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國家高新區入選廣東省首批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區
著力推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農夫山泉、華潤怡寶、紫泉飲料、白象食品等眾多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項目,已落戶水經濟產業園。
■紫泉飲料河源項目位于水經濟產業園片區,于4月順利投產,將為高新區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核心提示
為打造世界級食品制造貿易高地,廣東將培育一批食品工業試點縣,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省“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今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河源舉辦“粵食越好 粵品世界”之首批省級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市、區、鎮)授牌儀式暨重點食品項目動工竣工投產活動。
去年,河源國家高新區成功吸引了33家食品生產企業和27家相關配套企業入駐。新動工的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項目達到10個,其中包括農夫山泉三期和白象食品等,同時紫泉飲料、華潤怡寶等項目也已順利投產。
河源國家高新區憑借堅實的食品產業基礎和明顯的特色優勢,加之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成功躋身廣東省首批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區之列。
為了進一步塑造特色產業品牌并推動產業融合,河源國家高新區圍繞農夫山泉、百家鮮食品、飯飯得食品等知名企業,精心策劃了“綠色智造”與“舌尖工業”兩條工業旅游線路,誠邀廣大市民、游客體驗工業魅力,感受高新區堅持制造業當家的底蘊與成效。
1
水飲料及食品產業蓬勃發展
一瓶水,一湯一飯也能撬動大產業。水是河源的生態符號,食品飲料則是深植于河源國家高新區的產業“基因”。河源國家高新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把水飲料及食品產業打造成為園區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為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提供厚實的綠色動力。
立足河源豐富優質的水資源和農產品資源,先有農夫山泉扎根20年,后有今麥郎、華潤怡寶、紫泉飲料等知名的飲料行業巨頭相繼落子;先有今麥郎“一桶半”方便面投產,后有白象食品的白象方便面項目加快建設;先有百家鮮食品生產打造的“百家鮮”醬油、航天辣椒醬、客家女手信,后有飯飯得、天天美豐等預制菜企業落戶??
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點到鏈,落戶企業紛紛在河源國家高新區打造面向華南地區的重要產業基地。河源國家高新區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的產業規模和產業聚集度不斷提升,顯現出企業扎根、龍頭集聚、產業集群的良好態勢。高新區先后獲得廣東飲料特色園區、廣東省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區等稱號,這意味著這里已經成為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發展的沃土。
據統計,目前,河源國家高新區的水飲料及食品產業涉及天然水、果汁、方便面、農產品、醬油、盒飯以及包裝等產業鏈條,產業上下游企業發展迅速,積極發揮了產業集聚效應。
從2020年起,該產業的營業收入、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等數據均呈現強勢增長態勢,尤其是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兩位數。2023年,該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55億元,同比增長23.9%。新落戶水飲料及食品產業企業15家,總投資 69.1 億元,其中已投產4 家、項目在建企業6家、項目已簽約6家。
產業鏈發展貢獻率也在不斷提高,產業鏈稅收占園區稅收比例從2021年的29.5%增長至2023年的34.2%。可以預見,隨著農夫山泉三期、白象食品、中儲糧等一批在建和儲備項目落地,未來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的稅收貢獻率將有進一步釋放空間。
2
龍頭聚集 打響產業品牌
如今,河源國家高新區聚集了眾多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龍頭企業,打響了產業品牌,凸顯了產品特色。
作為中國飲用水行業的巨頭之一,農夫山泉已在河源深耕20年之久,在河源國家高新區先后投資建設三個生產基地。先行投產的兩個基地已成為年產值近40億元的龍頭企業,更是河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標桿企業。據介紹,農夫山泉堅持水源地建廠、水源地灌裝,截至目前,一期、二期生產基地共有28條自動化生產線投入使用,生產“農夫山泉”“尖叫”“茶π”“東方樹葉”等多個飲品品牌的產品。
依托萬綠湖的生態水源,今麥郎飲品(河源)有限公司在河源國家高新區總投資 7 億元,打造一個占地面積約 10 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實現企業市場南下戰略,打造華南地區生產基地。該公司總經理李曉良表示,公司打造了多條對標國際先進行業水平的生產線,主要生產“涼白開”“藍標”“茶萃”等品牌的產品,全面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3.5億元。
上海紫泉飲料工業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飲料代工廠之一,專業從事可口可樂、達能、維他等國內知名飲料企業的產品代工。該公司在河源國家高新區投資7億元,建設布局新的制造生產基地,并于近期試產投產,預計全面投產后可實現產值 10 億元。
廣東百家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 6.5億元,產品有蠔油、醬油、番茄沙司、雞精粉和濃縮汁等八個系列 200 多個品種,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食品企業。作為工業旅游的重點企業,其打造的百家鮮客家女奇妙樂園是展示客家民系文化、美食文化、工業文化的沉浸式工業旅游博覽館,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及河源市中小學生實踐基地,去年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
河源市飯飯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 3.68 億元,占地約 4.5 萬平方米,是一家集農產品開發、生產、配送及銷售為一體的專業食品加工企業。該企業采用現代標準化工藝和冷鏈技術,進行食品加工。經過預處理后冷藏保存的半成品菜,消費者只需簡單加熱或蒸炒后即可成為一道美味的菜肴。
白象食品華南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0億元,建成后主要生產方便面、飲用水、速凍等產品,是目前白象所有工廠中產品類型最全、工業化程度最高、技術設備最先進的工廠項目。根據項目設計,方便面將設計12條生產線,預計能夠提供2000個就業崗位。項目負責人文錫章表示,項目以河源為基地,覆蓋廣東及周邊省份,承擔著開拓華南市場、保障產能供應的重要使命。
中儲糧河源倉儲項目由中央儲備糧河源直屬庫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主要儲存大豆、玉米等糧食,有力提升河源區域糧食儲備和供應能力,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同時充分發揮倉儲糧食對食品產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吸引食品深加工企業就近扎堆落戶,為園區食品企業提供優質原材料。
3
延鏈強鏈 完善產業鏈條
在產業鏈發展方面,河源國家高新區統籌生產、銷售、原材料、制罐、包裝、物流等環節,大力引進與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關聯度較高的上下游企業,打造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全產業鏈。高新區現有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產業鏈企業65家,產業鏈條基本完備:上游形成了以中儲糧、東鵬包裝、河源中盛環境及紫泉飲料配套企業紫江瓶胚、膜寶包等企業為代表的原材料及生產設備環節。中游形成了以農夫山泉、今麥郎、白象食品、華潤怡寶、紫泉飲料、百家鮮、飯飯得、氫元素等企業為代表的產品加工制造環節。下游形成了以鼎祥飲食等企業為主的產品周邊、配套、銷售環節。
4
發揮優勢 配強產業要素
河源國家高新區發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發揮多重資源優勢,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在水資源方面,河源擁有華南第一大人工湖——萬綠湖,是“優質飲用水開發基地”“中國好水”五大水源地之一。湖內深層水經高壓自然濾凈,長期保持國家地表水Ⅰ類水質,儲量豐富、水量充足,在水資源質量上有巨大的優勢。在基礎設施方面,園區現有城南污水處理廠等四個污水處理廠,深能熱力(河源)項目年可供汽45萬噸,為園區提供充足的熱能保障。在成本方面,高新區的工業地價、工業電價、工業水價更低,大大降低了企業投資生產成本。
二是加快建設水經濟產業園,擴大產業空間。水經濟產業園規劃面積8.3平方公里,主要建設區域總部產業區、產業配套區、水產業孵化區、物流配套區、休閑生活區等,距離萬綠湖唯一的取水口僅3公里。在水經濟產業園內,河源國家高新區著力打造了一個總建筑面積約11.6萬平方米的水經濟產業孵化園,重點引進軟飲料、食品等核心產業以及相關配套產業企業,目前氫元素、四季預制菜、鴻盛瓶胚等3個項目已落戶。
三是完善食品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提供食品產業綜合服務。河源市食品檢測中心承擔全市食品及相關產品的質量研究、監督檢驗、風險監測和仲裁檢驗等任務。廣東省質量監督加工食品(飲用水)檢驗站專門負責食品、食品添加劑等產品及其原輔料、半成品、成品的質量檢驗,提供監督抽查檢驗、委托檢驗、標準制訂等省級技術檢測服務。同時,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與相關企業共建“河源水產業應用研究中心”,共同完成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的技術攻關和產品研制工作,發揮科研平臺作用。
四是加大支持力度,出臺一系列招商優惠政策。近年來,河源國家高新區不僅大力宣傳落實省級、市級的相關獎勵獎補政策,還出臺了區本級系列扶企助企惠企政策,如企業固投按不超過10%予以一次性獎勵,最高獎勵200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設備更新項目按不超過 30%進行獎勵;企業生產銷售收入達50億元的,可享受1000萬元獎勵。此外,還有廠房建設獎勵、人才補貼、購房補貼等利好政策,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
5
明確方向 壯大產業集群
根據廣東省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的遴選培育工作方案,培育壯大縣域食品工業集群是重要任務之一。
作為粵北地區唯一的省級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區,河源國家高新區聚焦鞏固提升食品工業發展基礎,發展壯大食品工業規模,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縣域食品特色知名品牌。高新區持續發力打造百億級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集群,致力于發展成為全國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發展示范區。
河源國家高新區制定試點建設方案,定下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的發展目標:積極推進水經濟產業園建設,加快產業項目招商引資,推進項目加快竣工投產,加強產業技術創新,推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向高端化發展。到2025年,全面提升產業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食品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 100 億元。
為實現發展目標,河源國家高新區制定了重點任務,全力推動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同時,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和集中供汽等優勢發展條件,繼續引進一批品牌優、效益好、規模大的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項目。持續發力攻堅預制菜產業突破,利用文鵬食品、天天美豐等項目紐帶作用及快裕達項目產業空間,加快引進東莞、深圳等地預制菜項目,圍繞中儲糧加快推動食品深加工園區建設,全力打造水飲料及食品產業“一線三區”發展格局。
同時,加強主導產業梳理和規劃,重點發展新型特色功能飲料,做優做強包裝飲用水,補齊碳酸型飲料、啤酒等領域空白,進一步提升綠色食品飲料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依托河源水資源優勢,全力引進軟飲料、酒、乳制品、調味品等領域的國內外食品飲料上市公司、行業百強、龍頭企業,支持發展高端生產制造技術。積極對接深圳食品飲料領域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深圳總部、研發基地+河源制造” 模式,打造華南地區重要的集研發、生產、檢測等功能于一體的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基地。出臺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加強聯動配合,著力補鏈、延鏈、通鏈,共同推動園區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組稿:本報記者 鄧燕琴 特約記者 聶燕民 張立 通訊員 趙懋旭 ■攝影:本報記者 鄧宇權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