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強壯工業“筋骨”筑牢經濟發展基石
向新而行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和平縣冠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和平縣瑞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深圳福田(和平)產業轉移工業園。
核心提示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今年以來,和平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緊抓深圳福田對口幫扶的重大機遇,深化園區合作共建,推動雙方建立和運做好“飛地”“反向飛地”,聚焦主導和特色產業,持續做強鋼鐵、腐竹、食品飲料、新材料、新醫藥、可穿戴飾品六大主導產業,推動“六個十億級”產業聚集發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奮力開創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工業穩則經濟穩,工業強則經濟強。今年前三季度,和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5億元,同比增長5.4%;工業增加值11.5億元,同比增長1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億元,同比增長12.6%;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6%。
高質量發展“奮進鼓”已“擂響”,和平縣將激情擔當、奮勇爭先,全力以赴拓平臺、抓招商、上項目、促發展,加強溝通協作,深化產業共建,以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的有力回音,以發展的累累碩果,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
立足資源稟賦
打造“六個十億級”產業集群
在和平縣粵深鋼實業有限公司(下稱粵深鋼)生產廠房內,工人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生產,各工序緊密配合,一派繁忙景象。“今年1月至10月,粵深鋼產值達到25億元,同比增長5.2%。”粵深鋼負責人陳杰表示。
粵深鋼目前有熱軋鋼筋連鑄連軋生產線1條,年產能力為煉鋼140萬噸、軋鋼90萬噸。2021年7月,為充分利用粵深鋼產能標準,粵深鋼與寶武集團廣東韶關鋼鐵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項目總投資30億元,占地面積約1000畝,鋼材年產能300萬噸。據介紹,項目首期計劃投資19.2億元,占地約640畝,利用粵深鋼現有產能,新建一條135萬噸的棒材熱軋生產線,投產后銷售額約45億元,年利潤總額2.17億元,年利稅總額8200萬元,可提供600個就業崗位。
“公司二期征地南擴項目正在推進,等項目落實后,下一步計劃進行產能置換,加快升級企業生產設備,努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陳杰說。
粵深鋼的快速發展是和平縣加速打造和完善產業集群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和平縣堅持制造業當家,深入實施產業興縣行動,圍繞全年目標任務,加強運行研判,強化服務指導,推動鋼鐵、腐竹、食品飲料、新材料、新醫藥、可穿戴飾品六大產業齊頭并進,全力打造“六個十億級”產業集群。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障粵深鋼穩產達產,推動粵深鋼產能轉換。同時,加快推動寶武韶鋼粵深鋼綠色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打造高鐵新材料綠色智能基地,整合投資者、設備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專業化運營商的相應服務,構建一個共享的鋼鐵生態圈。
——依托腐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推動腐竹產業聚集,重點打造“一中心、兩區、三基地”。目前,位于福和工業園的腐竹科技創新中心、位于合水鎮彰洞村的腐竹產業園三產融合發展區、位于貝墩鎮三多村的腐竹精深加工區正有序推進,初步建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腐竹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腐竹主導產業進一步聚集。
——依托優質水資源及獼猴桃、百香果等優質農特產品,推動聰明人、東森堂等龍頭企業擴大生產,培育壯大獼猴桃、百香果等特色優勢農產品,推出多元化綠色高檔精制果汁飲料產品,提高附加值。加速升級改造明泉科技、黎水食品等本土水產業企業,大力發展本地瓶(罐)裝飲用水產業,努力打造優質飲用水品牌,致力推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發展,推動一產向二產轉化。
——加快大壩產業集聚區塑料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轉型升級,瞄準特種功能纖維材料、稀土材料產業,加快培育競爭優勢;加快深圳市長豐環保新材料和平基地建設進度,著力打造水性環保涂料基地,助推大壩產業集聚區塑料基地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長豐環保新材料、保特新材料等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園區龍頭企業引領作用,集中能耗、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引導園區內企業向新材料產業轉型,推動產業向規模化、綠色化、高端化、精細化轉型發展。
——充分發揮和平藥業、君樂藥業2家規模以上龍頭醫藥企業帶動作用,依托本地生態資源優勢,著力培育優勢南藥品種,加快南藥種植、深加工、倉儲物流、電子商務、市場流通平臺建設,引進大中型醫藥生產企業,不斷延伸南藥產業鏈。同時,大力推進和平藥業現有廠區搬遷入園工作,推動君樂藥業從合作代加工向自主生產轉變,強化平臺建設,拓寬市場渠道,提升產業規模,推進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聚發展。
——依托鐘表產業基礎優勢,深化與“雙區”合作,推動鐘表產業鏈延伸發展,充分發揮電鍍車間的獨特作用,大力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打造全鏈條鐘表制造業,開發手表、手環、飾品、珠寶等年輕化產品。
目前,和平縣已落戶企業184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基本形成以現代輕工紡織、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新材料、新醫藥等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筑平臺搭橋梁 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在深圳福田(和平)產業轉移工業園北擴項目現場,挖掘機、推土機來回穿梭,機器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奏出了大干快上的最強音。“我們正在搶抓進度,爭取2024年底前完成七通一平。”深圳福田(和平)產業轉移工業園北擴工程施工單位相關負責人龔俊說。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據介紹,深圳福田(和平)產業轉移工業園北擴項目涉及和平縣陽明、大壩兩鎮,占地面積約1815畝,總投資額6.5億元,于2023年4月正式動工。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引進項目100個以上,實現年工業產值1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20億元以上、稅收3億元以上,增加就業2萬人以上;預計可提供1250畝工業建設用地,將有效擴大縣工業園區發展空間,大幅提高接納制造業企業的能力,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優質項目落戶和集聚發展,助力和平縣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縣域,關鍵是強產業,產業活則縣域活。今年以來,和平縣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緊抓深圳福田對口幫扶的重大機遇,深化園區合作共建。今年4月,和平(深圳)制造業企業創新中心揭牌,助力和平縣本地優勢產業對接更多深圳創新資源,深和產業協同發展進入新階段,形成攜手同行的強大合力,推動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有力助推更多項目落地見效,實現“單向飛地”向“雙向飛地”轉變。
圍繞產業發展所需的平臺,截至目前,和平縣已儲備工業用地900畝,年內可實現供地40萬平方米以上,可供項目直接入駐使用的標準廠房7萬多平方米。在抓好平臺建設的同時,和平縣還全面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持續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力度,以聯合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和駐點招商等方式,招項目、壯筋骨。
據統計,今年以來,和平縣領導赴3省10市開展招商引資46次,拜訪企業和商協會75家;招商小分隊外出開展招商引資72次,對接企業和商協會122家,涵蓋新能源、電子和設備制造、光電半導體、地產、新型電池、綠色食品飲料、紡織、包裝、生物制藥等行業。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今年1月—11月,和平縣累計實現在談項目55個,意向投資總額304.27億元;新簽約工業類項目22個(其中正式簽約19個、制造業項目16個、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13個),合同投資總額73.60億元;新動工工業類項目13個,合同投資總額58.3億元;新投產工業類項目11個,合同投資總額30.8億元。
和平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平臺建設,強力推進產業園用地整治提升工作,釋放新的產業用地,破解園區用地緊缺、企業投資疲軟乏力等問題。同時抓好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把項目作為園區發展的主抓手,形成大抓發展、大抓經濟、大抓項目局面,做實做細前期工作,強化要素保障,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推動生產復蘇,盡早穩產達產。
提升服務“軟實力” 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項目引進來,還要留得住、發展好。對于引進的企業和項目,和平縣全力做好各項要素保障,實行縣領導聯系服務企業和項目制度,制定縣領導聯系服務企業安排表,安排首席服務官、項目代辦員為企業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為項目落地開啟綠色通道。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對企業土地供應、政府扶持等需求進行專題研究,制定招商引資項目作戰圖,推動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產、快達效。
在服務企業方面,今年以來,和平縣圓滿解決園區企業外來管理和技術人員子女就近就學需求,順利解決縣城陽明片區企業自來水供水問題,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園區部分路段沒有交通標識標線問題,摸索建立職能部門與企業良好溝通互動模式。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和平縣設立企業服務中心代辦服務窗口,精選業務骨干擔任專職代辦員,一站式受理并跟進企業落戶和手續辦理工作。與職能部門推進涉企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注重事前、事中的指導服務,以對企業影響最小的方式柔性執法,確保執法過程有尺度也有溫度,切實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和發展,確保簽約項目落地開工、在建項目竣工投產、投產項目增產達產。
■組稿:本報記者 陳思芬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江逸倫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