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
開創和平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和平縣熱水鎮南湖村秀美風光
■位于和平縣林寨鎮的龍德信萬畝油茶示范基地
核心提示
青山碧水,鳥飛蟲鳴,曲徑通幽。初冬,和平縣熱水鎮綠意不減。行走在熱水鎮,讓人不禁停下腳步,靜靜感受眼前的“鄉鎮美”。
熱水鎮的美與和平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息息相關。
和平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加快實現綠色崛起工作要求,按照省委、市委關于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安排部署,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開創和平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
舉全縣之力發展實體經濟
和平縣密切關注經濟走勢,切實加強分析調度,及時研究解決問題,經濟運行持續向好。根據市統計部門初步反饋數據,前三季度,和平縣地區生產總值89.5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排名全市第二);農業總產值24.9億元,同比增長5.2%;規上工業增加值11億元,同比增長1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4億元,同比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52.8億元,同比增長8.6%。
與此同時,和平縣嚴格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成功舉辦春季、秋季經貿活動,新簽約工業項目22個、合同投資總額73.60億元(其中已引進超億元制造業項目13個),新動工工業項目13個,新投產工業項目11個。該縣全面落實項目洽談簽約、落地建設、投產經營全流程服務,每個簽約項目都安排縣領導、縣直部門一起掛鉤聯系服務,全力推動中核匯能儲能電站、福容固態鋰電池等大項目建設,扎扎實實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和平縣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深入實施產業興縣行動,堅定推動園區擴能增效。一方面,挖潛力。嚴禁“工轉商”,強力開展園區用地整治提升行動,去年整治提升889.33畝(約59萬平方米);今年的任務為660畝(約44萬平方米),目前已整治提升811.33畝(約54萬平方米,完成率122.9%、排名全市第一)。另一方面,擴空間。大力實施擴園工程,1815畝(約121萬平方米)園區北擴工程加快推進。該縣正積極爭取深圳福田對口協作的支持,合作共建福田—和平“飛地園區”。
此外,和平縣堅持開源節流,厲行勤儉節約,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全力以赴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同時,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穩妥化解存量,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凝聚合力 全面開展美麗圩鎮建設
答好鎮域“考卷”,是“百千萬工程”的破題關鍵。
和平縣17個鎮各具特色,216個行政村的資源、區位、產業基礎也不盡相同,立足交通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比較優勢,科學謀劃圩鎮發展,因地制宜分別打造城區鎮、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普通鎮。突出抓好1個中心鎮、2個特色鎮建設,推動彭寨鎮建成縣域副中心鎮,增強對周邊的輻射帶動力;推動林寨鎮、熱水鎮分別建好以客家文化、古村落和溫泉康養、精品名宿為特色的文化旅游特色鎮;指導13個普通鎮制定“一鎮一方案”,推動各鎮差異化發展。其中,下車鎮緊扣“農業大鎮”發展定位,大力推動糧食生產,今年累計完成早稻播種10391畝,完成春季大豆種植200畝;大壩鎮立足交通區位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好的優勢,重點培育成為工業專業鎮;熱水鎮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首批廣東省驛道鄉村酒店——熱龍溫泉度假村,該度假村積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民宿產業新業態,現有9家民宿獲得《和平縣民宿登記證》,全鎮旅游發展軟實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
結合各鎮比較優勢,和平縣堅持“一鎮一策”,目前,熱水、古寨、大壩、貝墩和林寨等5個示范鎮加快建設,公白鎮美麗圩鎮省級示范樣板建設高標準推進,陽明鎮高車水至合水鎮腐竹產業園、陽明鎮高車水至貝墩鎮腐竹產業園等2條縣級示范帶完成規劃設計,各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有效提升。熱水鎮作為省級重點支持典型鄉鎮,其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項目已開工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中。該縣著力打造公白鎮美麗圩鎮省級典型樣板鎮,圍繞落實“七個一”做好美麗圩鎮建設,重點抓好美麗鄉鎮入口通道、美麗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統一、農貿市場提升改造、美麗河道、綠美生態小公園等方面建設。目前,公白鎮美麗圩鎮建設工程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
堅持創建引領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農房風貌管控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生活污水處理……“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和平縣眾多鄉村面貌發生巨變。熱水鎮南湖村就是其中之一,該村依托溫泉資源發展溫泉民宿產業,大力弘揚文明鄉風,“文明+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如今,南湖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成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河源市文明村”。
據悉,和平縣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鎮級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升級改造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各村持續新增垃圾收集點,全縣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體系建設不斷強化。同時,全面開展農房風貌管控整治提升工作,全面推進轄區內的農房微改造任務,截至目前,該縣已完成存量農房微改造1800戶。
在全面提升各個村莊“顏值”的同時,和平縣還持續壯大鄉村產業。該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深入實施“一村一品”工程,加快建設“六個十萬畝”農業種植基地,持續發展壯大獼猴桃、百香果、絲苗米、黃豆、油茶、茶葉六大農業產業,高標準推動獼猴桃、腐竹、絲苗米和油茶(跨縣集群)等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開發建設,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同時,組建“強村公司”,整合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福田產業幫扶等資金,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以工代賑”,進一步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今年前9個月,全縣村集體經濟入賬資金總量5288.07萬元,占全年入賬比例91.17%,全縣村平均收入24.48萬元,全部村全面完成了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的目標任務。
此外,和平縣還將建設2條縣級鄉村振興示范帶,打造40個美麗宜居村莊,推進村內道路建設、農村戶廁改造、存量危舊泥磚房清拆工作。建立健全農村保潔長效機制,統籌做好農村環境衛生保潔管理工作,保障鎮、村保潔經費,目前全縣已下撥農村保潔長效機制資金共1078.5445萬元,按季度配套農村生活垃圾補助。
厚植生態底色 推進綠美和平生態建設
和平縣高度重視綠美和平生態建設,立足自身生態資源優勢,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制定了《中共和平縣委關于貫徹<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明確目標職責,細化任務分工,統籌推進綠美和平生態建設“六大行動”,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優化森林結構。截至目前,該縣已完成省、市下達年度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任務8.25萬畝;實施油茶新造和低產林改造,目前已完成2.95萬畝,完成率100%,并通過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檢查。
實施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該縣結合鄉村振興工作正在實施建設森林鄉村1個(大樓村)、綠美紅色鄉村1個(明星村)、鄉村綠化美化9個(上鎮村、四圍村、優二村、洪浰村、西坑村、大塘村、玉水村、上壩村、云峰村)。
實施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該縣開展河源和平熱水森林自然公園的總體規劃、科學考察和勘界立標工作,計劃投入2023年涉農資金100萬元,目前已按計劃完成總體規劃、科學考察和勘界立標工作,現進入資金籌措階段;完成省下達的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總體規劃編制等不低于70%的考核任務,目前完成率已達81%(不含黃石坳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黎明市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穿山甲研究保護中心擬在彭寨鎮建設中華穿山甲野外觀測研究站,現進入資金籌措階段。
實施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2023年投資238萬元,完成該縣高速公路通道范圍沿線綠化品質提升16公里。
實施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該縣現存古樹名木454株,2023年計劃搶救復壯古樹名木15株,目前已全面完成。
實施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該縣2023年義務植樹活動種植近2萬株樹,約252畝。打造青年林1個、巾幗林1個、親子林1個,建成“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1個,建設鄉賢林1000畝。
與此同時,和平縣還大力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加快推進古樹公園綜合型示范點、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生態修復型示范點等2個示范點建設,其中古樹公園綜合型示范點(陽明鎮大樓村)修復保護古樹13株,大徑材培育450畝、封山育林提升1522畝、森林撫育提升1050畝,建設森林綠道1600米,重點打造成為觀光、旅游、科研和城鄉綠美一體化的高質量綜合性示范點,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區域環境質量。
■組稿:本報記者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江逸倫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下一篇:沒有了