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全力抓好改革落實, 推動全縣各領域改革全面發力、縱深突破——
奮楫揚帆風正勁 乘勢開拓譜新篇
■今年以來,東源建立完善“大樹頭接訪”“大樹頭議事”等工作機制,創新打造具有東源特色的“大樹頭+”基層治理品牌,形成綠美生態建設和基層治理相融合、相促進的工作格局。圖為義合鎮下屯村村民與縣、鎮、村工作人員在大樹頭下議事。資料圖片
■東源縣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現場指導群眾在網上申辦事項。據悉,東源開展政務服務“就近好辦”賦能“百千萬工程”改革試點,以優質高效的服務受到了企業和群眾的點贊。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東源縣義合鎮嘯仙故里黨群教育服務中心即將建成并對外開放。該中心內設置政務服務區等功能區域以及附屬停車場等配套區域,將成為義合鎮黨群服務與基層治理體系建設中的前沿陣地。本報記者 楊堅 攝
■11月1日,中國共產黨東源縣仙塘鎮新港鎮臨時聯合委員會和中國共產黨東源縣新回龍鎮錫場鎮半江鎮臨時聯合委員會揭牌成立。資料圖片
百舸爭流,改革者進。開展“順天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建設”等一批國家級、省級試點,成功獲評“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全國科普示范縣”等國家級榮譽稱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一批批改革舉措落地有聲,一項項創新成果催人奮進,一幅幅春潮涌動、風生水起的改革畫卷在東源縣全力鋪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東源縣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高質量推進縣鎮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統籌推進擴權強縣改革、縣域營商環境改革、鎮街體制改革、農村綜合改革、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重點任務,形成清晰明確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全力抓好改革落實,推動全縣各領域改革全面發力、縱深突破,為東源全面建設省“百千萬工程”典型縣、當好河源綠色崛起主力軍注入了強勁動能。
1
釋放發展動能 聚焦重要環節和重點領域
郡縣治,天下安。賦予縣級更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擴大縣域發展自主權,提高縣域統籌發展能力,是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的重要舉措。
燈塔盆地位于河源市東源縣、連平縣、和平縣三縣交界處。今年,燈塔盆地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基本完工,近20萬畝耕地工程性缺水問題得以解決。東源及時承接省級行政職權事項41個,專門成立了林地審核領導小組。接到申請后,東源縣僅用15個工作日就完成燈塔盆地灌區(東源片區)建設項目使用林地的審核工作,共涉及面積2.2832公頃,有力推進了項目的順利完工。該項目的快速審批,是東源縣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
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問題千頭萬緒、矛盾錯綜復雜,改革之敏感、復雜、艱巨程度前所未有。在實現“后來居上”奮斗目標的征程中,東源縣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以科學的思維、前瞻的眼光、包容的姿態、扎實的作風,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成效。
東源縣委主要領導同志堅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對重大改革攻堅任務研究謀劃、安排部署、推動落實,謀劃確定了一大批關乎全縣發展大局的改革“破冰”之舉,鑿開了東源突破發展的崛起之路。
4月22日,廣東省印發《關于開展縣鎮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實施方案》,確定東源縣為試點之一。目前,東源縣已梳理形成需省賦權事項60項、需市賦權事項215項、“縣直報省、省直達縣”事項127項,已于8月報省匯總。
5月13日,作為廣東省首批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之一,東源縣迅速行動,提前謀劃,形成了包括97個項目的“東源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規劃重點項目庫”。
東源縣堅持“抓改革就是抓發展”的工作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勇于擔當、逆流而上,敢于涉險灘、奪隘口,一批重大改革任務相繼落地,不斷釋放著發展動能。
2
深化體制改革 書寫加速發展新篇章
4月,東源縣入選縣鎮管理體制改革省級試點,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試點工作列為首要任務推進,認真研究謀劃、迅速行動,全力推動改革試點各項工作有序展開,譜寫了東源縣加速更新、面貌日新月異的新篇章。
一是聚焦理順體制機制。統籌信訪、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志愿服務管理等工作,調整優化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農業農村、民政、金融等重點領域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撤銷廣東省漁政總隊新豐江大隊、縣水政監察大隊、縣殯葬執法隊3支執法隊伍,將縣政務綜合服務中心更名為縣政務和數據事務中心,增加數據管理和數字經濟建設服務有關職責任務。
二是聚焦縣域經濟發展。聚焦項目建設、市場準入、投資便利、招才引智等審批服務重點、堵點、難點,擬確定第一批委托或直接下放事項9項。同時,實行各類人員編制統籌管理,科學合理核定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編制限額,探索以城區鎮仙塘鎮帶動庫區鎮新港鎮,錫場鎮、新回龍鎮、半江鎮抱團的方式聯合發展。
三是聚焦科學調配資源。完善編制周轉池管理制度,保障重點經濟部門、重點領域和鄉鎮基層一線用編需求。今年下達10名鄉鎮行政周轉編制、2名事業周轉編制。推動成立幫扶干部臨時黨委,設立10個幫扶干部臨時黨支部。
一系列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使東源縣達到了體制更順、權責更清、機構更優、管理更活、服務更好、風險可控的目標,廣大干部群眾用“力度最大、措施最實、含金量最高、最貼合實際”來評價此次改革試點工作。
3
深挖發展潛能 打造“就近好辦”服務樣板
“現在辦理換領身份證、不動產查冊打印、就醫等相關手續就近就可以辦,辦起來比以前還要快,很方便!”近日,東源縣政務和數據事務中心得到了許多東源人民和東源企業的點贊。東源縣聚焦群眾辦事堵點、痛點、難點問題,統籌推進縣域政務服務協調發展,以政務服務“就近好辦”賦能“百千萬工程”改革試點。
政務服務窗口之變,展現著改革增效的生動實踐,是東源縣深化改革的生動注腳。為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統籌推進縣域政務服務協調發展,東源縣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推動東源縣城鄉政務服務均等普惠,僅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基本完成改革目標任務。如:新增24小時自助服務區,放置了粵智助自助機、出入境自助辦證機、身份證自助辦證機、出入境自助拍照機等機器13臺,共涵蓋28個部門、286項事項。推行多層級無壁壘辦理,探索設立縣鎮村聯辦特色窗口,并將窗口延伸至鎮村,為鎮村開通19個服務系統專用賬號,實現11個部門、49個事項跨部門跨層級通辦,群眾可以就近選擇網點進行辦理。目前已在東源縣仙塘鎮紅光村進行試點,后續將在全縣推廣。
號角吹響,戰鼓催人。東源縣整合部門資源,推動線上線下服務融合,進一步壓減辦事時長和成本,優化辦理流程,實現涉及事項“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 “視頻辦”“集成辦”。“就近好辦”不僅方便了群眾,更是優化了東源縣營商環境,讓政務服務更加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今年年底前,東源縣將全面完成“一門”“一窗”改革,增強試點鎮、村承接辦理下放事項能力,提升縣、鎮、村三級數字化水平,打造縣域“就近好辦”服務樣板。
4
破解基層難題 強化一線用人保障
高效能治理,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來源,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基礎。社會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戰斗力更在基層。
“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既是基層減負的具體抓手,也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工作切入點。為此,東源縣聚焦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的22條細化措施和63條具體措施,堅持資源下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優化編制資源,強化基層一線用人保障,聚焦基層“該干什么活、能辦什么事、應擔什么責”的問題,從鄉鎮、村(社區)兩個層面梳理責任事項,厘清權責關系。
自改革實施以來,全縣21個鄉鎮累計下達周轉池編制27個,招錄急需緊缺人才21名,保障“百千萬工程”重點領域用編27個;梳理市、縣政府公告以及政務系統下放給鄉鎮實施的事項,經梳理匯總更新執法事項223項(其中市政府下放222項、省政府下放1項)、政務服務事項62項,共計285項,其中順天鎮作為試點鎮額外增加26項政務事項,共計311項。累計清理21個鄉鎮607個議事協調機構,清理機構加掛牌子42個,清理網絡工作群134個。開展精簡填表報數系統省級試點應用,依托粵政易平臺,統一整合到精簡填表報數系統,縣鎮村三級可通過“一站式”綜合平臺、“一張表”形式報送數據。目前,精簡填表報數系統已在全縣范圍使用,村級組織填報數據由1152個縮減為340個,信息采集量下降70%。
5
整合共治資源 加強信息預警預報
為人民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改革,改革才有動力。
東源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持續深化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整合基層多元共治資源,促進基層解紛力量集中發力,把問題和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源頭,著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東源樣板。
依托“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東源縣以綜合網格為單元,整合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資源,發揮“6”大力量優勢,實現矛盾糾紛全方位調處。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持續推動綜合網格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覆蓋的基層治理網絡,更加及時、高效地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全面織牢織密基層治理網格。今年以來,全縣共上傳辦結綜合網格事件1.9萬多件,解決群眾一般訴求、代辦事務等700余件,基層治理質效得到有效提升。
延伸法檢力量“新觸角”。建立政法單位進駐鄉鎮綜治中心工作機制,18名法官、10名檢察官分別掛鉤聯系21個鄉鎮綜治中心,推動訴訟、檢察工作與人民調解有效銜接,實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在前端。今年以來,東源法院共受理訴前調解糾紛案件1344件,目前調解成功1055件,調解成功率達78.5%,訴前調解成功案件占民事一審立案案件的50.96%,筑牢司法調解“主防線”。
加強信息預警預報,捕捉矛盾糾紛“弱信號”。公安機關將可能引發矛盾糾紛的警情信息及時與鄉鎮綜治中心對接,同時通過“粵平安”平臺將情況下達給相應的職能部門和網格員,做好矛盾糾紛梳理和源頭化解工作。今年以來,東源縣警務平臺匯集整理矛盾糾紛“弱信號”共計265條,已化解238條。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劉昕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彭冰 修碩 ■稿件統籌:李成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