入駐東源以來,一直得到東源政策支持、設施配套和企業服務等全方位賦能,對長期投資東源充滿信心和豪情。為此,他今年再次選擇與東源簽約投資建設朗沃時代儲能設備項目。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全面深化改革永遠在路上。“百千萬工程”已描繪出“全域共富、城鄉和美”的新畫卷,銳意改革的東源將從村莊環境建設出發,繼續推進產業培育、公共服務完善、鄉風文明建設、數字化改革等,讓廣大群眾共享到更多改革成果。

科技創新

智能經濟“田無人、廠聞聲、豬上樓”

今年7月20日,由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辦的工廠化農業與農機專項“無人農場服務鄉村振興”現場會在東源舉行。在現場作業演示會環節,來自全國各地100多名農業科技等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走進柳城鎮下壩村,走進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團隊科技支撐創辦的河源首個無人農場——萬綠智慧農場,現場觀摩無人駕駛旋耕機、無人拋秧機、無人直播機等“黑科技”,完成耕、種、管、收的全過程無人機械化操作。

據悉,萬綠智慧農場的奧秘,在于使用一批依靠北斗衛星實行無人駕駛的大型農機,還能通過云管控平臺掌握農田所需的酸堿度、降雨量、溫度、風速等情況,做到“智慧種田”,實現“無人農機下田、農民洗腳上田”。

未來,農業新質生產力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也必然走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的路子,而無人農場正是其發展方向。東源以前瞻性與戰略性的眼光搶先發展智慧農業、工業,將“高科技”和“新技術”應用在農業與工業的方方面面:“二師兄”住上了樓房、加州鱸魚在藍色水桶里茁壯成長,工廠智能車間“只聞聲不見人……”科技創新引燃新質生產力迸發、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3月,銘鐳激光智能裝備(河源)有限公司被列入全省激光與增材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重點支持企業。7月,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被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列入2024年廣東省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是河源兩家上榜企業之一。河源富馬硬質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硬質合金材料市場價值達到7萬元每千克,實現了精密刀具智能制造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產品成功應用在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成為廣東規模最大的硬質合金生產商……在東源,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不在少數。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在全球化浪潮和國內統一大市場的產業生態中,縣域經濟,特別是制造業,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科技創新,在于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基于此,東源以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為契機,搶抓“雙百行動”機遇,立足生態優勢,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引領行動”“現代產業創新發展行動”“科技創新主體培育行動”等八大任務,堅持“三聚焦(科技人才需求、創新平臺與支撐產業)”,做好“引(人才引進)、育(孵化培育)、融(促‘政產學研用’融合發力)”三篇文章,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奮力打造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東源樣板”和更高水平縣域發展的廣東典范。

通過采取系列措施推動科技創新,東源新型工業實現“四個明顯提升(核心競爭力、產品質效、生產效能與市場份額得到明顯提升)”。東源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縣新增規上企業19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家,29家企業完成技改(總投資7.6億元);工業投資完成55.5億元、增長20.7%;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實現年產值14.8億元;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集群規模和業態能級穩步提升,年產值分別達91億元、14.8億元、6.4億元。

東源通過實施全域科技創新,全縣創新主體不斷壯大、創新人才不斷聚集、創新體制不斷完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生態不斷優化,有效激發和培育創新動能,助推“百千萬工程”實現平穩起步、提質增效。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山更綠、水更清、人更富”

“出船捕魚咯!”7月1日,東源正式進入開漁期。停泊在萬綠湖碼頭的數十艘漁船揚帆起航,破浪而行,滿載而歸。這是每年萬綠湖開漁時的熱鬧場景。

豐富的湖鮮成為了新港鎮漁民的收入來源。“7月1日我們漁民就出船捕魚了,這3天我已經收了1萬多公斤魚,收到的魚不僅供應本地餐館,還銷往珠三角等地。”新港鎮漁民羅偉春興高采烈說。

萬綠湖的青山綠水養出了一湖鮮美的有機魚,也帶動了縣域旅游產業發展。除了以漁謀生,人們有了更多的增收致富選擇:有的開起了漁莊,用美味的湖魚招待八方來客;有的當起了游船、快艇駕駛員,滿載游客馳騁于湖上;有的依水小筑,打造詩意民宿……

新港鎮充分發揮臨近萬綠湖這一天然優勢,將湖鮮美食做到極致,成功打造出了一條經營面積達2萬平方米,可容納1萬人同時用餐的碉樓社區粵菜美食街,街道沿線34家餐飲店特色菜品近百種,2023年美食街餐飲業營收超過3800萬元,上榜“廣東粵菜美食街”名單。

綠色一直是東源最亮麗的底色與本色,被譽為“大水缸”的新豐江水庫(萬綠湖)是粵港澳大灣區近5000萬人的重要飲用水源地,保護好一湖凈水也成了東源最大的政治任務。東源以獲評“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新起點,開啟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面對流域內的畜禽養殖、生活污染源、農業面源污染的挑戰,東源將“萬綠湖保護模式”提上日程,從首抓養殖污染入手,將流域內30%的面積劃分為禽畜禁養區,湖區及主要一二級支流劃定水產養殖禁養區,應用智能監測技術建立護水智治監察監控中心及視頻點,隨時掌握水質情況;持續開展以漁凈水、增殖放流等工作,鞏固提升萬綠湖優良水環境。

東源堅決拒絕污染工業項目落戶,不斷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建立生活垃圾三級收運處理體系,全縣鄉鎮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和保潔覆蓋率達100%。以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為契機,深入開展綠美鄉村建設,實施綠美東源生態建設“六大行動”,高質量建設三大綠美綜合型示范點,超額完成年度林分優化、新造林撫育與森林撫育任務,累計新種各類鄉土樹種31.3萬株;謀劃啟動“黨建引領齊參與·鎮靚村潔庭院美”專項行動和城鄉風貌提升攻堅行動,超10萬人次參與環境整治,正在有序有力推進“4+1”個農村集中建房示范點建設,推動全縣198個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14個村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成功打造省級“美麗庭院”典型村1個,鄉村風貌實現蝶變。

東源秉持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一步一個腳印將“山更綠、水更清、人更富”的畫卷書寫在大地上。如今,一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正在加速形成,萬綠湖水質長期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林下經濟、有機農業、全域旅游、普惠林業等綠色產業體系在綠水青山間蓬勃發展、方興未艾。

經過努力,東源終于找到了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寶藏的密碼,“綠富雙贏”已在東源結出豐碩成果。得益于全域旅游,許多群眾吃上了“旅游飯”“生態飯”,種出了“致富果(板栗、葡萄、水晶梨、西瓜等)”“金葉片(茶葉)”等綠色產品。去年10月,萬綠湖入選生態環境部“全國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今年8月30日,2024“生態河源·美麗中國”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大會“萬湖水聚萬綠湖”活動在東源成功舉辦,與會專家、嘉賓對東源在保護萬綠湖與生態建設上的成功做法以及取得的斐然成績給予了褒獎。

產業融合

農文旅體“手拉手、相吆喝、同呼應”

擼起褲腳在田里插秧、抓泥鰍或手持鐮刀收割稻谷……每逢耕作或收獲季節,這樣熱鬧的場景在康禾鎮仙坑村輪番上演。

康禾鎮依托優勢資源,推出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主題的研學游,其獨特的體驗魅力深受河源市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學生的歡迎,每年吸引了近4萬名學生前來研學。

得益于研學游,仙坑村群眾不但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而且家里出產的農副產品也供不應求。“今年6月底,公司為仙坑村57戶村民發放了33.8萬元研學工資,一年至少發放研學工資6次。”負責研學游運營的東源縣美麗鄉村康禾運營有限公司負責人如是說。在研學游的推波助瀾下,康禾鎮“生態康養勝地、全域旅游名鎮”已小有名氣,帶動了百業興旺。

仙坑村研學游的生動實踐是東源整合優勢資源,推動農文旅體“手拉手、同吆喝、相呼應”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成功案例。

而今年一場賽程持續全年的“村BA”將東源農文旅體融合發展推進到了一個嶄新階段。2月21日,河源最大規模“村BA”賽事——“華豐金灣杯”2024河美共贏籃球聯賽開幕式在東源上莞鎮新輪村拉開帷幕。球賽與民俗節慶(“吊燈節”)融合帶來的疊加效應,讓東源縣委、縣政府認識到,球賽不僅僅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是促進農文旅體融合發展,助力“百千萬工程”的助推器。

東源精心組織“村BA”,創新賽事模式。各鄉鎮結合農特產品與旅游推介、民俗節慶、非遺表演等,在最佳的時間節點舉行鄉鎮分賽區的“村BA”。

于是,場場實行“體育搭臺、文旅唱戲”,“球賽+”模式的“村BA”在各鄉鎮火熱上演,不但辦成了群眾喜聞樂見、全民參與的體育盛宴與鄉情狂歡,而且通過以“球”“引流量(邀請中央省市媒體與網絡達人參與宣傳推介東源山水生態人文物產之美)、借外力(以‘球’聯絡鄉情,用好鄉賢資源、打好鄉情牌,借助鄉賢力量助力各項公共事業建設)、促發展(將為榮譽而戰,團結協作,奮勇拼搏,爭奪冠軍的‘籃球精神’轉化為干事創業精神)”,實現“全面賽事”帶動“全民經濟”,開辟出“體育+”多元融合、促進農文旅體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賽事期間,東源為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打造的一站式“吃住娛樂游購”精品路線火爆出圈,美食、農特產品、文創產品等十分暢銷,各鄉鎮的賓館、酒樓與鄉村民宿在村BA舉辦期間出現“一房(住宿)一桌(吃飯)難求”的現象,引燃了鄉村旅游消費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東源將“村BA”打造成了宣傳推介家鄉、聚人氣旺財氣、聯絡外出鄉賢、增進群眾友誼、共享共商發展、推進社會治理的橋梁與平臺,匯聚起社會各界以“籃球精神”推進“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當好河源綠色崛起主力軍的磅礴力量。

據了解,東源通過球賽牽線引路,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力量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藍口鎮爭取到社會各界捐款24.4萬元,在“村BA”決賽之夜現場為161名本科準大學生發放獎學金;募捐資金59.95萬元種植8773株樹;鄉賢陳堅捐資160萬元支持藍口城鄉風貌提升攻堅行動項目——東江三號碼頭改造工程建設。燈塔鎮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和企業自愿拿出1年365天中“1天的薪酬、1天的利潤、1天的時間”參與鄉村綠化,籌集資金163.78萬元種下各類樹木5836株。葉潭鎮成功舉行2024年“聚智共謀發展計·群策群力譜新篇”鄉賢座談會,鄉賢現場捐款49.9 萬元(含認捐)支持家鄉城鄉風貌提升攻堅行動。

眾人拾柴火焰高。東源一場場以“村BA”為牽引的文體活動,集聚起了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百千萬工程”建設的人氣與財氣,有力推動了綠美鄉村建設,鄉村面貌更是日新月異。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黃贊福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彭冰 傅澤彪 修碩

■稿件統籌:李成東

    上一篇:清平中學、玖云臺幼兒園開學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