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熱水鎮
立足文化之根 激活資源稟賦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
■和平縣熱水鎮熱龍溫泉度假村
■中共和平縣第一個支部舊址,不少黨員和游客前來瞻仰和學習。
■和平縣熱水鎮全貌
核心
提示
鄉鎮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源,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旅游產品,有助于點亮鄉風鄉韻,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因水而美,因水而興。位于和平縣西部的熱水鎮,距縣城20公里,全鎮總面積172.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3066.67公頃,耕地面積266.67公頃;轄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戶籍人口1.83萬人。該鎮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93%,獲評省級生態示范鎮。地下溫泉水蓄量豐富,出水溫度高達98℃,偏硅酸、氟、氡的含量均達到國家醫療熱礦水的標準,獲“廣東名泉”稱號。
“百千萬工程”工作開展以來,熱水鎮搶抓機遇,立足“溫泉康養特色鎮”的定位,明確了以美麗圩鎮為中心,以熱龍溫泉度假村、蝴蝶峰生態旅游度假村為兩大發展引擎,聚力打造康養福地、民宿基地、農旅高地、紅色陣地的“124”(一中心、兩引擎、四個地)工作思路,堅持規劃先行,編制完成熱水鎮鄉村振興五年規劃、美麗圩鎮建設規劃,對標完善鎮級年度重點任務清單,全力推動“溫泉之鄉·康養熱水”高質量發展,以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文化振興,以文化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乘勢而上千帆競,策馬揚鞭正當時!接下來,熱水鎮將錨定“百千萬工程”,競標爭先,比學趕超,全力打造溫泉康養新熱水,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更多動力。
【培根鑄魂】傳承弘揚先進文化
在位于熱水鎮中興村的中共和平縣第一個支部舊址,不少黨員和游客前來瞻仰和學習。他們穿梭于各個展區,仔細閱讀歷史文獻和圖片,深入了解展館所展示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方華,原名羅響,是中共七大代表,和平縣第一個黨支部的創始人之一。中共和平縣第一個支部舊址是方華同志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2021年,熱水鎮對舊址重新修繕和陳列布展,將其打造成為和平縣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教學基地,并向社會開放。
今年以來,熱水鎮持續加強黨的建設。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當前,熱水鎮正立足本土紅色資源,繼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組織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黨員干部培訓,對接落實“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等系列宣講活動,引導黨員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常修常煉、常悟常進,把堅定理想信念體現在本職崗位上、落實在具體行動中。
在此基礎上,熱水鎮以中共和平縣第一個支部舊址為中心打造紅色陣地,進一步完善“第一支部”、方華故居的修繕布展,分批次活化利用其余20多處紅色革命遺址,探索推動以“紅+綠”“紅+古”“紅+學”為主的紅色研學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公共服務】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改造完成的公路,又平坦又寬闊,不僅方便我們出行,還將吸引更多游客來我們這里觀光旅游。”南湖村村民的感嘆,源于該村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升,帶給群眾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近年來,南湖村推動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建設,農村道路、供水、用電、網絡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效果顯著,旅游公路熱龍至浰源段共13公里完成瀝青鋪設和公路改造,南湖橋、麻石水橋拆除重建并全面通車,旅游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今年南湖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南湖村的變化,是熱水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生動體現。近年來,熱水鎮以美麗圩鎮為中心,編制美麗圩鎮項目建設設計方案,因地制宜抓好美麗圩鎮建設“七個一”(一個美麗鄉鎮入口通道、一條美麗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一處美麗圩鎮客廳、一個干凈整潔農貿市場、一條美麗河道、一個綠美生態小公園)工作,完成鎮政務服務大廳、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項目升級改造,啟動鎮中心衛生院舊址改建工程,致力打造完善的服務圈、興旺的商業圈、便捷的生活圈,加快強化圩鎮聯城帶村的功能。
同時,“溫泉之鄉·康養熱水”鎮標建設、省道253線熱水至青州段改建工程(熱水段)征地工作、南湖村旅游公廁建設順利完成,鎮級新垃圾中轉站遷建項目、北聯村農村集中供水鞏固提升工程、中興村和南湖村支路硬底化等項目正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
【精神動力】文明鄉風浸潤人心
近日,在熱水鎮聯豐村,男女老少紛紛走出家門,帶著掃帚、鐵鍬等清潔工具,開展一場熱火朝天的大掃除活動。鎮村干部帶頭與村民一起對村道、房前屋后等重點區域進行清理,著力營造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
為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熱水鎮南湖村月月出“新招”。在推進鄉風文明過程中,南湖村以村民為主體,設立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大事小事群眾提、群眾議、群眾定,營造新家風、新民風、新鄉風。實施“鄉鄰說事”等村民議事機制,制定“說、議、辦、評”議事規則,把“話筒”交給群眾,把“權力”交給村民,激活村民自治的內生動力,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升,推動形成“村民的事村民管”的良好態勢,有效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走深走實。
以抓鄉村治理為導向,熱水鎮堅持把鄉村治理與中心工作有機結合,加強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探索開展“黨建+網格化”助力鄉村治理提質增效行動,著力解決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鄉村治理突出問題,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平安鄉村、法治鄉村。
注重教育事業,厚植文明鄉風。通過教育,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接受先進的文化理念,提升素養和品位,為塑造文明鄉風奠定基礎。為此,熱水鎮聚焦促進教育優質發展,緊抓東華小學、九連中學軟硬件提檔升級,全面提升鎮域辦學和育人水平。當下,東華小學閱覽室改造和九連中學環境提升工程的完成,不僅讓學生們受益,也為熱水鎮的文明鄉風建設貢獻了力量。
【文旅融合】 利用資源稟賦使鄉村“活起來”
9月15日至17日,2023廣東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文旅融合館舉行,熱水鎮作為河源市參展代表之一精彩亮相。“溫泉之鄉·康養熱水”的文旅名片,凸顯了熱水鎮以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
臨近國慶假期,在位于熱水鎮的熱龍溫泉度假村,游人如織,熱鬧非凡。從入口處開始,就已經排起了隊伍。該度假村以全新的生態理念為設計藍圖,融合客家文化精髓,充分利用荒山、坡嶺等自然地貌進行建設,內設有標準客房、水上別墅、餐廳及康體娛樂、溫泉水療等配套設施。
熱水鎮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熱龍溫泉度假村、熱水漂流、蝴蝶峰生態旅游度假村、省鄉村民宿示范點馨洞居民宿等景區景點,先后獲評省旅游特色鎮市級專業鎮(生態旅游)、中國休閑悠優獎“最喜愛的休閑名鎮”、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省級綠谷康養創新小鎮。
在科學確定村莊分類的基礎上,熱水鎮結合各村實際,探索推動各村(居)差異化發展,其中:將南湖村打造成溫泉民宿村、北聯村打造成禪寺民俗村、中興村打造成紅色文化村、田心村打造成稻田藝術村、聯豐村打造成風貌提升村、九連村打造成同湖仙茶村、下徑村打造成養蜂第一村、圩鎮打造成親水步道示范街區。
南有熱龍溫泉度假村,北有蝴蝶峰生態旅游度假村。熱水鎮緊抓兩大發展引擎,加快推進“省道、浰江、南粵古驛道”三條特色景觀風貌帶建設,助推民宿、民俗、研學、農旅等旅游項目串珠成鏈。截至目前,“南引擎”熱龍溫泉度假村項目總投資6億元,共有客房500多間,以真溫泉、真自然、真享受為特色,榮獲國家4A級旅游景區、廣東省級旅游度假區、廣東省技術工人療休養基地、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等稱號;“北引擎”蝴蝶峰生態旅游度假村項目總投資約3億元,占地約3.3萬平方米,建設內容主要有王家大院、寺廟、博物館、酒店、停車場等,是集禪修、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度假村,預計明年建成運營。
同時,熱水鎮圍繞文旅抓鄉村產業,以兩大發展引擎為驅動,深挖“紅、古、綠”三色資源,聯動“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著力打造“文旅農康”多元結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同時,通過“護山、綠水、美林、營田、富村、整路”等舉措,有序推進“三線”整治、美麗宜居村、重點項目實施,分類施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熱水鎮立足特色,搶抓機遇,持續推動“四個地”建設。一是以熱龍溫泉度假村為龍頭打造康養福地,發展“溫泉養生、科技醫養、文化養性、生態養心、運動養身”五個維度的“五養合一”特色康養產業體系。二是以馨洞居為示范打造民宿基地,在已有11家民宿集聚發展的基礎上,加快引入、培育、留住有思路、有情懷、有實力的企業或個人發展民宿產業。三是以九連天富茶場為重點打造農旅高地,發展壯大板藍山谷、稻田農夫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推進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深度融合,以三產融合推動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四是以中共和平縣第一個支部舊址為中心打造紅色陣地,探索推動以“紅+綠”“紅+古”“紅+學”為主的紅色研學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組稿:本報記者 雷宇爍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江逸倫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