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合水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以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振興
■和平縣合水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小豆”。
■和平縣合水鎮開展“大榕樹黨建論壇”活動。
■和平縣合水鎮街鎮全貌
核心提示
組織興,則鄉村興;組織強,則鄉村強。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鄉村要振興,關鍵是把基層黨組織建好、建強。基層黨組織要成為群眾致富的領路人,確保黨的惠民政策落地見效,真正成為戰斗堡壘。”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也是根本保證。
近年來,和平縣合水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振興,堅持“三農”優先發展,推深做實基層黨建與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同頻共振,強力推動該鎮基層黨建促鄉村振興提質增效,助力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加強基層黨建工作 筑牢鄉村振興“橋頭堡”
“針對‘干部在干,群眾在看’、基層人才缺乏、發展動力不足等新情況,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實施‘大榕樹黨建論壇’,走好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合水鎮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合水鎮凸顯“大榕樹黨建論壇”黨建品牌作用,以該鎮中和村約350年樹齡的大榕樹為中心,開展“大榕樹黨建論壇”活動:由鎮機關、各村、各產業黨支部書記輪流帶領鎮、村、企業黨員到古榕公園大榕樹下開展“大榕樹黨建論壇”活動,深入探討“百千萬工程”內涵要義,全力推動該鎮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在“大榕樹黨建論壇”黨建品牌的引領下,合水鎮黨組織戰斗力進一步增強,黨員致富帶富能力進一步提升,鎮域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激發,鎮域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其中,培育了多家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輻射帶動周邊數百人增收致富;中和村獲評為“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興徑村黨支部獲評為“河源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合水鎮2023年5月舉辦的鄉村振興知識競賽活動得到了廣泛宣傳。
據悉,合水鎮始終把政治建設作為各級黨組織建設的首要任務,聚焦鄉村振興熱點難點問題,分領域、分層次做好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兩委”干部集中培訓,突出實干實訓,增強基層黨員干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集中輪訓、以會代訓、觀摩交流等方式,全覆蓋培訓農村干部900余人次。
堅持強基固本 建強鄉村振興“主力軍”
謀發展重在聚人才。合水鎮堅持把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作為促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堅持抓干部隊伍建設強化工作,積極培養發展青年黨員、一線黨員,已發展黨員11名,為黨員隊伍輸入新鮮血液、注入年輕“活力”,為鄉村振興積勢蓄力;同時堅持全面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質,鼓勵村(社區)“兩委”干部特別是黨組織書記報讀大專班、本科班,今年共推薦6人報讀大專班、7人報讀本科班,激勵村干部用新知識新理念在鄉村振興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
與此同時,合水鎮健全完善村級后備干部選拔、培養、管理制度,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原則,建立村(社區)后備干部隊伍庫,進一步拓寬村級后備干部培養渠道,從返鄉大學生、復轉軍人、返鄉創業就業人員等“歸雁”人員中培養村“兩委”后備干部64名。該鎮還充分發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作用,今年通過舉辦鄉村振興知識競賽、中秋國慶期間鄉賢茶話會等形式吸引人才、聯系人才,進一步激發干群活力,為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貢獻力量。
突出項目建設 點燃鄉村產業“新引擎”
為高質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合水鎮以項目帶動促發展,全力配合推進合水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持續跟進產業園首個項目——彰洞腐竹三產融合發展項目進度,助力項目建設“加速跑”。
據了解,該產業園首期規劃建設100條腐竹加工生產線。目前,已建成傳統手工生產線60條,投產后每天可生產干腐竹2噸。該項目預計帶動腐竹加工農戶約100戶、黃豆種植戶約600戶,每戶農戶腐竹產銷年平均增收12萬元。除了發展腐竹產業,合水鎮還充分利用本地傳統的油茶資源,融合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油茶加工產業園區,種植油茶約3.5萬畝,形成“8+1”(8個油茶經濟合作社、1個油茶產業基地)良好格局。
該鎮還以“古韻彰洞”為主題,突出“四點一線”(古樹、古橋、古塔、古四角樓、通村干路沿線)建設,打造精品節點;加大農業產業培育力度,引進國碳(深圳)實業有限公司、深圳市潤辰豐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800萬元盤活利用彰洞村撂荒果場380畝,打造集種養和吃、住、游于一體的福和生態園,并通過引導村“兩委”協助管理模式,實現經營主體、村集體和村民協同發展共增收。
堅持黨建引領 塑造美麗鄉村“新面貌”
行走在初冬時節的合水鄉村,盡覽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畫卷。合水鎮通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組織動員各黨支部黨員干部深入群眾聽民聲、問民意、解民憂,以實際行動提升鎮域人居環境。
全域推進綠美生態建設。合水鎮通過集中部署開展“清潔鄉村·綠美合水”百日行動,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職工開展全域整治工作,聚焦“六清三綠一改”,加大整改力度,做到整改閉環,組織開展鄉村清潔和“1+N”植樹活動,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形成“百日行動”強大合力,確保全鎮常清長凈。
全面提升人居品質。以鄉村振興項目為抓手,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創建,積極推動國道沿線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提升村莊的硬化、凈化、美化的水平,抓好長效管理,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打造美麗宜居鄉村標桿,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組稿:本報記者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江逸倫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