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潤和平 致敬榜樣”2023年和平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典型表彰晚會舉行
彰顯榜樣力量 汲取奮進力量
■道德模范、好工匠代表曾春雷講述保護非遺墩頭藍的感人事跡。 江逸倫 梁錦明 攝
○本報訊 記者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江逸倫 通訊員 梁錦明 日前,“德潤和平 致敬榜樣”2023年和平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典型表彰晚會舉行,對評選出的40名“行業模范”、歸雁代表和12名“道德模范”進行集中表彰。
近年來,和平縣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各行各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拓創新、務實敢為,在各自崗位上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涌現出一批優秀代表和先進典型,為推動和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今年2月,和平縣開展好工匠、好老師、好醫生、歸雁代表和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最終評選出好工匠10名、好醫生10名、好老師10名、歸雁代表10名、道德模范12名。
晚會以訪談的形式,傾聽行業模范和道德模范代表的感人事跡,發掘他們無私奉獻、愛崗敬業、樂于助人等“美”“好”內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學習先進、爭當先進,向先進看齊,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把榜樣力量轉化為干事創業的生動實踐。
道德模范、好工匠代表曾春雷,是彭寨鎮墩頭村的墩頭藍非遺傳承人,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堅守“那一抹藍”。“做好非遺墩頭藍客家傳統染織繡工藝的傳承與發展確實不易,在20多年的工作中,我的感受既是孤獨的又是不孤獨的。非遺墩頭藍瀕臨消失,中國每年有很多傳統工藝沒有人傳承而消失,這是孤獨的;堅守工匠精神,傳承客家工藝文脈,保護和平‘一抹藍’,這又是不孤獨的。”
常年堅守在合水鎮豐洋村的村醫田忠新,是好醫生代表。他二十年日復一日地穿行在豐洋村的山路小道上,敲開每一戶村民的大門,走進每一名村民的心里,寒冬酷暑、白天黑夜,風雨無阻,成為老百姓心中的“家庭醫生”,為這一方百姓筑起保衛健康的安全防線。他說:“作為村醫,扎根在農村最基層,我有義務去幫助村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平時不開大處方,不亂收費,讓他們花小錢就能放心就醫,這也是我的分內工作。”
“作為知識的傳播者,要終身學習,擁有足夠的學識,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作為教師,要有大愛,要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教育事業、愛每一個學生。”好老師代表肖士英表示,將繼續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偉大使命,把學生教育好、保護好、培養好,讓家長放心、滿意。
在歸雁代表劉麗萍看來,大自然有一股安靜的力量,無論在外求學還是創業,都始終吸引著她,始終還是覺得回到家鄉才有內心的安定和歸屬感,“現在的鄉村已然不是過去的那種不便的封閉的鄉村了,現在的鄉村,有山有水有WiFi,有綠色資源,有生態市場,更有振興希望。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和我們一起,去激活鄉村,創造價值,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