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印發全省首個縣級以電代能工作方案
“電能替代”引領綠色低碳發展
○本報訊 記者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江逸倫 通訊員 周宇鵬 記者昨日從和平縣發改局獲悉,該局與和平供電局日前聯合印發全省首個縣級以電代能工作方案——《和平縣電能替代工作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致力推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打造節能環保、便捷高效的新型終端電能消費市場,推動形成綠色低碳能源消費模式。
《方案》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建立健全政企協作機制,研究制定電能替代措施和支持政策,確定了7個重點領域替代目標和7項重點替代技術,推動實現經濟性好、節能減排效益佳的電能替代目標,為企業現代化發展和居民便捷化生活提供電力支撐,助力和平高質量發展。
《方案》印發后,得到了縣內諸多企業及市民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和平縣瑞祥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總經理劉良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傳統的工廠廚房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使用起來較為不便,還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全電廚房可滿足所有烹飪方式的需求,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還可以有效避免燃油燃氣帶來的廚房安全隱患,既安全又環保。
記者在和平縣腐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合水三產融合發展區看到,現代化生產設備排滿車間,全新的自動化設備經過精密調試后,已完成試生產工作,正等待正式投產。據河源棲嶺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人員介紹,在全電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加持下,一個工人即可完成該車間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操作,整個車間僅需8人即可完成5000公斤左右的日生產量。
河源棲嶺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華告訴記者,傳統的腐竹生產模式是人工生產,用柴火燒漿,靠自然光照曬干,對自然環境污染較大,產品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現在通過電能生產,不但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品質也得到了提升。接下來,該公司將繼續響應國家號召,加大設備研發和改進力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實現綠色生產。
和平供電局供電服務中心負責人宋傳峰表示,接下來,將重點在交通運輸、工業生產、民用建筑、農業生產、居民生活、電力供應及消費領域等,推廣電能替代技術,促進電能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持續提升,為城市綠色發展提供清潔環保的電力支撐。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