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上莞鎮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城鄉展新顏 產業增活力
■云霧繚繞的東源縣上莞鎮仙湖村萬畝優質茶葉基地
■1月15日,東源縣上莞鎮舉辦“綠美百壩 茨菇飄香”第三屆百壩茨菇節活動。
■在東源縣上莞鎮二龍岡村藍莓種植基地,沉甸甸的藍莓果掛滿枝頭,一名工人正忙碌著采摘成熟的藍莓。
核心
提示
一座座村莊展新顏、一個個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去年以來,東源縣上莞鎮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聚焦高質量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138”具體安排、縣委“1177”具體工作安排,依托仙湖茶葉產業優勢,明確“綠美茶鄉,紅色上莞”發展目標,進一步整治提升人居環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扮靚鄉村“顏值”,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激活鄉村發展新動力,繪就一幅“產業興旺、城鄉綠美、生活富?!钡泥l村振興新畫卷,助推東源高質量發展。
工作成效
成效1 基礎設施大提升 鄉村面貌展新顏
每日早晨,前往東源縣上莞鎮圩鎮農貿市場買菜的群眾絡繹不絕。這里干凈整潔有序,地下消防設施、公共廁所和垃圾房等配套設施齊全,攤位點數量充足,并根據經營品類分為蔬菜區、水果區、肉類區、水產區、干貨區等。
新改造的市場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前來買菜的居民紛紛表示,升級改造后的市場干凈整潔,買菜更放心、更舒心。
去年,上莞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重點民生項目,建成占地面積755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170平方米的新農貿市場,進一步優化農商貿易管理條件,推動市場規范化運行。
新農貿市場是上莞鎮高質量推動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項目之一。去年,上莞鎮對標“百千萬工程”典型鎮“1+4+7+9+N”建設工作要求,將美麗圩鎮建設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鉚足干勁、大干快干,按時超額完成城鄉風貌管控提升任務,為打造美麗鄉村新風貌打下堅實基礎。
圩鎮風貌煥然一新。房屋外立面亮化是提升圩鎮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重要舉措。去年,上莞鎮全面啟動圩鎮“四街八巷”外立面改造和示范主街項目建設,以白底紅“腰”作為農房風貌樣板,對沿街230棟房屋外墻、屋頂進行裝飾裝修,全面扮靚圩鎮“顏值”,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入口通道全面升級。去年,上莞鎮投入近700萬元,持續提升全長5.15公里入鎮主要通道,不僅拓寬平整路面,而且鋪設瀝青路面,對道路兩旁進行綠化、美化、亮化。如今,走進上莞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寬敞整潔美麗的通道,兩側綠樹成蔭。這條美麗鄉鎮的入口通道,不僅彰顯了上莞鎮的新氣象,還是對外展示其美麗圩鎮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
美麗圩鎮客廳閃亮登場。圩鎮客廳不僅是一個展示的平臺,更是一個傳承與創新的載體。上莞鎮利用閑置資源,打造集紅色歷史、生態茶葉、非遺“追龍”等特色文化于一體的圩鎮客廳,并設置四個展覽廳,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總建筑面積336平方米,位于主要入鎮通道口處。這里不僅是上莞鎮開門迎客的“客廳”,也是展示本地特色文化的舞臺,更是推介上莞特色產業發展的窗口。
綠美公園成為村民新寵。去年,上莞鎮投入近100萬元,打造面積約1400平方米的綠美生態公園,增設公園休憩設施、文化休閑廊亭和景觀綠化,推動池塘周邊景觀整體提升。如今,綠美生態公園已成為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不僅美化城鎮風貌,更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成效2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激發鎮域經濟新活力
當前,正是東源縣上莞鎮二龍岡村藍莓上市期。這里的藍莓新品種個頭比一元硬幣還大,口味獨特,香甜脆口,主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已經發展成為上莞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目前,二龍岡村藍莓種植基地面積約20畝,藍莓市場售價每斤80元左右。近年來,上莞鎮全力支持藍莓產業發展,引入大棚種植技術和深加工模式,推動藍莓產業加快發展,全鎮種植面積超過450畝,總產量達5萬斤。
藍莓僅是上莞鎮的特色產業之一。去年以來,上莞鎮全力加快特色產業發展,以仙湖茶園國家3A級旅游景區為抓手,助推茶產業提質增效。在茶產業提質方面,上莞鎮聯合廣東省地質調查院,對該鎮2萬多畝茶園的茶土因子進行檢測,認證硒元素平均含量為0.70毫克/千克,是國家富硒土壤標準的1.75倍,有效增強了仙湖茶的附加值。在助力茶產業發展方面,上莞鎮結合綠美生態建設,優化升級仙湖茶基地道路,為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打好基礎。在茶文旅融合發展方面,上莞鎮以數字化賦能助推茶產業鏈升級增效,成功上線“鏈上上莞”小程序數字平臺,將美麗茶園與各村網紅打卡點串珠成鏈,將“農文旅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
“追龍”經濟升溫。上莞鎮緊扣“歡歡喜喜過大年”系列活動,傳承非遺文化,舞動“追龍經濟”,圓滿完成持續3天的省級非遺追龍活動。通過“鏈上上莞”小程序上線特色文創產品、開通融媒體線上直播路徑、聯動市級籃球聯賽、省音樂協會文藝展演等多元化方式,實現超10萬人參與追龍活動,得到中央、省、市、縣級媒體和自媒體廣泛報道。
特色農業蓬勃發展。上莞鎮全力打造絲苗米品牌,裕民合作社投入2080萬元建設深加工廠房,構建集耕種、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現代化體系,實現糧食經濟農作物種植4860畝,其中絲苗米3000畝,產值約600萬元,絲苗米產業鏈不斷壯大。同時,積極探索百壩茨菇發展新路徑,借助每年百壩茨菇節的東風,實現全鎮茨菇種植面積300畝,并成功舉辦第三屆百壩茨菇節,進一步提高群眾參與積極性,提高百壩茨菇影響力,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成效3 聚力培育建設典型村 繪就強村富民新圖景
近日,東源仙湖茶成功入選“粵字號”農業品牌目錄創新培優實踐點名單,為我市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產業發展是培育建設好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的重要支撐?。去年以來,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仙湖村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和茶產業發展優勢,創新思路辦法,積極發展特色茶產業,以農文旅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走好差異化發展之路。
人才賦能促發展。去年11月26日,上莞鎮舉辦仙湖茶產業發展首席顧問聘任儀式暨凝聚力量推動“百千萬工程”簽約儀式,聘請新神農美麗鄉村學院院長林榮斌為仙湖茶產業發展首席顧問,并與新神農美麗鄉村學院簽署上莞鎮仙湖茶產業發展策劃合同,與縣屬建筑企業簽訂“百千萬工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借助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力量,謀劃東源仙湖茶的遠景發展。
此次人才賦能行動,為上莞鎮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要素支持和強大動能,是為上莞鎮以茶富農、做強品牌、產業發展的有力舉措,將為上莞鎮打造一個規模效益好、產業鏈條全、綜合競爭力強的茶產業集群奠定良好基礎。據統計,目前,仙湖村茶葉基地種植面積達16800畝,總產量超1000噸,產值超3億元,均刷新歷史新高度。
拓寬茶旅文化路。東源仙湖茶是河源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去年以來,上莞鎮依托仙湖茶園國家3A級旅游景區,建立“村+茶農+民宿+茶企”合作機制,開發“一日茶農”等親子研學項目,盤活鄉村閑置農房,布局茶筅、茶食、茶服等新業態,推出各類茶主題團建活動。同時,整合當地古色、紅色資源,打造“兩天一夜”精品路線。
除了仙湖村,上莞鎮百壩村也被列入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去年以來,百壩村緊扣綠美生態主題,培育建設好典型村。
去年,百壩村依托生態環境優勢,大力落實綠美公路建設,在與東源縣統計局打造清風廉政統計林的同時,積極謀劃綠美樹苗布局,打造綠美田園風景區,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補齊鄉村建設短板。據統計,去年百壩村實施入村道路單改雙3公里,提升農房風貌56戶棟,打造節點亮點5處,并打造以茨菇為文化的特色基礎設施,修繕一處集休閑、健身、娛樂于一體的公共文化廣場,新增綠化植物、太陽能路燈,推動常美水百壩河流段整治工程(全長約1公里),改善百壩村生態環境,進一步美化鄉村風貌。
工作謀劃
聚焦九大重點 打造茶旅小鎮
今年,上莞鎮將聚焦九大重點工作,持續推動茶旅融合發展,以“萬畝茶園”為發力點,加快資源轉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紅+綠”茶旅特色小鎮,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更大成效。
上莞鎮提出,一要著力提升美麗圩鎮風貌。投入500萬多元新建紅色紀念廣場,在冼川河、下寨河連片打造長約3公里的美麗碧道。二要完善仙湖茶旅產業基礎設施。全力推進仙湖茶園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景區牌坊等八大景點,啟動仙湖村老屋小組整體轉型民宿群項目。三要擴增紅色文化遺址研學點。投入257.8萬元修繕常美村九連工委第二次擴大會議舊址,進一步保護和傳承好紅色故事、紅色精神。四要引進第三方公司增強文旅資源運營能力。加強與百信農業科技集團的合作,提高仙湖茶園商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用、規?;l展水平。五要大力推動綠美生態建設。推進以仙湖茶山為風景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持續推動建設一批綠美自然生態區、自然公園、城鎮口袋公園和山地公園。六要壯大村集體經濟。力爭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50萬元,運營好富鎮強村有限公司,培育產業振興的內生動能,實現營收超15萬元的目標。七要舞動非遺“追龍”經濟。做大做強上莞“追龍”活動,力爭非遺追龍活動實現參與活動人數逐年增長的目標。八要打造特色農業新亮點。因地制宜培育百壩茨菇、冼川藍莓等上莞新農產品特色,延長農業品牌價值鏈。九要扎實推進典型村培育建設。堅持黨建引領、文化賦能、產業帶動,下好典型村培育發展“提質棋”,推動“積分制+”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建成一批示范帶動村。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田紅秀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馮偉香 陳政 傅澤彪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黃贊福 ■稿件統籌: 李成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