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縣義合鎮黨建引領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共繪鄉村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2025-01-23 10:59:06 來源:河源日報

b3d4dcd160d412f24953fa9d54957c17_hyrbs0123007_001_01_s.jpg

■在義合鎮下屯村,游客爭相品嘗購買特色美食。得益于深厚的“三色”優勢資源,嘯仙故里文化旅游區已成為紅色研學核心圈,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前來觀光休閑,接受紅色文化教育。

657d6b95d49bd67a53f1e52d36044365_hyrbs0123007_001_02_s.jpg

■義合鎮紫靈芝產業種植基地

87c4c555433ae9dfc460a1d0de697d2b_hyrbs0123007_001_03_s.jpg

■經過實施城鄉風貌提升攻堅行動,義合鎮曲灘村面貌一新。劉國成 攝

image.png

■東源縣首個集綜合性服務于一體的鎮級黨群服務中心“超市”——嘯仙故里黨群教育服務中心外觀。

核心

提示

去年春節期間,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的格桑花海刷爆了河源人的朋友圈。今年春節,這片美麗的花海將如約綻放,呈現更多驚喜。

為提升游客體驗,義合鎮新增了多項設施:環繞花海的觀景小火車讓游客盡覽花海全景,特產美食攤檔匯聚地方特色美味小吃。這些舉措不僅豐富了游客游玩體驗,還進一步擦亮了義合“紅、綠、古”三色旅游品牌,為市民和游客送上一份特別的新春禮物。

黨建引領聚合力,共繪發展新畫卷。去年以來,義合鎮把黨建作為引領一切工作的基石,深入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138”具體安排,以及縣委“1177”具體安排,以“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綠美生態建設等重點工作為抓手,組織動員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特色產業發展、美麗圩鎮建設、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動農文旅融合等方面工作,推動鄉村實現全面振興。

抓“強基工程” 進一步強化堡壘功能

黨建是抓好各項工作的根本。去年以來,義合鎮黨委牽住黨建引領“牛鼻子”,通過抓“鑄魂工程”“強基工程”,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增強堡壘功能,發揮引領作用,推動“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

該鎮堅持以政治建設統領各項工作,全面落實黨委會議“第一議題”制度,組織開展13次集體研討,發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示范引領作用,及時跟進學習上級指示批示精神,確保全體鎮村黨員干部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全面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以拓途徑、細課程、多形式為著力點,組織開展鎮黨委領導班子讀書班、黨紀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充分利用本土紅色資源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發放學習小冊子764本,實現黨員學習教育全覆蓋,切實做到學紀、知紀、明紀、守紀。推動黨員教育提質增效,制定《2024年黨校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圍繞政治能力、履職能力召開專題宣講會和專題培訓會11場,組織“三會一課”學習36次,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義合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積極開展“送學上門”活動,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黨員和流動黨員“送學上門”達60人次,學習總人數超過1200人次。

近日公布的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名單中,義合鎮下屯村黨總支部書記阮藹宜榜上有名。阮藹宜是源城區紀委退休女干部,是義合鎮實施“三雁”工程,為下屯村選優配強的“頭雁”。阮藹宜上任以來,像她承諾的一樣,“抓黨建、促發展,努力當好下屯村領頭人”,推動下屯村各項工作走在前面。

該鎮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加快織密建強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落實落細基層黨組織建設重點任務。通過“包找培”等方式實現全鎮村民小組黨支部應建盡建、無黨員村民小組應消盡消,分批次做好村民小組長優化調整的談心談話、離職交接等工作,選優配強村民小組長。建立“村黨總支部—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員聯系戶”的黨組織體系,將村民小組黨支部作為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有力延伸和有效抓手,解決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綠化、糾紛調解等問題80多個,真正讓村民小組黨支部“動起來”,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抓特色產業 強鎮富民促振興

近日,記者在義合鎮義合村紫靈芝種植示范基地看到,10個標準化種植大棚整齊排列,基地道路和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正加緊建設。該項目占地15畝,投產后每年可收獲優質紫靈芝4000斤,年收入預計達120萬元,為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而在義合鎮中洞村紅松茸種植基地,一朵朵紅松茸從秸稈中探出頭來。這是駐中洞村第一書記梁玉枚引進的項目,栽種面積為3畝,每天可收紅松茸70斤左右,市場價約為35元/斤。據悉,紅松茸還在試種階段,試種成功后將在全村推廣。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須要振興。2024年以來,義合鎮充分調動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能動性,依托“一江兩岸”自然景觀、優勢資源和產業基礎,科學制定“一點雙圈三線”發展規劃,累計流轉土地2357畝,建成運營山蘇菜種植基地、蘭花種植基地、紫靈芝種植基地、陽光綠源蔬菜基地、中洞村穎寶農場等特色農業基地,大力發展蘭花、紫靈芝、航空水稻、西施柚等特色產業,實現強鎮富民,以特色產業支撐高質量發展。目前,義合鎮各村已經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產業發展格局。

作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廣東客家文化名鎮”,去年以來,義合鎮以國家4A級旅游景區蘇家圍·東江畫廊旅游景區和國家3A級旅游景區東源縣嘯仙故里文化旅游區為“雙翼”,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采摘經濟、周末經濟、民宿經濟等農文旅體新業態,擦亮嘯仙故里紅色文化金牌,厚植蘇氏名人文化底蘊,推動農文旅體深度融合發展,以全域旅游引領高質量發展。

義合鎮黨委書記曾天禧介紹,接下來,該鎮將依托嘯仙故里文化旅游區、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東源陳列館、嘯仙故里博物館等資源,打造嘯仙故里紅色研學核心圈;依托蘇家圍客家鄉村旅游區、紫靈芝種植產業和順景靈芝小院、碧水銀灘、陽光綠源、觀瀾驛棧、青嵐山房、源鄉民宿6家特色民宿等資源,打造蘇家圍綠色民宿生態發展圈,進一步鞏固文旅發展核心競爭優勢,建強圩鎮聯動發展樞紐,推動義合鎮一江兩岸全域均衡發展。

抓綠美建設 打造美麗鄉村

深冬的義合鎮依然綠意盎然,白鷺成群在東江濕地公園飛舞,與遠處整潔的柏油路、白墻青瓦的庭院和規整的菜園,共同繪就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環境基礎。近年來,義合鎮堅持綠色發展,實施農業綠色發展理念,以綠美生態建設和典型鎮村培育建設為抓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美麗庭院、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

去年以來,義合鎮立足東江濕地及連片竹林等綠美生態優勢,持續活化各級各部門結對幫扶、黨建共建資源,以“謀、動、籌、管”四字訣推動種植景觀樹木1.9萬余株,全域建設省、市、縣、鎮各級“美麗庭院”300余戶,圍繞“山上”“水邊”空間布局打造一個省綠美生態建設綜合型示范點,建成一條省東江濕地——嘯仙故里南粵紅綠徑,實現東江江景、竹景、沿線綠景相映生輝、景景交融。

在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義合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每周三開展“黨員清潔日”行動,由黨員干部帶頭、群眾共同參與整治“六亂”問題,推動群眾自覺維護圩鎮干凈整潔有序。2024年以來,該鎮共清理積存垃圾200余噸,整治亂擺放、亂占道等問題480余宗,完成“三線”落地50處,清除廢舊線桿109根,拆除更換商鋪廣告招牌和屋檐200余個,在全市2024年第二季度打造干凈整潔有序鎮街專項行動中獲評第一。

抓典型培育 實現“四大轉變”

走嘯仙故里黨群教育服務中心三層主體建筑面積達2700多平方米,集政務服務、文旅服務、休閑茶飲、住宿等功能于一體。據悉,該中心是由保利長大公司與義合鎮黨委政府共建打造的“美麗客廳”,旨在助力“百千萬工程”,增強圩鎮服務功能。

義合鎮以“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培育建設為抓手,按照“1+4+7+9+N”的美麗圩鎮建設要求和“小改造、大提升”的總基調,結合紅色文化內涵和東江濕地美景,高質量優化提升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補齊長者食堂、交通運輸服務中心、綠美小公園等公共服務設施短板,落地落實各類項目14個,切實增強圩鎮的“生活圈”“服務圈”“商業圈”功能。同時,以央企幫扶、國企助力為契機,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典型村,推動下屯村新農村集中建房點、曲灘村“光伏+建筑”、香溪村特色農業及義合村文旅產業各有亮點,讓典型村更具特色、各美其美、共促振興。

義合鎮在推進典型鎮培育中呈現四個突出亮點。一是小而精。圩鎮主街沿線雖然不到3公里,但是精華俱在,食、宿、游、玩要素齊全,沿途有10家河鮮舫和30家特色餐飲店,形成了一條特色美食街。二是準而快。緊扣群眾生活生產需求,全力推進“三線”、交通、外立面提升等30多個項目建設,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了群眾的大力支持和贊譽。三是借東風。該鎮在經濟實力有限的情況下,主動作為,積極爭取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1+3”(1家央企、3家縣屬國企)等資源,強化縣、鎮、村、國企四級聯動,在綠美生態建設、城鄉風貌提升、典型鎮規劃設計等方面助推發展、謀取實效。四是聚合力。統籌企事業單位、群眾等社會各界力量,群策群力推動醫療、教育等工作提質增效,形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義合鎮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四大轉變”,即環境越來越美、群眾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人氣財氣越來越旺和干部越干越有勁頭。

抓“民心工程” 提升基層治理能級

去年11月18日,義合鎮黨委政府收到兩面群眾送來的錦旗,一面是義合鎮群眾陳某科家屬代表送來的,感謝鎮黨委、政府協助解決陳某科工傷死亡賠償問題;另一面是數十名討薪工人代表送來的,感謝鎮黨委、政府協調幫他們拿回了被拖欠的薪資。

執政為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義合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實現基層黨建與鄉村治理互融共促,讓基層治理更有效、群眾生活更幸福、社會發展更和諧。

持續深化“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義合鎮統籌平安法治辦、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層政法力量,鼓勵社會調解員、“五老人員”、駐鎮(村)律師等多方角色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采取“祠堂調解”“榕樹下調解”等治理方式,全力構建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去年共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11場、法律講座4次,成功調解矛盾糾紛73宗,調解率達100%。

持續拓寬聯系群眾渠道。該鎮制定印發了《“黨群面對面,議事促發展”活動實施方案》,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建立起“分管領導日研判——鎮長周調度——書記月會商”案件跟進制度,設立“書記信箱”,常態化開展“黨群面對面,議事促發展”活動,打造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特色品牌,建立書記批閱“12345”市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制度,不斷拓寬民聲民意反饋渠道,有效改善干群關系,推動廣大群眾和黨委政府同心同德參與城鄉風貌提升、綠美生態建設等中心工作,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受到人民群眾的充分肯定。

持續規范提升多元化解平臺。義合鎮高標準改造提升鎮平安法治辦,規范配備“五室一廳”,設立一站式矛盾糾紛受理窗口,構建全縣首個矛盾糾紛多元共治智慧平臺,形成一體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據悉,該鎮平安法治辦去年共接待群眾56批89人次,解決上級交辦信訪、來訪案件30宗,辦結“12345”市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問題197個,實現辦結率、調解率兩個100%,成為全市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暨全市鄉鎮專題培訓班現場學習點。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雷宇爍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陳思婷 傅澤彪 修碩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署名除外) ■稿件統籌:李成東

    上一篇:義合鎮中洞村試種紅松茸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